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308阅读
  • 3回复

旅游考察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 本帖被 胡宁生 从 宗亲文学 移动到本区(2018-08-16) —
图文:黄山怪石

    学生受邀加入某协会,为争取上级的支持,让我代写份报告。协会安排她负责自驾游版块。刚接手想要出点成绩,让我帮忙策划。与协会负责人见了面,了解协会准备元旦至春节前期间安排二次活动,主题确定是“到黄山去过年,办年货”。她们提出去年就搞了杀年猪活动,看到以前的视频和图片报道,一直觉得缺乏文化氛围,商榷中我提出今年的活动策划要搞出品位,从旅游角度出发,要增强文化性、欣赏性、娱乐性,要突出黄山文化内涵和当地特色。
    为营造文化氛围,我建议要选择在底蕴深厚的古村落杀年猪。凭多年前的印象,感觉乌石长芦徐村、永丰岭下都有古村落的特色(后来了解,乌石长芦徐村辛亏没有去,原来印象中的古桥、路亭均已损失殆尽),大家决定去实地考察考察,看看当地的风俗、政府和民众的支持等旅游资源的情况。

    2014年12月12日出发,因为孔雀寨在太平湖镇广阳村,顺道,决定先去永丰岭下。车过太平湖公路大桥,沿S103到三叉路口右弯顺直奔永丰岭下。

    途径广阳。见有人排练节目,看样子是风俗表演,太平湖镇政府的和区文化馆的都是熟人,打听知道是为元旦联欢在排练。启发了灵感,活动有了新的构思,可以安排篝火晚会的民俗表演。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10-23
一、永丰岭下古村落
    很久就知道永丰乡岭下苏村,但一直没有去过;拜读了有关报道、看到过一些照片及视频,一直想去看个究竟。

    X042公路沿太平湖盘旋迂回,拐弯处大桥左侧有到永丰乡的岔路。到乡镇府所在地卓村右拐,右转进入通往岭下的村级公路。不远处有一片新村,左前方有一幢古名居孤零零的伫立在岔路边,这是清代建筑“馀庆堂”。可大门紧锁,看来多年无人居住。侧墙上的“移动神州行、便宜又好用”的广告倒有些不伦不类。

    “馀庆堂”是座独立的民居,整个建筑不算是大,由门厅,影壁墙,住宅,偏室,等4个部分组成,住宅东南向,门前院落。前10多米为影壁墙,左前为门厅,右前为偏室。前进中部,后进走马楼。木架结构穿斗式,斜方格纹水门汀地面,地沟式天井,前天井直通五间,板壁墙,天棚望板,卷棚月梁。

    离开“馀庆堂”,走不远就到了岭下村。这里人注重文化保护,旅游已经开始起步,旅游实施基本到位。村口耸立有景点介绍广告,介绍古村落的情况。通过示意图一览无余的了解到该旅游的景点。

    “岭下村”原名是“琳夏苏村”,是个有上千年的历史的古村落,这里是苏姓集中居住的村落,是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的后人苏继芳南迁而到这里拓荒定居的,苏继芳为岭下苏家始祖。该村地处三县交界之地,东与泾县交界,西与青阳相邻,实际上也是池州(青阳)、宣城、黄山的三个地区的接壤处,有“鸡啼狗叫听三州”之说。
    岭下苏村为典型山区村庄,洙溪河穿村而过,村落分布在沿洙溪河两岸,地势北高南低。

    村口不远处文化墙上有介绍这里的文物古迹和名人。这里是中国“五四”新文学元老派作家、文坛大师苏雪林的故乡,也是徽商巨擘苏锡眉的生长地。近现代的杰出者就有:诰授资政大夫、赏戴花瓴、曾任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盐运使苏式敬(至栋);清末户部侍郎、浙江盐业协会会长苏文选;陕西三水县、河南巩县知县加同加衔苏国华;浙江兰溪、瑞安县知县、海宁知州苏文开(运卿);连任十余年南京商会会长的苏锡;民国安徽省民政厅长、代省长苏宗辙;曾任孙传芳秘书长、山东菏泽县、安徽宁国县县长的苏锡衡;民国财政次长苏锡第(慕东);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编审、编审部长,《东方杂志》主编三十余年,并参加《辞海》修订工作的学者苏锡昌;有厦门大学教授苏绍箕(伯山);上海公字大学部教授、太平中学创始人苏绍章(仲文);曾在美国福特航空公司人事航空电子通讯研究的专家苏经国等。可谓是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浑厚。

    河堤石砌而就,堤面石条铺就,这是通往村中的道路。

    从村西北至东南呈月牙行的洙溪河将村庄分为东西两块,形成天然水口。皖南古村落的建设中水口特别重要,古人视水为财,锁住水就是留住财气。一个村子是否兴旺发达,水口至关重要。岭下村的水口保存完好,很有气势。

  村里人家看来是新修缮的,但保持有古名居的风味,有院落、正房、侧房,有型的院门门庭上书写的“满院春光”表达出主人的希望,寄托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穿过巷道,就是一片开阔处,“苏氏宗祠”正门前由石条铺设的平坦很大。“苏氏宗祠”又名“六甲祠”、“继序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乾隆二十八年重修,咸丰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重建。
    “苏氏宗祠”三进,进深38米,宽15.3米。前进大门口原竖立石狮一对,高约2米,五凤式门楼飞檐翘角,檐下木雕刻画人物山水、亭台楼阁等图案,精美华丽。二进明堂两边墙上嵌有山水壁画两幅和朱熹写的忠、孝、节、义四个黑漆大字,对径约1.5米,正堂上曾悬挂“敬教兴学”匾,这是当时最高当局为表彰苏氏创办私立学校所挂的。三进寝殿为二层,有青石浮雕四块及五只石狮望柱。
    “苏氏宗祠”位于村里中心地带,古时是“岭下苏家”的重要活动中心。“苏氏宗祠”至今保存完好,得益于有称为“军事将才”的苏式敬。苏式敬是清代民间地方自保组建的团练头目,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从泾、太二十七姓团练中脱颖而出,与太平天国的战斗中,每战必胜,先受到安徽巡抚张芾器重,后为左宗棠重用。曾担任布政使,杭嘉湖道,浙江盐运使,主管浙江盐政,闽浙总粮台总负责,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苏式敬被委派到浙江修治海塘工程,49岁时由于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1865年,苏式敬和堂弟苏成美奉送母亲回太平时,重新建造苏氏宗祠,现已被列为“省级保护单位”。想进去看看。可村民告诉我们,保管钥匙的管理员不在家,只得作罢。

    “苏氏宗祠”和其他祠堂有两个不一样的地方,一是祠堂大门是朝北的,二是门上方顶端一堵画有云中龙的马头墙,因为这里的正北方向有座山叫龙头山,山下有瀑布、深潭,风水极佳,这堵马头墙是风水墙,与龙头山相呼应。

    现在的岭下村的古貌保存较完好,古宅由西北的高地向东南的底地依次而座,连绵披拂,错落有序,远远望去似一幅水墨山水画。古宅分布村西多而集中,村东少而分散。村中古道均为青红二种石板铺成,纷繁而又有序,由南至北缓缓上升,台阶、石栏依山而建,依势而构,独具匠心。

  对岸新建有文化广场,照壁上的“福”字很是醒目。

    村东的拐弯处河道上有六根石板组成古桥一座,此桥将村东与村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古宅、古河、古道、古桥相映成趣,人文与自然紧密相连,浑然天成,呈现小桥流水人家诗境。

    准备过桥到对岸看看,桥头“苏氏宗祠”侧置放的石头让我不解,有人工加工的痕迹,怎么猜也不知道有什么用途。

  村里走走,村民热心的介绍这是“荆乐堂”,房主任就在房前干活。征得同意,我们入内。“荆乐堂”是文坛大师苏雪林的婚房,苏雪林17岁时,以家乡一个童养媳的坎坷生活道路为题材,用文言体写出了第一篇小说后,一发不可收拾。陆续发表有散文集《绿天》、《青鸟集》、《屠龙集》,长篇小说《棘心》,小说集《蝉蜕集》,传记作品《南明忠烈传》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她和冰心、凌淑华、冯宛君、丁玲齐名,称为最有成就的五大女作家。

    苏雪林是新文学早期重要女作家,她集作家、学者、教授于一身,是“五四”文学开拓者之一。尽管在大陆鲜为人知,但在台湾,她却是位国宝级的文化名人。1925年春,28岁的苏雪林从国外归来,难违母命与留学归来、订婚近二十年的张宝龄完婚,按照婚俗外嫁的女的新房是不能安排自己家“崇善堂”的。“荆乐堂”是在外经商赚钱的徽商新建的,不曾居住,房主与苏雪林家人关系密切,满口应许。于是租用这里一间房作为新房,在这里度过他们的蜜月生活。

    “荆乐堂”用材考究,布局是传统的前后两进,两个天井,紧闭的后进大门门庭大红“囍”字醒目。主人介绍现住户有两家,后一进是另一户人家,前进才是苏雪林的婚房。

    1998年,102岁的苏雪林回岭下村圆梦时,曾独自在这里呆了许久。尽管苏雪林是旷世才女,但在个人婚姻上却极为不幸,她曾顾影自怜地哀叹:“我是只蝴蝶,恋爱应该是我全部的生命,偏偏我在这个上仅余一页空白。”与张宝龄名为一世夫妻而仅三度相聚,两人在一起的时间累加起来还不到4年!去台后的苏雪林,由于丈夫下落不明也未再婚。不算大的“荆乐堂”的院落留驻了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甜蜜的记忆。

  走出庭院,石板路面巷道通往“荆乐堂”后一进。

  苏氏源出四川眉山,在永丰分为“岭上苏家”和“岭下苏家”,同为北宋散文大家苏辙的后代。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苏辙的曾孙苏继芳因官场政治斗争,谢职还乡。准备回四川,但因由于金兵入侵道路受阻。由于他曾担任过铜陵县令,万般无奈的他只得逃往熟悉的皖南。当走到太平县必吉岭时,挑夫的扁担突然断了,他认为是天意。就此落地生根,这就是永丰的“岭上苏家”。到明初,由于人丁兴旺,其中的苏显荣一支于迁下必吉岭,组建了一个新村庄,即今天的“岭下村”。
    由于苏显荣的后人苏成美(1827—1894)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得浙江盐运使苏式敬聘用,经理浙、赣两省盐运事务。商号遍及汉口、九江、安庆、芜湖、上海等长江沿岸各大商埠,甚至远及天津等地开设商行,并开办锅坊、银行等业,还在宿松、青阳、繁昌等地置田地3万余亩,成为当时境内首富,号称“苏百万”,使得“岭下苏村”名声大振。由于北洋军阀时期,苏家在兵荒马乱中突遭洗劫,苏家衰落,“苏百万”时代流水逝去,成为了过往烟云。
    洙溪河两岸河堤均由花岗岩石块砌成,石路通往海宁学舍,途中有石阶通往河里的石埠,方便人取水、用水。

    路边人家照壁保存完好,不同于常见的一个平面的古照壁,不仅呈多面体,而且高大有型,猜想出于保住一方风水需要,挡住邪气侵袭。

    远远见到一座拱桥横跨洙溪河,由于苏氏达官贵人众多,此桥取名“官桥”。“官桥”头的古建筑就是“海宁学舍”,两建筑整体尽管不对称,给人以均衡之美感。

    建于1924年8月的“海宁学舍”伫立河畔,既有徽派建筑风格,但也糅合其它建筑元素,窗户、阳台呈现西式风格。中西合璧,在那个年代算是够现代的。
    得名“海宁学舍”与屋主苏文开曾任浙江海宁知府相关,“海宁学舍”是当地族人子孙就读的学堂。大门上方青石镌刻的“海宁学舍”匾额,是当时省长马振宪所书。2004年10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海宁学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过“官桥”,看见一条石板路向山里衍生,是通往青阳的古道,没有公路的当年,这里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去铜陵、到池州、上武汉、下南京......南来北往,车水马龙。
    别看“洙溪河”不大,但与清溪河、秧溪河、浦溪河、麻溪河、迄溪河、松溪河一起并称是青弋江上游的太平县(黄山区)的七溪。

    过河朝文化广场走去,途中见到一幢保存完好的古宅,从导游示意图了解,这叫“迁移堂”。

    文化广场名为“五福广场”,地面完全用石条铺设,照壁、院墙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尽管是新建的,但与古村落相融。与河对面的“苏氏宗祠”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广场尽头又见一处古房,对照导游图叫“岭下茶馆”,墙上的标志牌注明。这座古建筑已列入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工程。

    “岭下茶馆”前上坡路通向村里人家,看见院子里的村民忙于干活,我仔细询问了当地过年的一些习俗。他告诉我,现在养猪的不多了,估计今年杀的年猪只有2头,而且不会对外卖。先前走进村里居住在“苏氏宗祠”右侧的杀猪人家,询问到当地杀猪人没有灌肠习惯,更没有灌套肠(原老石台地区独有的特色食品,将大肠灌到小肠)的做法,做米糖、切麻糖还是有;豆腐一般都用黄豆在豆腐作坊加工,没有人在家自做......
    我的印象中家家杀年猪、做豆腐、熬米糖、煎发豆腐.....的场景全无了,脑子飞速旋转,构思如何策划成沿河一字排开的杀年猪,灌香肠、吃杀猪酒;游客进入农家看煎豆腐、切麻糖,想象到农村办年货的场景......

    在热心的村民带领下。我们登“必吉岭”,“必吉岭”是宋代大散文家苏辙定居的地方,这条古道历史上是泾县至青阳的交通要道。岭头还有座初建于元末,民国14年重修的“五福庙”。

    说起这庙,倒有一则传说。
    说是:明洪武初年,朱元璋得天下后定都南京,大兴土木建造京城,苏氏苏显荣的父亲承建了其中的粮仓工程。而天时不利,阴雨连绵,延误了工期,而被关进大狱,只等秋后问斩。苏显荣前往南京替父辩冤,并要求代父坐牢。苏显荣的孝心感动了朱元璋,皇帝将其父释放,赦其父子无罪。
    父子一道坐船回家,船至芜湖江心,见浪涛滚滚的江中心有一尊雕像漂在水上。父子捞起木雕神像,一看,是一尊五猖菩萨像。民间中“五猖菩萨”也称之为“五福菩萨”。父子二人大喜,大难不死后又见五福神像,心想定然是上天的旨意,降福于苏家。从此时来运转,万事大吉。父子二人急忙将神像捞起,挑回家乡。但行至必吉岭头,扁担却“啪”一声断了,神像也掉在了地上。苏显荣父子认为这就是菩萨的旨意,于是约众人在这里建了五福庙。始建庙为砖木结构,因岭高风急,不久损坏,后人重建时改为了全石结构。“五福庙”供奉的“五福神”有正神六尊,分别为平浪王(当地俗称娘舅,又称宴公)、和合五郎、了角四郎、草野三郎、灌口二郎和得胜一郎。

    途中,热心的村民告诉我们,“五福庙”的菩萨有求必应,生财、消灾、保平安一切都显灵,连“送子观音”的角色也有兼任,是无所不能,包罗万象的全能神仙。只是二点我还没有弄的明白:一是六尊菩萨——为什么是五福神呢?二是看名字怎么像是日本人的神呀?

    “五福神”是苏姓的保护神,为了表达对菩萨的崇敬,自元代始,每年永丰岭上和岭下苏姓村民都要联合举办“五福神会”,恭请菩萨“出巡”。“五福会”是集民间舞蹈、戏曲、美术、风俗民俗于一体。演员佩戴扮演诸神角色的彩绘面具,身着古装,展示出戏曲活化石的傩戏艺术。表现出农耕文化时期,广大农民庆贺丰收、企盼来年风调雨顺。“五福神会”不仅是祭祀活动也是这里的苏氏特有的民间娱乐活动。2006年,“五福神会”入选“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苏雪林墓在上岭途中的凤形山,我们拐进看看。岭下苏家是被喻为文坛常青树的苏雪林的故土,1998年5月27日位阔别家乡七十多年,已经是百岁老人的她曾回故里,她坐在当年结婚时用过的喜床上,泪水涟涟地不停念叨:“到家了,我不走了。这里再简陋,也是我的家。”返回台湾时在黄山机场,老人半娇嗔地说:“我不要回台湾。”一年后的1999年4月,苏雪林病逝于台南成功大学,遵照她的遗愿。将她骨灰运回,安葬在永丰乡岭下。使老人叶落归根,长眠在母亲身旁。

    白色大理石雕成的护栏后,立有一青色石碑,正面刻有“苏雪林教授之墓”,背面刻着“棘心不死绿天永存”。
    看来由于我每天坚持走步效果不错,上山对我来说还面不改色心不跳,而同行的却望而却步了。于是就此打住,没有继续前行看“五福庙”,返回到村里。

    小河里妇女们在洗菜,口干舌燥的我们要了几个萝卜,津津有味的啃了起来。

    返回水口,恰遇岭下村的老书记,现在他负责旅游工作,我们与他交流中,他表现出对春节前安排到这里进行自驾游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并安排我们到永丰乡午餐。离开岭下村,水口流水潺潺,鹅鸭悠闲戏水,源远流长。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6-10-23
二、太平湖孔雀寨

    考察的第二站是孔雀寨。返程途径永丰与广阳交界的广阳岭,岭下左侧有一条硬化道路直通孔雀寨。开始的一段路还可以,但车行快到山顶的路就不行了,土路由于雨水冲刷,坑坑洼洼,沟痕纵向弯曲,底盘低的车不断发出蹭刮声,真是心痛。而寨主开的是越野车,一路无阻,直驱而上。

    孔雀寨位于太平湖镇二都村陵阳岗,这里山高林密,空气清新,眺望太平湖如翡翠点缀。我纳闷为什么选择到这么高的地方养孔雀,主人告诉我,高山空气纯净,自2011年创办来,没有一只孔雀得过病。

    孔雀寨占地100余亩,总投入400余万元,年养殖孔雀7000羽以上,常年存量3000多羽。山坡平缓处,篱笆屋、粗绳网“两进”结构的窝棚,一字儿比邻铺排开去,足有几十间。数百孔雀安然雅居,形成一个山野部落,是名副其实的“孔雀寨”。

    孔雀圈养在网笼中,看见我们来了,群禽顿时兴奋,公孔雀昂首、挺胸、鼓腮,移步正对我们,“哗啦”拉开架势,欣然开屏,展示它的艳丽。可是它忘了这是冬季,正是换羽的季节。华丽的羽衫退去,新衣还未披上,这个“风头”出的实在不适时宜。

    低调的孔雀在笼中左顾右看,时而打量揣测我们的来意,时而羞涩的避开我们的目光。

    野生的孔雀只有蓝孔雀、绿孔雀两种,已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白孔雀和黑孔雀是蓝孔雀的变异种。这里的孔雀种类齐全。白孔雀虽没有蓝孔雀的艳丽,但有另类的纯洁美。

    黑孔雀色彩斑斓,悠闲的笼中环绕踱步、左右逡巡,孔雀家庭里成员众多,各自展示自身美姿。

    专注进食的对我们不屑一顾,熟视无睹,懒得搭理。

    成群的孔雀躁动不安,成群东奔西窜,给人“来人疯”的印象。

    除孔雀外利用山地开阔,主人还有其它养殖,路边,杂树草丛间,贵妃鸡、乌骨鸡追逐嬉闹,满山遍野玩起“躲迷藏”。

    尽管鹅给人的印象是昂首挺胸,但见到生人高傲全无,惊吓的四处逃窜。

    生态的美景让人赞不绝口,让人流连忘返。游客到这里观赏孔雀,吃孔雀宴,喝鸡汤,挖竹笋、置身空气清新的山林,俯瞰湖光山色.....是个绝佳的地方。
    时间紧凑,继续下一个目标。
三、古道

    古道与下山道路交叉,这条是青阳陵阳通往泾县古官道。楚汉以来,作为江南、江北通道上的重镇陵阳,店铺林立,商业兴隆。有“富贵陵阳镇”之说。此山叫陵阳山,猜想出自此因。
    苏雪林在小说《棘心》中,描述年幼在安庆女中读书回家路过陵阳镇一文中写道:“我就是安徽太平县人,一直居住在一个叫做‘岭下’的山村,距‘陵阳镇’15里,家中购买米面及大件用品,都会派长工用独轮车到陵阳镇去买。”

    现代交通早已取代了古道功能,尽管古路已废,不少地方被植被覆盖,但通往岭下村的这段路保存尚好,石条铺设路面还有人行走,重走可以唤起对历史的追忆,丰富旅游内涵。

    返程到岔路口,大家商议如何解决自驾游停车问题。  

    原路返回,途径太平湖,见夕阳西下,湖面栈桥被晚霞中笼罩,湖水金波荡漾,群山披上金紗。
    回到城区,饥肠辘辘,用罢晚餐,结束了第一天的考察。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6-10-23
四、黄山金珠园

    2014年12月16日上午,接到电话,说是到金珠园考察。金珠园位于黄山北大门耿城镇沟村村的黄山北麓九龙峰与五老峰之间的一道大峡谷,是省级毛竹科技示范园。山下的自然村叫“幽篁里”。

   “幽篁里”得名于唐代诗人王维《竹里馆》歌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篁里”只是地处深山中的小村落,山涧穿村而过。由于占了邻近“金珠源”的地利,在新农村建设中,营造出民居老宅、亭阁与竹木交相辉映,小桥流水有人家的意境。

    建设中结合旅游文化,凸显一个古字,利用原始的竹、木、石建材,将石塝、卵石路面、水池、村口门楼、廊桥、荡椅等都传递出古文化的人文气息。

    主事的早已联系好,在竹楼的餐厅中老板提供的午餐,老板是黟县柯村的,说是土菜,但对我这个吃客来说,很是挑剔,我对野猪肉火锅特别不满意。不远处的辅村的毛嫂饭店是我学生开的,他那里的野猪火锅让我流连忘返。话说出口,倒惹麻烦了,他们直接打电话,借我的名义,讨餐晚饭。学生不听我的声音还不相信,只得亲自与学生讲了,他一口应许了晚餐。

    中餐后我们去金珠源,车子能直接开到山顶,但那天有人作业,路上竹丫拦道,只得下车步行。我兴致勃勃,但他们却累的不想继续。这里没有划归黄山风景区,但属黄山山脉,植被茂密,空气清新。

    有工人将修整的竹枝火烤去叶,捆扎。询问方知是运往外地扎扫帚用的。难怪途中遇见甘肃牌照的大货车满载竹枝,呼啸而去。

    居高临下,俯瞰,黄山区城区一览无余,真真切切的感受就是一座山城。

    回望。秀丽的黄山近在咫尺。

    佩戴“安全员”袖章的安全员很是尽责,发现其中有外地车牌照的我们很是警惕,不管我们是不是本地口音,一直跟随着我们,制止我们的继续。无奈的我们不甘心的下山,返回到景区。

    作为省级毛竹科技示范园的“金珠源”,2000余亩的竹林如海,由于在开发中,是个不收门票的景点。从经济利益出发,选择到这里,既观赏到景致,又算到了黄山,还尝到山珍野味,是个理想的选址。

    有一段时间没有来了,景区开发建设中新修有道路,水泥桥将原来曲折起伏的山涧小径改造的平坦宽敞。

    山清水秀,竹林如海,溪水潺潺。

    曲径环山延伸,穿行在石竹之间。

    高山激流飞溅,瀑布一波三折。

    路边石壁上“福”字体多样,特别醒目,表示出良好的祝愿。

    山涧穿路入流,桥梁飞架天堑变通途。

    山涧瀑布密布,芊芊溪流从累累硕石中挤出,狭窄处水流喘急,落差大形成瀑布。

    平缓处形成潭池。随着地势的不同,潭池有的宽敞,有些狭长。由于光线折射角度和河床石块不同,色彩丰富。

    惊叹大自然的神力,将山上巨石打磨成卵石,看来是随意码放在谷中。

    “乾清池”隐藏在林荫,清澈见底,随着水的深浅,色泽由浅蓝色到墨绿色呈现。

    准备继续前行,可那位安全员不知道什么时候像幽灵一样又出现在身后,说是前面没有开发,禁止入内。很扫兴的返回,大门附近的竹亭很是宽敞,驻足小息,眼前竹海青翠一片。

    景区大门前竹林中的建筑一眨眼还认为是仿原始的居屋,仔细看是卫生间,够惊讶的。

    结束全部的行程,驱车前往辅村,到毛嫂饭店晚餐。意想不到的是主事的竟然将“幽篁里”饭店黟县柯村的老板也带来,同行呀,是来学艺?还是什么用意?让我们措手不及,弄的很是尴尬。我和学生一直关系密切,尽管分文未付,但这顿饭还是算是我请的。比较午餐来说,不能说是天差地别,可以说上了好几个档次,口味极佳,菜肴丰富得晚餐让大家满意而归。后来听说,撇开我们的活动中安排到他家进餐,好歹有些平抚了我的忐忑。
    结束考察,安排我写了策划方案,我安排了三日游程。第一天报到,第二天早晨去太平湖观日出,然后到岭下村,下午到孔雀寨,晚餐后返回城区,第三天上午去金珠园,午餐后活动结束。后来学生告诉我,要安排四日行程,由于考虑到年货的保鲜,以购物为主的岭下要调整安排到最后一天上午。自此,就没有了下文。
五、后话

    事情过去1年多了,算是我策划的一次败笔,缘由尽管参加了考察,也拿出了策划方案,还提供了活动照片和视频资料,但结果是我和我的学生都被搁置一边。看见活动的报道,除少数地方有所不同(杀猪酒地点安排在苏氏宗祠广场)外,大多数就是我的设想,过程中心直口快的我讲了不少,活动内容及安排已经足够清晰,可能主事的出于利益分配,不愿多分一杯羹。学生很是气愤,而我却很平静,被利用也说明了我的价值。
    实话说,事情是别人做的,有谁知道是你的构思?无意挣个水落石出。事情过去了,但却历历在目,思前想后,写下这篇考察记事,只想将经历过的留下印迹。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