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659阅读
  • 0回复

母亲未远 总在我心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作者:胡朝霞

    愿天下所有母亲健康幸福,愿天下所有子女珍爱母亲!
    我的母亲叫任素琴,1942年出生于扬州市邗江区李典镇。自幼读书聪敏,以后志愿献身教育事业。一直想把我的母亲介绍给更多人,也一直想把我们与母亲间的那种浓浓的情愫、无处不在的母爱和那些温馨的回忆与更多人分享。

    我人生最初的记忆大概是4-5岁的时候,那时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在村办小学教学。正值文革时期,学校经常留老师带晚开会、学习。于是就有了我们3个小孩(哥比我大一岁多, 弟比我小一岁多)的壮举。天快黑了,我们去学校找妈妈,路虽不太远,但必须经过一个水塘,都说水塘里有水鬼(当然是无稽之谈,可那时我们还是十分害怕的),经过水塘时,我们会高喊口号拼命地冲过去。冲过鬼门关后,我们像凯旋的将军把妈妈接回家。月光下, 我们 4个人手搀手, 母亲领着我们一路数数、一路背古诗、一路唱歌,那么优雅从容。岁月里有很多细节已很模糊, 可是这个画面却清晰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我人生最初的记忆就知道天再黑、路再险,有母亲相伴,我们都能勇敢走过。
    哥哥上学早,12岁就上高中了。学校离我们家有10多里,哥哥每星期回来一次。每周一的早晨,天还没有亮,母亲背着一个布包(里面有咸鹅烧黄豆等小菜和几只煮好的鸡蛋),哥哥背着书包,母子俩手搀手走在洒满露珠的乡间小道上,四周静悄悄的,看不见一个人影。路过村庄,偶尔会有狗窜出来对他们狂吠,母亲就会把哥哥挡在身后拾起身边的树枝将狗赶跑。雨雪天,母子俩相互搀扶,滑倒了爬起来,说笑着继续赶路。天渐渐亮了,母亲把布包递给哥哥,又嘱咐了一番,便匆匆返身回家了。家里我们姐弟俩还等着叫醒呢。多少个清晨,母亲就这样陪着哥哥走过。1980年,年仅14岁的哥哥高分考取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
    1984年以后,哥哥已经工作,我们姐弟也在外读书,母亲随父亲从菱塘调至天山,在采石场附近的前进小学教书。那时母亲不会骑自行车,每天跟着公共汽车早出晚归。后来母亲接了一个六年级的班,基础相当差,全乡统测成绩倒数第一。母亲把无私的爱献给了这些孩子们,经常带晚家访、上门辅导,误了班车就得步行回家。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那时乡间公路没有路灯),母亲边想着学生们边急急地赶路,不小心被路边的砖头石子一绊,磕破了门牙,满嘴是血。母亲没有害怕,继续带晚给孩子们补课,只是在包里多放了只手电筒。多少个夜晚,手电筒微弱的灯光将母爱照亮了每个孩子的心田。学生们也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了母亲,一年后全乡统测成绩名列第二,母亲还被乡里评为先进工作者呢?

    1997年,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刚刚退休就被诊断为食道癌。面对病魔,母亲同样乐观坚强。我们家里有段珍贵的录像,那一次,哥哥从南京开车回来,我们一起到湖滩上看夕阳,在那芦苇丛中的小道上,母亲兴奋地领着她心爱的孙辈们扭秧歌、动情的唱着《拔根芦柴花》、《茉莉花》、扬州小调等,如今孙辈都已长大成人,学有建树。
    ——夕阳柔和的光辉洒在母亲身上,映照着母亲和孩子们愉悦的笑容,母亲让她幼小的孙辈们学会了坚强!
    花开花谢终有期,日出日落总有时,母亲已于2002年病逝,但在我们心中母亲一刻也不曾离开。日日思母不见母,夜夜聚会在梦中。沐浴在母亲真善美的光辉中,让我对母亲有着更多的认知和理解、敬重和关爱。母亲的伟大精神将会永远激励后代传承并发扬光大。扬大文学院刘教授听闻母亲事迹后,深表敬意,欣然题写对联:崇德齐家,足表壸范;体仁树蕙,堪为人师。横批:清芬流化。
    注:作者胡朝霞现任高邮市卫生局局长。信息提供:胡金萱。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