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932阅读
  • 0回复

[网络转载]山东青岛的百家姓 胡姓是青岛口最早的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强云
 

发帖
832
铜币
848
威望
73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9
山东青岛的百家姓 胡姓是青岛口最早的姓
来源:半岛都市报

    从小就背《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背得滚瓜烂熟,这是孩童时期关于姓氏的最早启蒙了。我的姓氏排在后面,这让我耿耿于怀很长时间。后来才知道,原来《百家姓》不是按姓氏人口多少排序的,只是为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而排列的。而根据今年4月,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最新版“百家姓”排行榜,排名前三位的王、李、张是中国最大群体的姓氏。
    你姓什么?你为什么有姓?你知道你的姓氏从哪里来吗?前不久,《钱文忠解读<百家姓>》出版,此书是根据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在《百家讲坛》所做的同名演讲文稿整理润色而成。书中,钱文忠讲解了很多与姓氏有关的典故,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姓氏故事,引起网友热捧。比如,孟姜女姓什么?孟姜女姓姜,不姓孟,“孟姜女是姓姜的人家偏房生的大闺女,所以叫孟姜”;华姓的名人华佗真名不叫“佗”,华佗本来叫华旉,字元化;六月飞雪的典故其实跟窦娥没关系,而是和邹衍有关……
    每一个姓氏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有一个漫长复杂的演变过程。我们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姓赵钱孙李,自己是谁的后人,自己的姓氏里又出过哪些名人,所以我们会对姓氏这些符号感兴趣。正如网友所说:“其实,对于成人来说,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这些姓氏故事,都是因为有一种‘寻根’情结存在。比如,我一翻关于姓氏故事的书就习惯性地先找我的王姓。”
    中国的姓氏源远流长,《百家姓》里记录的姓氏只是冰山一角。以青岛姓氏为例,要说青岛的姓氏发展,不得不说说明代的大规模移民。明初,经过战乱的山东地区人烟稀少、一片荒芜。为了保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朝廷决定从别处迁移人口来山东,其中,山西洪洞和云南乌撒卫成为重要的移民来源地。
    岛城文史专家鲁海介绍说,住在青岛市区最早的人家姓胡,这里的青岛市区主要是指当年的青岛口一带。胡姓人口最早于明朝永乐年间自云南乌撒卫迁来,形成了一个胡家庄,后来逐渐并入青岛口。近代,胡家出了好几位人物,都是当时的社会名人。
    如今,青岛的姓氏有何变化?据统计,岛城姓氏排行榜的前五位分别为:王、张、李、刘、孙。由此可见,王姓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姓,也是青岛人数最多的姓,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东周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曾任司徒,世人称之为“王家”,后即以王为氏。其后裔王元为避秦乱,徙居琅琊郡之皋虞县。因此,王元应算是青岛最早的王姓人。到了汉代,王家又出了王吉、王骏、王崇三个大官。此后,自元代王守信开始,至今25代人,都被记入了族谱。其中第八代是明代音律学家王邦直。
    随着近代青岛的发展,更多的外来人口拥入,青岛的姓氏也日益多元化。
    很多人对德国占领青岛时期的那段历史很熟悉,但实际上在德国占领青岛之前,青岛就有着丰富的历史。1891年,清政府在胶澳设防是为青岛建置的开始,也是现代青岛的开始。岛城文史专家鲁海告诉记者,最早的“青岛人”姓胡,是从云南乌撒卫迁移过来的。不过这里的“青岛”与现在的青岛还不一样,指的是青岛口一小部分区域。
    起源明朝大量移民来青岛
    元朝末年,政治黑暗,政府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持续17年的元末农民战争主战场在黄河下游、黄淮平原一带,使山东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乐陵一县,仅剩400余户;潍县之族姓,唯存李、金二姓……连明朝皇帝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于是,史料记载,明朝统治者开始组织大规模移民。移民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地方,一是云南,一是山西洪洞。明朝大移民前后经历三代皇帝长达50年,覆盖中原、华东数省,波及大半个中国。在大移民过程中,有人迁移到了青岛并扎根。
    “青岛口那个地方最早的人家是胡家,是明朝永乐年间从云南乌撒卫迁到青岛来的。”鲁海说,朱元璋在攻打云南时,带去了很多兵丁,后来这部分人留在了云南,在那里繁衍生息。再后来,这部分人又被迁回了北方,有一部分人来到了青岛,在现在的迎宾馆一带生活,建起了胡家庄。
    发展胡姓是青岛口最早的姓
    “明朝万历年间,在今人民会堂一带形成了一个青岛口。到了清朝,这里就很繁荣了。天后宫碑文记载:旅客商人云集于此。到了1891年青岛建置时,这里已经有了60多家作坊、商店。这时的胡家庄就类似于现在的‘城中村’了,逐渐的,不叫胡家庄,而是青岛口的一部分了。”鲁海告诉记者,当时,青岛口被称为“行街”,就像我们把县城称作“城里”一样,很多人把青岛口称作“街里”,这也是街里的来源,“胡家就是最早的街里人。”
    鲁海说,胡家的后人中出了好几位“大人物”,“清朝时期,有个叫胡增瑞的人,开了一家烧酒作坊。他还是青岛口商会会首,商会就设在天后宫,天后宫也是他捐款修建的。”
    胡增瑞的孩子名叫胡存约,在青岛曾是非常有名的人物,胡存约开了一家叫瑞泰协的杂货店。“这时就到了德国占领青岛时期,胡存约也当过青岛商会的会长。德国占领青岛后,聘请了四个中国人任参事,胡存约就是其中之一。”鲁海告诉记者,胡存约还写了一本书叫《海云堂随记》,“这是唯一记载德占青岛之前的青岛面貌的一本书,里面记录了当时的饭店、酒馆、过年习俗等。如果没有这本书,我们就不知道德占青岛之前的青岛是什么样的。”
    胡存约有三个儿子,分别叫毓岱、毓嵩、毓华,“毓岱是瑞泰协的经理,毓嵩当过小学校长,而毓华是科技工作者。”鲁海介绍说,原市政协主席胡延森就是胡家的后人。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