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371阅读
  • 1回复

【游记】水乡乌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12-07
— 本帖被 胡宁生 从 宗亲文学 移动到本区(2018-08-16) —
图文:黄山怪石
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2MzQzNzI4.html?spm=a2hzp.8253869.0.0&from=y1.7-2

    2011年元月1日,我退休。尽管因工作需要没有离岗,但属于“在岗不在职”人员。学校对离退休教师一直关心,传统安排有“春季游一游”、“夏季议一议”,“秋季聚一聚”、“冬季拜一拜”活动。加入退休行列的第一次活动就是“春季游一游”。


    2011年3月29日清晨,校工会组织离退休教师24人,驶往上海。当天下午,游览了位于上海黄浦江畔的东方明珠塔;30日上午组织到世博会中国馆游览;傍晚观赏了外滩美景;31日从上海返回黄山区。
    工会主席征求大家意见,愿不愿意顺道到乌镇游览。反正“乌镇”在返程的途中,又不弯路,个人只是多花100元门票钱,多玩一个景点岂不更好?大家一致意见决定到乌镇。吃罢早饭,从居住的宾馆上车,离开上海。


    乌镇在浙江省桐乡市,位于江苏、浙江和上海市交界之处。沪杭高速公路与高铁平行,不时有动车像流星一闪而过。

    乌镇与周庄、同里、甪直、西塘、南浔称为“江南六大古镇”。水乡是我国江南水乡风貌最具代表性特征的地区,都以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丽婉约的水乡古镇风貌、古朴的吴侬软语民俗风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驰名中外。
    六大古镇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有说“乌镇是博物馆式的古镇”,六大古镇整体是世界文化遗产。

    据谭家湾古文化遗址的考证表明,乌镇的先民在6000年前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乌镇因土地肥沃,色泽较黑且地势比周围高,所以古时叫“乌墩”。唐代正式建镇称“乌镇”。是据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
    下高速不久就到了乌镇,车刚停稳,早联系好的地接导游接到我们的车,领我们走进景区。

    景区入口处很是开阔,右边照壁有一幅“乌镇香市”的景区立体示意图。“香市”也就是“庙市”、“庙会”,相传唐代“香市”就成为乌镇民间的风俗。

    乌镇为4A级风景区,保存得非常完整,景区里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原汁原味,是生活着的古镇!
    贯穿全镇的东市河与京杭大运河连通。对岸的古街道叫“东大街”,“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

    宽阔的水面停有一只船,标识牌注明叫“标杆船”,也称“蚕花船”,是乌镇种桑养蚕地区用来祈求“蚕茧”丰收使用的船,艺人模仿蚕宝宝吐丝的“形态”在杆顶上表演,寄予蚕茧丰收的美好愿望,是一种传统的文化活动。可是不开放,没能一睹精彩。

    “标杆船”前就是很有特色的双道廊桥,名曰风雨桥,也有人称之为“逢源双桥”,寓意“左右逢源”。二条四米多宽的石桥并在一起,中间两个桥栏间隔起一壁花格栅的屏风,桥面的两边用木柱支撑起一道长廊,既可遮阳纳凉又可挡风避雨,故名风雨桥。桥外水中设有木头栅门,日启夜闭,是乌镇西北水道的关口。
     导游介绍从桥的右道进乌镇,一生便仕途通畅,从左道进去,一生便长命百岁。如果跟自己心爱的人牵手从桥上走过,定会一生风雨同舟、天长地久。
    这里叫财神湾,原因船行到这里遇水栅栏要调头,而叫“转船湾”。后因这里供奉着财神爷而取个吉利的名字,叫“财神湾”。

    过“逢源双桥”就是“东大街”。街边有一道门,叫“朝宗门”。据说明朝有一批潮州人在乌镇做生意,后来生意越做越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地盘,就把这个地方取名为“潮州门”。可是当地的乡绅知道后就不乐意了,明明是自己的地方,却被别人侵占去了,他们就联合起来,把“潮州门”改为“朝宗门”。这样既有朝拜祖先的意思,又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导游领我们走进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药店,它的规模虽然小于杭州的胡庆馀堂,但也有120多年的历史了。药店是宁波药商陆庆馀创建的,并由他的孙子陆渠清将药店搬到这里,柜台有300多只药材柜。

    走出药店,街边一座小庙就是“财神堂”,乌镇历来都有接五路的习俗,接五路就是接五路财神,东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这一位财神就是东路的文财神比干。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为官正直,对君王忠心不二,直到后来自己的心都掏给了商纣王。当时百姓为此很敬重比干,特别是一些商人。他们认为做生意就应该诚心诚意,象比干一样,所以把比干奉为财神。

    街上有一个制作“定胜糕”的店,标价2元/只。传说战乱年代,乌镇人民为了鼓舞士气,期盼战胜归来,特意为战士制作了糕点,作为行军途中的点心,取名为“定胜糕”。平时乡里有外出读书,高中状元的,乡亲们也会做一些定胜糕表祝愿。
    “定胜糕”做法是将糯米香米磨成细小颗粒状,用大蒸桶放炉上蒸熟,混入白糖。基本熟了的糯米粉放进梨木雕刻成的模子,上头放些彩色的果脯,中间放置喜欢的豆沙、蜜枣、桂花等馅料。定胜糕松软香甜,有清新的稻米香,馅料浓郁甜腻,花瓣的形状甚是可爱。

    餐馆不大,灶上摆放有炒好的菜肴,从色彩上判断,比较清谈。灶安置三口锅,锅灶很有地方特色。

    东大街全长1300米,路面石条铺就。这种石街皖南常见,我原居住的黄山区仙源镇就是这样的石街。街道设计很有讲究,街中心实际上就是地下水道,横向铺设的石条相当于现在的下水井盖,而竖向码放的石条就是水渠的两壁。小时候我曾看见清理下水管情景。

    古街非常整齐干净,街道两旁古民居保存完整。大部分房子大门紧锁,但还有居民街上居住,有的做些小生意,有的就是居家生活。导游介绍目前有350多户人家、近1000的人仍然居住在这里。

    “乌镇是博物馆式的古镇”,老宅门头牌匾书写“江南百床馆”,这里陈列有从江浙一带收集过来的各式各样的古床。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古人对床就非常考究,床最能反映当地生活中一些最真实最细腻的想法。

    “江南百床馆”老宅原来是当地姓赵的一个大户人家,七进深的一个老宅子。天井式的庭院、马头墙、木刻砖雕、墨画描绘......都溶入徽派建筑的元素。

    据说中国人最初没有床的概念,战国出土的木漆床高度只有20公分左右,并且很宽,表明那时床的功能可坐可卧。展览馆展出有距今有400年历史明代的“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和镇馆之宝“拔步千工床”。

    展出的床都是精品,用材名贵,雕工精细,设计科学。特别是花卉、人物雕刻栩栩如生。

    展馆中陈列的藤榻,也称“罗汉床”,很像现在的沙发,但功能还全。可以在上面喝茶,下棋,聊天,抽烟等等。还配有床几,根据需要可拿下来也可以放上。


    “江南民俗馆”原是东栅的富豪金家居所。这里展示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乌镇民间有关寿庆礼仪、婚育习俗和岁时节令等民俗。

    衣俗厅以实物、蜡像、照片等不同手段展示百余年前江南民间穿着习俗,可以从中窥视到历史的缩影。

    这个橱窗展示的是那个年代大户人家女人生活场景。老妇人纳鞋,小姐绣花。不同的橱窗再现有那个年代的社会各阶层的穿着和生活场景。

    这里展示的是一家裁缝店,通过蜡像、实物再现那个时代的场景。橱上搁放有丝绸卷布,老板端坐在柜台里,伙计正在叠着新衣,顾客等着量体裁衣。招牌上的“完全国货”特别醒目。

    “宾旋元音”门楼造型优美,门庭飞檐、砖雕精美。

    人家厨房摆设齐全,基本上和皖南民间差不多,皖南有人家只用墨画花草点缀,而这里锅灶绘画密集,还弄的花花绿绿。

    看来这里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讲究,天井很是方正。

    寿俗厅以老人祝寿为主题,通过厅堂的吉庆实景和字画、寿幛、寿桃、寿面等物品,展示敬老尊老的中华传统。

    我们走进“节俗厅”。

    节俗厅通过一年不同节气中乌镇人不同的生活习俗,比如“春节拜年”、“元宵走桥”、“清明香市”、“立夏秤人”、“端午吃粽”、“水龙大会”、“天贶晒虫”、“中元河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冬至祭祖”等,生动地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风情长卷。让人细细品味中国几千年来博大精深的文化。

    “节俗厅”门柱上方的木雕左右对称,好像是传统的财神,人物造型粗看雷同,但有区别。

    婚俗厅以喜堂拜堂为中心,通过新人、媒婆、父母等人物以及花轿、嫁妆等实物展示婚庆的热闹场景。

    厅内展示有八抬大轿,很是华丽。

    院落门楼石雕之细腻令人惊叹。

    虽历经2000多年沧桑,乌镇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

  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

  古旧木屋,清澈的流水,无不透射一种情致,渲染一种氛围。

  乌镇街民居密集,之间有不少巷道相通,方便居民出行。

    街上不少巷道通往内河。这个如其说是巷弄,倒不如说成码头,侯船厅还有游客候车的座椅。

    街上门楼上书写“集贤坊”门匾,过此门就过了传统的居民区。

    传统作坊区内有“高公生酒坊”。这里生产的“三白酒”是当地历史悠久的名酒。据介绍明代浙江官员将“三白酒”进献给朱元璋。朱元璋喝后大加赞赏,封为贡酒。但高公生糟坊正式挂牌却是清代。
    穿过巷道,我们来到“高公生酒坊”。作坊是前店、后坊的格局。院落里露天码放有不少酒罐。记忆中酒储存的越久越是香醇,但好像都是放置在地窖、山洞这些阴湿、不见阳光的地方储存。露天储存好像只有在酱坊、醋坊。皖南民间晒酱故意放到屋外不收回,说是蘸上露水,可以增加酱的鲜味。
    店里柜台上陈列有专卖的“三白”系列酒,游客可以先品尝,顺便捎带几瓶回家细品。当然,钱还是要付的。

    里间是作坊。作坊不大,但制酒设备一应具全。
    导游介绍三白酒的来历与忠孝有关。一位孝子在帮别人家做工时,雇主给了他两只粽子当点心。他舍不得吃,想留给母亲,就将粽子藏在一个老树洞里,并顺手扯了一把草遮住洞口。后来天突然降下大雨,孝子走得匆忙,忘了取粽子,等再想起来时,粽子已经被雨水草汁浸成软呼呼的了。孝子把这两只软呼呼的粽子拿回家给母亲。没有想到外壳剥掉后,却散发出阵阵香气,味道好的出奇。母亲忙问究竟,儿子答说上面盖了一层草。原来盖得是能使米食发酵的酒药草。此后,母子两就用这种草和面做成曲饼,酿制甜白酒。慢慢地,这种做酒方法便流传开来。

    传统作坊区内还有“乌镇年糕铺”,尽管木质框架和墙体看来年代久远,但纤维瓦显得不伦不类,估计是哪里泊来的。里面停放有自行车,看来如今作用是停车棚了——呵呵!

    雕花木门上悬挂有“宏源泰染坊”匾牌,走进是一个比较大的院子,这里高高的竹架上晾晒有许多蓝印花布。以前印染业在乌镇是非常兴旺。

    晾晒的蓝印花布像是舞台的幕帘,不少游人在这里拍照留念。里面有展厅,橱窗中陈列了不少明清时蓝印花布的衣服,布料,蚊帐,头巾等物品。还展示有明清或更早时期的古老的印染蓝印花布的工具。
    里面还有上浆和拷花工艺间和染坊,可以了解蓝印花布印染全过程。

    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有人家”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乌青水龙会”相当与现在的消防队,是以前乌镇的民间救火会组织。龙房里放着各式水龙和相应的灭火器具。

    “晴耕雨读”字面上理解为晴天耕耘,雨天读书的和谐生活。寓意把握人生,积极修行,进入大智慧的境界。

  离沈雁冰先生故居不足百米的地方,有一处大宅院是清朝的刑部官员夏同善外祖父家。脍炙人口的江南的四大奇案中《杨乃武与小白菜》故事与夏同善有关。
   传说中由于杨乃武胞姐杨淑英年轻时曾做过夏同善继母的佣人,通过夏同善的指点,杨淑英才到北京的刑部大堂告御状,使杨乃武一案终于得以昭雪。
    小白菜葛秀姑昭雪后,为报答夏同善的救命之恩,来到了桐乡的乌镇夏同善的外祖母家,为居住在这里的夏同善叠被铺床,侍奉晨昏三月有余,然后到乌镇的一个尼姑庵削发为尼。

    傍水的街亭很长,依坐美人靠可以边休息边欣赏水街景色。这里还有“江南木雕馆”、“余榴梁钱币馆”展馆。

    乌镇游人熙攘,石桥聚集的游人最多,这里可以真切的体会水乡人家的意境。

    乌镇的名人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茅盾。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为我国现代文学的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曾担任国家文化部部长。

    茅盾故居有立志书院和故居两个部分。立志书院现在是茅盾纪念馆。进门穿越过道,过天井是讲堂,上悬“有志竟成”匾额,是浙江布政使杨昌浚所题;两边一副对联“分水旧规模,但愿闻风皆立志,山钟秀杰,定知异日有成材。”

    茅盾纪念馆陈列室陈列有茅盾的150幅照片和反映他的生平及业绩的实物。通过文字及图片向我们介绍一代文豪的光辉一生。
    茅盾在1896年7月4日出生在乌镇的,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小名燕昌。少年时期的茅盾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而且尤善作文。茅盾母亲从5岁时就开始向他教授当时上海澄衷学堂的《字课图说》和从《正蒙必读》中抄下来的《天文歌略》,还有历史读物《史鉴节要》。茅盾之所以成为一代文豪与母亲幼年教育有关。
    茅盾故居和书院只有一墙之隔。故居是坐北朝南四开间两进两层木结构楼房。分东西两个单元,是茅盾的曾祖父沈焕分两次购买的,东面的先买,称“老屋”。西面的后买,叫“新屋”。

    老屋第二进东边楼下是客堂间,西边是厨房。老屋前楼靠东一间是茅盾祖父母的卧室,靠西一间是茅盾父母的卧室。新屋第一进楼下两间与老屋格式一样,但是打通的,是全家用膳的地方。第二进后面是个半亩地大小的院子,有门与老屋相通。

    导游介绍这座石桥叫“升官发财桥”,大家争先恐后的到桥上走一走,不能“升官”也会“发财”呀!

  在乌镇“行走”印象最深的就是水和桥。水上则行舟,路行则过桥。乌镇现存有四十九座桥,造型多样,风格纷呈。桥的总数为江南六大古镇之首。

    来到乌镇的中心广场,也叫修真观广场。这里是乌镇的文化娱乐中心,也是现在的商业中心。
    修真观广场系以石板垒筑而成,地势开阔,位处镇中,广场上还设有长廊石座,是乌镇人迎庙会、看神戏、唠家常、曝日头的绝佳场所。

    现在的乌镇是乌镇和青镇合并而成的,仿木结构的牌坊的牌匾上“乌青疏秀”四个大字很是显眼。

    修真观广场的古戏台原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后遭到毁损。自1919年修缮以后就一直保存至今。戏台为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庄重中透着秀逸。梁柱之间的雀替均为精致的木雕,艺术价值极高。楼台分前、后两部分,后部是化妆室,雕花矮窗,前部是戏台,正对广场。

    修真观广场因修真观而得名。修真观初建于北宋咸平元年(998年),因道士张洞明在此结庐修真得道,所以取名修真观。与苏州玄庙观和濮院翔云观并称江南三大道观。


    古镇风光古典、自然、玲珑、精致。蕴含江南水乡的无限情趣。

    结束游程,从河岸边道路返回。

    过圆门后就是商业街。

    商业街上有许多出售旅游商品和当地特产的店面。我们是理性消费群体,对不适用的商品兴趣不大。大多数都在四角凉亭休息。

    结束全部游程赶往大门入口处,回眸乌镇是一幅唯美的水乡景色。

    景区出口一组反映水乡生活场景的人物雕塑生动,十分有情趣。

    吃罢午饭就离开了乌镇,在徽杭高速上看到徽州的山水人家倍感亲切。结束了几天过客生活终于到家了。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强云

发帖
832
铜币
848
威望
73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12-07
水上则行舟,路行则过桥。----乌镇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