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5654
-
- 注册时间2016-07-17
- 最后登录2020-06-30
- 在线时间2561小时
-
- 发帖3986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铜币4000
- 威望3035
- 贡献值0
- 银元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3986
- 铜币
- 4000
- 威望
- 3035
- 贡献值
- 0
- 银元
- 0
|
—
本帖被 胡宁生 从 宗亲文学 移动到本区(2018-08-16)
—
图文:黄山怪石 2004年的国庆对我来说可是忙碌的一天,缘于我的一个学生结婚,答应给她拍摄婚礼视频。对这次拍摄我也兴趣很浓,学生家二个女儿,这次是大女儿招亲,也就是“女娶男、男嫁女”。我曾拍过不少婚礼视频,曾有过惊奇,一次拍弟兄两人同时举办婚礼,弟弟娶女,哥哥招亲在歙县,但同时在男方家举办婚礼。这次纯粹的迎娶新郎,感觉还蛮新奇的。 早晨从新娘家龙门乡“龙源村”出发,驱车赶到三口镇巷联村一个叫“黄昏洞”的自然村。 远远就见新郎家傍坡上有一个洞的建筑,对有新砌的痕迹很是诧异,新郎的爷爷热心的向我们介绍说这是古迹“黄昏洞”。“黄昏洞”又称“黄枫洞”,位于三口镇刘联村和仙源镇越山村交界处,是古时宁国府通往黄山古道必经之地,“黄昏洞”不仅是交界的标志,更多的功能是为往来行人提供休息避雨的凉亭。 新郎的爷爷很是热心,带我们到洞里观看。“黄昏洞”为单拱石洞,岩石砌筑,亭深6米,宽4.6米,高3.6米。出于古迹的保护,新修的路避开了建筑,擦边而过。长久,没有人行走,周边杂草丛生。 洞内原设置有石凳,现在已经拆除,除此以外,其它保存完好。洞壁上嵌有石碑,记载建洞时间为明弘治二年(1489)。修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见证了五百多年的历史,洞壁刻有建洞时间和捐款人姓名。 石碑相对的洞壁上砌有一个石洞,猜想是供奉神的神龛。相传建洞时洞顶原本栽有七棵乌桕和一棵枫香,称为“八仙树”,八十年代后,百年老树与洞内麻石条、门、石凳、匾陆陆续续被毁。近期出于保护对古迹进行了维修。 离中午的送亲宴有一段时间,趁机顺便去周边看看,听说我要看秋色,同行告诉我现在早了些,要是十天以后秋意就有了。不死心的我顺正在施工中的通往山那边仙源越山道路去看看。环顾四周,山花点缀,秋意渐进,树丛中的红艳特别醒目。 紫色的野菊花为秋意增添了色彩。 当地叫“辣椒草”的植物粉红色的碎花冲谈了“辣”味,带给的是柔柔的情意。 白色花瓣,金黄花蕊的茶花造型不甚整洁,给人以邋遢的印象,但竭力为秋的斑斓推波助澜。 草非草,花非花,孤傲的显摆它的不一般的姿态。 当地叫“黏糊棠”植物成熟的果实很是讨厌,不小心就会附着你的衣裤,弄的你满身挂果,抖都抖不下来,只有一个个采摘才能清除。这也是物种独特的繁殖方式。而嫩的果实却像一只只小刺猬,聚集枝头。 不知名的草花团簇拥,好似鱼卵,似乎欲把人带到水中世界。 放眼,山体的色彩在微变,青翠之中泛出红黄。 林从中的色彩呈现有层次感,顶梢青翠,根部黄褐。 近年来乡村最大的变化首当其冲的就是交通,新修的道路城区一方基本建成,而黄昏洞到仙源镇越山村一方路基成型,而但路面还没有硬化。山体破面坡顶杂木丛中树木凸显。 四季轮回,秋天来势凶猛,与春天的生机决然不同,绿葱正在消退,满目的泛黄预示一年的终成正果,收获的秋季节即将到来。 叶片衰老枯萎,自然法则就是吐故纳新,甩掉累赘,贮备能量度冬,迎接来年的生机勃勃。 “满山红叶”是秋天靓丽的风景线,初秋的枫叶正在从绿色过度到红色。 此时赏秋确实早了,权当是一次“觅秋”,看到了秋色的端倪,也不枉此行,何况顺道? 正在修建路在山坳迂回,梯田层层叠叠。田边的山坡秋意渐进。 牛自由自在在坡边草地放养,3只白鹭依偎,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呈现。 顺新郎家对面的山路,走进山里人家,见有村妇在翻晒衣服,询问一下,她告诉我这个村子叫黄昏洞。一共有18户人家。古时这里就是交通要塞,老太平县城(现在的仙源)去黄山的人络绎不绝。由于现代交通的影响这里逐渐形成僻壤,相对闭塞。随着农村道路的改善,这里焕发生机。 皖南农村历史上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康生活,安逸自产自销的原始生态,不少人家门前都移栽有棕竹。粽叶除是裹端午粽的必备材料,更多的是古时茶叶、干笋等干品保鲜的天然材料。 柿树上挂有柿果。黄山的冻柿原本就是特产,可近年流传的食用易生成结石的说法,导致其地位一落千丈,冷落的几乎让人弃之而不采摘。 这个自然村是“黄昏洞”最大的村民居住地,大概有近十户人家。村口四顾,群山环抱,一条银色的水泥道如同丝带在山间蜿蜒,不时有汽车、摩托车,电瓶车时去时来。打听了,这是通往三口的乡村公路。 路旁的稻田稻穗饱满,看来又是一个丰收年成。 秋天是收获季节,大多数稻子已经收割。 收割后的稻田遗留有不少谷子,鸡、鸭、鹅等家禽自由自在觅食。 稻田的那边山坡上植被茂密,泛出秋意,似乎告诉我:“别着急,秋色就在不远”。看看送亲宴席时间快到了,原路折返。 送亲宴结束,炮竹声中接上新郎,迎亲车队出发。 路边割稻的村民好奇的注视我们。 掠过山林,告别“黄昏洞”,原路返回,自北向南,贯穿黄山区北海路,直奔目标新娘的娘家——龙门。 稻田中伫立的树木略带秋色,目送我们的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