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536阅读
  • 2回复

[网络转载]古蚕胡氏文明绵延传承880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2-13
来源:江门日报(2013年3月18日) 图文作者:徐晓星

康公庙古色古香。
村口的文明塔是古蚕村的标志之一。
满堂胡公祠如今是村里的文化娱乐中心。

  鹤山市雅瑶镇古蚕村是一个有880年历史的古村。该村人丁兴旺,目前人口接近2000人,村容整洁,新楼古宅高低错落,绿树池塘相映生辉,文物保护良好而且利用得当,村民生活富裕。
1、鹤山境内最古老的村庄之一

  古蚕村建于南宋初年。据史料记载,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从中原南迁的胡氏的一支从新会荷塘白藤村迁到古蚕建村,距今已有880年。古蚕当年属于新会管辖,比鹤山建县要早600多年。明朝的《新会县志》列出古劳都的古村落有八个:坡亭、古劳、禄洞、牛轭、流涌、桥头、古蚕、沙坪头、迳口。古蚕是鹤山境内最古老的村庄之一。
  古蚕胡氏现保存了修撰于不同时期的几种族谱,记载了其祖先迁徙的历史。始祖(一世)胡鲲,字起鹏,号扶摇,原系汴京人士,登宋崇宁(宋徽宗年号)进士,授韶州府判,历迁郎中,任命为广南路廉访使,携家眷来到广东,在族谱中被称为廉访公。当金兵南侵、宋室南渡之际,廉访公率兵北上勤王入汴,不知所终(最大的可能是阵亡了)。家属羁寓南雄珠玑里。
  廉访公娶杨氏、白氏,生蒙贞、蒙亨、蒙谦三子,他们是胡氏族谱中的二世祖。蒙贞奉母杨氏迁于开平长沙,卒葬新宁白水村。蒙亨居省城。蒙谦奉母白氏居新会白藤乡,白氏卒,葬新会沙田村。今甘竹胡氏是蒙亨之后,开平长沙胡氏是蒙贞之后,白藤胡氏是蒙谦之后。
  蒙谦生二子:国良、丰九,排序为三世。丰九留居白藤,为白藤胡氏的三世祖,国良后来迁居新会之古蚕,为古蚕胡氏之开居祖。
  胡氏在上述四村各建祖祠,共同使用一副长联(挂在祠内两侧山墙,通称栋联)标明他们的宗族关系:
  历甘竹至白藤陟古蚕望长沙,子姓星罗,森森皆廉访之裔
  修祖庙陈宗器设裳衣荐时食,春秋岁举,秩秩遵先王之规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古蚕村开始有计划地修缮和保护文物,先后修缮了大田里、贤明里、兴隆里的门闾(门闸)和社坛,重修念岗祖祠(用作古蚕文化馆),重修满堂祖祠(用作文化娱乐中心),在村口重建了五层高的文明塔,外人一进村,就觉得眼前一亮。
  胡国良,字仲高,先从父自省城迁顺德白藤,再从白藤迁新会之古蚕村,娶张氏,合葬于一个叫金玉满堂的地方,追号满堂。现在,古蚕村最大的祠堂叫满堂胡公祠。
2、村里出了一位载誉江南的名师

  满堂胡公祠大门有一副楹联“苏湖世泽,淮海家声”,浓缩了胡氏家族的一段光荣历史。“苏湖”是什么意思,包含什么典故?
  “苏湖”是指北宋教育家胡瑗及其创立的“苏湖教学法”。
  胡瑗(993—1059),泰州如皋(今属江苏省)人,世称安定先生。胡瑗43岁起,先后在苏州郡学和湖州州学执教20多年,晚年任国子监直讲(教授),主持京师的太学。他爱生如子,教学有法。他主张“明体达用”,首创“分科教学”。要求学生既知文学,又通政事;避免学成书呆子,也避免做不学无术的官僚。他为苏州郡学所订的学规,成为当时各地郡学的榜样,他在湖州州学任教时远道来求学者常有几百人,名满天下。朝廷对他在苏湖两地的教育成就很重视,曾派员专门考察总结,撰为《学政条约》一书,作为指导各地教育的规范。胡瑗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被称为“苏湖教学法”。
  到明朝嘉靖年间,古蚕村出了一位载誉江南的名师胡颐。他是古蚕胡氏第九代传人,字叔正,号勿斋,贡生出身。初授彭泽县(今属江西省)训导,后任黟县(今属安徽省)教谕,在任8年,践行“苏湖教学法”,深受学生爱戴,把他比作胡瑗再世。他的学生舒迁在他告老回乡时写了一篇赠别的文章《赠胡勿斋先生致仕序》,描述了胡颐的事迹和学生们尊师之情,极为感人。
  十年之后,舒迁以巡按御史身份入粤,首访古蚕村,始知先生已经作古,乃令县官为胡颐营葬,遵遗嘱为胡颐所修撰的《古蚕胡氏族谱》作序,题其故里曰贤侯里,并为胡氏宗祠(即满堂公祠)题匾。师生情义,可见一斑。
  除满堂公祠的对联有“苏湖”一词外,胡氏各地的祠堂对联也多次使用“苏湖”一词,称为“苏湖家学”,如开平长沙胡公祠的对联:
  南渡珠玑光绍苏湖家学,
  东连紫水常开安定支流。
3、康公庙供奉的是何方神圣?

  在古蚕村,有一座康公庙。庙宇不大,面宽6.7米,进深6.8米。今人不知它始建于何时,也不知所祀何神,但对它非常重视。庙宇保存完好,门面的石雕、木雕、砖雕、陶塑都没有损坏,而且历经乾隆三十二年、五十八年、道光十九年、同治六年、光绪二十三年五次修缮,香火不断。神像面目威严粗犷,庙门对联为“道果懋修参帝阙,钺芒长耀镇民闾”,很可能是一员武将。在康公庙初建时,主持者应该知道康公的故事,但没有用恰当的方式记载并留传下来,后代子孙无从查考,以致历次重修的碑记都写明“不知康公来历”。
  据鹤山市博物馆胡源坚女士介绍,顺德豸浦乡有一座康公庙,2004年重修时村民胡念斌查阅有关资料,考证出康公是北宋名将康保裔,作有《康公真君事迹略考》一文,现在扼要复述如下: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生于五代后唐清泰元年(公元934年),祖、父先后在后唐、后周担任武职。公元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大宋,诏令康公袭父职为龙捷指挥使,征战有功。宋真宗继位,康公晋升为彰国军节度使,出任并州、代州两州总督。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契丹(辽)军犯境,康公奉命于河间(今山东境内)抗敌。因援军失期,公孤军迎敌,被敌重重包围,血战两日,为国捐躯。
  康公平日谨厚好礼,喜待宾客;精于骑射,擅用长柄金锤,膂力过人,策马走射,矢矢中的。常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箭无虚发。身经百战,留有创痕七十余处,仍驰骋沙场不减其勇。
  康公生平事迹载于《资治通鉴》、《宋史》等正史,并非虚构,1990年上海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词典》也有其简介。他生前是一员忠勇的战将,死后自然受到人们的崇敬。宋真宗太中祥符七年(1014年)敕封康保裔为御封道果康公真君,康公就从人变成了神。
  传说在一次战斗中,康公军队战斗失利,沿一条泥泞小路撤退,留下马蹄印迹,敌军马上会跟踪追来。忽然有千百只群鸭跟进,鸭脚印把马蹄印覆盖了。敌军追至见无蹄印,就改变了追击的方向,康公得以安全转移。他认为鸭有救命之恩,便令下属从此不食鸭,后来信奉康公的人在七月七日康公诞也不食鸭,形成一种特殊的风俗。
  北宋后期,康公庙已遍布全国各地。顺德豸浦乡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始建康公庙一座,“文革”时遭毁坏,1985年由香港顺德豸浦同乡会与星马华侨集资于原址重建。
  古蚕村与顺德豸浦乡(今属均安镇)仅一河之隔,两村都姓胡,风俗习惯基本相同,他们同时接受(或互相传递)康公崇拜,是完全可能的。明代嘉靖、万历两朝倭寇侵扰我东南沿海,新会一带曾受滋扰。倭寇之外,还有海盗猖獗。人们需要康公那样的勇将来保境安民,那时的社会背景决定着人们的心理诉求。笔者估计,古蚕康公庙可能始建于这个时期,或者比豸浦康公庙更早。古蚕村民常怀敬仰之心传说他们的先祖胡鲲事迹,胡鲲也是为抵御外敌而牺牲的,他与康公的形象是可以重合的。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2-13
广东鹤山雅瑶古蚕村
来源:鹤山雅瑶人民政府信息网

    古蚕村,位于雅瑶镇北部,距镇政府8.2公里,面积6824.1亩。始建于南宋初期,由卞人胡国良携族人从新会白藤迁移到此地,定居于此而形成。据村中老人所说,因村中房屋排列错杂,门口朝向不一,俯瞰有如群蚕食桑而得名。

    该村坐落于珠江三角洲平原,赤坎水库流经此地,且村内有多处山泉供人畜使用。清属古劳都,民国至建国初属鹤山一区;1957年并乡属越塘乡;1958年公社化属雅瑶公社。1962年由古蚕、贤明两个大队合并而成。1983年撤社建区称古蚕乡;1986年撤区建镇称现名,1990年升格为管理区。1993年鹤山撤县设市划入沙坪控制区。1999年,理顺农村管理体制,由选民直选出新一届村委会领导机构。

    世居村民主要姓氏为胡,李姓。据《古蚕胡氏族谱》记载, 始祖(一世)胡鲲,字起鹏,号扶摇,原系汴京人士,登宋崇宁(宋徽宗年号)进士,授韶州府判,历迁郎中,任命为广南路廉访使,携家眷来到广东,在族谱中被称为廉访公。当金兵南侵、宋室南渡之际,廉访公率兵北上勤王入汴,不知所终(最大的可能是阵亡了)。家属羁寓南雄珠玑里。廉访公娶杨氏、白氏,生蒙贞、蒙亨、蒙谦三子,他们是胡氏族谱中的二世祖。蒙贞奉母杨氏迁于开平长沙,卒葬新宁白水村。蒙亨居省城。蒙谦奉母白氏居新会白藤乡,白氏卒,葬新会沙田村。今甘竹胡氏是蒙亨之后,开平长沙胡氏是蒙贞之后,白藤胡氏是蒙谦之后。蒙谦生二子:国良、丰九,排序为三世。丰九留居白藤,为白藤胡氏的三世祖,国良后来迁居新会之古蚕,为古蚕胡氏之开居祖。
    古蚕建村800多年,至2016年7月15日,户籍人口有1804人。80岁以上老人54人,最年长者92岁(女)。村民均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经走访,村内现时无港澳台人士居住,在外华人华侨约2000人,故有国内一个古蚕,国外一个古蚕之说。

    古蚕村自然资源主要有矿泉水。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有水稻、番薯、生姜、粉葛、芋头、红烟等。现多种植水稻。特色农产品有生姜、粉葛、芋头。传统食品有雅瑶邯糍。2000年以后,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收入,外出务工村民为工资性收入。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通水、电、电话和网络。村中以满堂胡公祠为中心,此处开设有老人活动中心、图书馆,并集祭祀、聚餐、聚会等功能于一体。
    古蚕村虽自南宋开村,但保留至今的建筑并不多,其中几间老屋已无法考证来源。现存有满堂胡公祠,仰炉胡公祠,念岡胡公祠(建于1989年),康公庙(道光十九年重建,2000年重修),兴隆里(始建于光绪年间,初次修缮于1902年,重建于1987年,三修于2010年),贤明里(民国17年重修,戊辰年即1986年重修),大田里(1988年重建),文明塔(2001年修建)。

    古蚕人重视文物保护。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古蚕村开始有计划地修缮和保护文物,先后修缮了大田里、贤明里、兴隆里的门闾(门闸)和社坛,重修念岗祖祠(用作古蚕文化馆),重修满堂祖祠(用作文化娱乐中心),在村口重建了五层高的文明塔,外人一进村,就觉得眼前一亮。
    传统民居、祠堂里,匾额、碑刻、楹联、古壁画众多。代表性匾额有康公庙正门牌匾,满堂胡公祠、仰炉胡公祠、念岡胡公祠三座祠堂的牌匾等。碑刻有:胡氏祖训,康公庙道光十九年重修碑文,康公庙2000年重修碑文,1988年重建大田里碑记,贤明里民国17年重修碑文,贤明里戍辰年即1986年重修碑文,三修兴隆里碑记,兴隆里“四季如春”碑,重修文明塔记。主要楹联:仰炉胡公祠“仰祖蔭兒孫枝繁葉茂,爐紅光日月源遠流長”, 念岡胡公祠“念世盛世,岡振家聲”, 康公庙“道果懋脩参帝闕,鉽芒長耀鎮民閭”,贤明里“賢關聖域途原坦,明德新民道不窮”,兴隆里“興隆舉孝表厥宅里,隆禮崇賢大其門”等。

    该村修有《古蚕胡氏族谱》。2012年,该村注册鹤山市雅瑶镇古蚕村乡村联谊会证书,为鹤山市同类证书第一个注册的。
    古蚕村的主要宗族活动有: 1.每年二月初二,举行土地诞,以拜祭土地公和神灵,全村村民参与。活动的其中一个环节“烧炮头”则以胡氏村落共同参与。该活动还曾经两次受央视采访。2.每年七月初七,举行康公诞,为期三日,最久曾达七日。1949年,著名歌剧家吕雁声曾参与活动表演。活动自创办以来至文革时期暂停,到80年又开始复演。3.村落每十年便会举行一次十年庆典,由解放初农民自发组建的前进剧社表演。

    古蚕村人才辈出,主要人物有:胡瑗(993—1059),泰州如皋(今属江苏省)人,世称安定先生。胡瑗43岁起,先后在苏州郡学和湖州州学执教20多年,晚年任国子监直讲(教授),主持京师的太学;胡颐,古蚕胡氏第九代传人,字叔正,号勿斋,贡生出身。初授彭泽县(今属江西省)训导,后任黟县(今属安徽省)教谕,在任8年,践行“苏湖教学法”,深受学生爱戴,把他比作胡瑗再世。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强云

发帖
832
铜币
848
威望
73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2-13
古蚕胡氏文明绵延传承880年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