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南日报(2012年7月9日) 作者:曾庆江 记者:李幸璜
五公祠内的胡铨雕像
五公祠琼园牌匾
盛德堂曾留下胡铨深深的足迹。图为修复中的三亚崖城水南村盛德堂。程范淦 摄
胡铨的“斩桧书”因义正辞严使得朝野为之震动。官民争相传诵。金人用千金购得阅读后,君臣大惊失色,连连感叹“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胡铨因为“斩桧书”而和权臣秦桧等结下不解之仇,被奸臣陷害,后又被贬谪至偏远的海南吉阳军。他在海南传播中原文化,“日以训传经书为事”帮助老百姓改进耕作技术,并倡导水利建设以抗天灾。他在传播中原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推动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名闻天下“斩桧书”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建炎二年(1128年)进士,当时由宋高宗亲自策士,胡铨答策万余言,其中说道:“今宰相非晏殊,枢密、参政非韩琦、杜衍、范仲淹。”让高宗暗暗称奇,先后授以抚州军事判官和转承直郎。绍兴五年(1135年),奉诏赴任都堂审察,又因兵部尚书吕祉推荐,担任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八年(1138年),宰相秦桧决策议和,且一味退让投降,这让性格耿直的胡铨非常恼怒,他便向朝廷上奏疏说:“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宁能处小朝廷求活邪!”胡铨这篇被称为“斩桧书”的《上高宗封事》,因义正辞严使得朝野为之震动。宜兴进士吴师古迅速将这篇文字刻版付印散发,一时官民争相传诵。金人用千金购得阅读后,君臣大惊失色,连连感叹“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 胡铨因为“斩桧书”而和权臣秦桧等结下不解之仇。秦桧以“狂妄凶悖,鼓众劫持”为由(《宋史》卷374),将胡铨除名,编管昭州(今广西平乐),并且传告天下。吴师古也被流往袁州(今江西宜春)。胡铨的遭遇得到朝廷诸多大臣的同情,纷纷想方设法为其辩解、援救。秦桧迫于无奈,只得改派胡铨前往广州监管盐仓。绍兴九年(1139年),胡铨改任威武军判官。绍兴十二年(1142年),被诬陷颠倒黑白、妄言时政,因此再次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 在新州,胡铨虽然失去了人身自由,但是他的精神却不屈服,他仍然关心时政,坚信自己的抗金救国立场。由于奸臣当道,他壮志难酬、怒火中烧,写下一首《好事近》以托兴致:“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努,误薜萝秋月。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这首词传布出去,朝廷抗金派和广大群众十分赞赏,但是投降派却切齿痛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秦桧的私党、新州守臣张棣迎合投降派的心思,向朝廷诬告说胡铨在新州和别人进行诗词唱和,充满了“谤讪怨望”之情。胡铨再次移谪至更为偏远的海南吉阳军,时绍兴十八年(1148年)十一月己亥。 秦桧死后的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二月,胡铨得以量移衡州(今湖南衡阳),三十一年(1161年)正月得以自便。孝宗即位后,胡铨复奉议郎、知饶州,又擢为吏部郎官。隆兴元年(1163年)迁秘书少监,擢起居郎。时逢旱蝗和星变,朝廷下诏问政事缺失,胡铨以自己一贯的耿直论政令之缺有十,上下之情不合有十,得到孝宗的嘉奖。在朝廷主和派占上风时,胡铨坚持用“一溺于和,不能自振,尚能战乎?”的说法来驳斥不少人所说“外虽和而内不忘战”的误国举措。隆兴二年(1164年),胡铨兼任国子祭酒,不久权兵部侍郎。对于朝廷的议和之举,胡铨再次上书说“今日之议若成,则有可吊者十;若不成,则有可贺者亦十”。淳熙七年(1180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不久去世,谥忠简。临高县城讲《春秋》
绍兴十八年(1148年),胡铨由新州启程前往自己新的谪地吉阳军。他从雷州半岛乘船于澄迈县通潮驿(今老城镇)登岸绕岛西线前往,途经临高。在临高买愁村(今皇桐乡美巢村),口占“买愁村”七绝一首:“北望长思闻喜县,南来怕入买愁村。崎岖万里天涯路,野草荒烟正断魂。”既怀念已经故去的赵鼎,又担心自己日后的命运,可见诗人当时的心绪。 临高县令谢渥恭请胡铨宿于自己平日读书休息的“茉莉轩”,胡铨题写了“茉莉轩”的匾额,并诗云:“眼明渐见天涯驿,脚力行穷地尽州。”使得茉莉轩名气倍增。胡铨自年轻时便从萧楚习《春秋》,因此谢渥便请他讲授春秋大义,并召集全邑士子前来聆听,其中博顿村士子戴定实因得到胡铨的教诲,勤奋攻读,成为临高历史上第一位举人。经过博顿村时,五公祠史话
恰逢天旱,井水干涸,胡铨在林中发现一股泉水,村民因而掘水成井。戴定实让自己的儿子戴雄飞请书法家书写“澹庵泉”石碑,又请郡守方世功撰写《澹庵泉记》,刻成石碑,如今两块石碑仍然立在井边。胡铨在临高传播中原文化,对推动临高文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时至今日,临高仍有“澹庵祠”、“澹庵书院”、“澹庵井”等纪念场所,充分体现了临高人民对胡铨的热爱。盛德堂里留盛名
胡铨一家人“徒步以涉瘴疠,路人莫不怜之”,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吉阳军,并在那里呆了八年。他居住在赵鼎曾经寄居过的水南村裴闻义家。裴闻义先祖是唐朝著名宰相裴度,父亲因战乱定居吉阳军。裴闻义以自己不畏权势的侠肝义胆收留了好几个南来的贬官,赢得世人的尊重。胡铨量移衡州临走前,为感谢裴氏家族的大恩大德,特地将这所住宅命名为“盛德堂”,亲书匾额,撰写门联“史记威名震四夷源流自有,堂颜盛德垂千古继述无疆”,并作《盛德堂铭》以赞之。胡铨在水南村宣传圣朝教化,宣传息兵安民,调和民族矛盾,尊贤爱士。他和当地名流士人友好往来,曾和人在崖城西南二里的水池上筑亭,以杜甫的诗句“净洗甲兵长不用”命名为“洗兵亭”,并题诗《洗兵亭》:“一带沧波六月凉,洗兵安用挽天塘。哥舒自愧血灌箭。子美宜歌苔卧枪。玉垒尘清闲擂鼓,玳筵人好细流觞。澹庵临水空惆怅,洛浦凌波未见赏。”此外,他还在洗兵亭东边开辟竹峒,并命名为“逸贤峒”,也有诗《逸贤峒》记之:“好竹平生志颇坚,谁知岛上有淇园。溪边六逸李太白,林下七贤山巨源。空翠有时穿荦确,圆机终日转潺湲。从来到处安心地,肯认山家作本原。”同时,他还“日以训传经书为事”,“黎酋闻之,遣子入学”(光绪《崖州志》卷十七》)。胡铨极尽所能帮助老百姓改进耕作技术,并倡导水利建设以抗天灾。他在传播中原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推动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 此外,胡铨能很好调整自己心态,因此在海南时期仍然能够从容自如地生活。这一时期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用他自己的话是“日率作诗十数首”(光绪《崖州志》卷十七)。他的创作一方面表现了自己的铮铮铁骨和爱国情怀以及因此产生的落寞心境,另一方面也描写了海南的风土人情以及自然风貌,体现了自己对南域的热爱。如《转调定风波》:“从古将军自有真。引杯看剑坐生春。扰扰介鳞何足扫。谈笑。纶巾羽扇典刑新。试问天山何日定,伫听。雅歌长啸静烟尘。解道汾阳是人杰。见说。如今也有谪仙人。”自我放达之情溢于言表。《青玉案》:“宜霜开尽秋光老。感节物、愁多少。尘世难逢开口笑。满林风雨,一江烟水,飒爽惊吹帽。玉堂金马何须道。且斗取、尊前玉山倒。燕寝香清官事了。紫萸黄菊,皁罗红袂,花与人俱好。”《鹧鸪天·癸酉吉阳用山谷韵》:“梦绕松江属玉飞。秋风莼美更鲈肥。不因入海求诗句,万里投荒亦岂宜。青箬笠,绿荷衣。斜风细雨也须归。崖州险似风波海,海里风波有定时。”思乡之情非常浓烈,但诗人深信自己被流贬南荒终有尽日。 在海南的时日里,胡铨努力和同贬海南的老前辈进行交往。他曾经到琼州拜访过李光,并写有《别琼州和李参政韵》:“肯悔从前一念差,崖州前定复何嗟。万山行尽逢黎母,双井浑疑似若耶。行止非人十载梦,废兴有命一浮家。此行所得诚多矣,更愿从公泛此槎。”表示自己将追随老前辈,坚持抗金主张。又有《寄参政李光》:“海风飘荡水云飞,黎婺山高日上迟。千里孤身一壶酒,此情唯有故人知。”更是把李光当作知己倾诉衷肠了。他还写诗垂吊同为贬官、已故宰相赵鼎。 胡铨被贬海南时官阶并不高,但是他在海南的影响却非常大。后人有诗赞之曰:“大朝廷作小朝廷,人世乾坤已不成。志士拊心思蹈海,渠奸呼党贺登瀛。共知甘饮三吴水,谁念幽栖五国城?公去如今三百载,海潮犹有不平声。”“草成封事彻重霄,南徙奸臣憾未消。心恻危邦箴主阙,力排和议屏群嚣。廿年垂死投荒裔,白首全生返圣朝。祠畔清风依古木,夜来愁听海边潮。”(光绪《崖州志》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