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561阅读
  • 2回复

[网络转载]安徽歙县霞坑镇里方村胡氏支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2-17
来源:安徽旅游网(时间:2012年2月日)
歙县霞坑镇里方村胡氏支祠

    2012年1月28日(正月初六),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霞坑镇里方村拍摄的:镜头下的古村落歙县霞坑镇里方村胡氏支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霞坑镇的里方村是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闻名遐迩的徽州文化古村落。村名“里方”,本身就是一段生动的徽州文化。


    据村中故老传说:明代洪武末年,徽州钱姓三兄弟始迁此地,依风水先生言说,该地四面山峦围护,伏源河绕村而过,地形似圆形铜钱,村中应留方形空地,族众只能在方形空地周围建民居栖息,形成铜钱形村落构形,主钱氏家族兴旺发达。
歙县霞坑镇里方村胡氏支祠

    歙县霞坑镇里方村始建于公元1400年间(明代洪武末期),至今已有610多年的历史,是县内集多姓氏、多民居、多祠堂等文物于一体的徽州古村落之一。其中,以呈一字型排列的古祠堂群最为突出。这里的古祠堂气势恢宏,风格别致,雕梁画栋间尽现独特魅力,仿佛就是活着的历史,可谓是微州古建筑中的璀灿明珠!
歙县霞坑镇里方村胡氏支祠

    访古村落——黄山里方村之得名:走进黄山古村落——里方村。寻里方村名来历诸多说法之来源。从对村民的访问中了解到在村内鲤山自然村中,确有一处罕见的“双池”,该古迹更为神奇,徽州无双。“双池”连在一起如同两枚铜板,“双钱眼”内方外圆,常年各向中街、南街流水入曲至村末。
歙县霞坑镇里方村胡氏支祠

    村中流传的古人言:“双池”如钱眼,眼里常流泪,外圆里又方,里方始创名,此乃之解。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2-17
歙县霞坑里方村徽州文化生态调研报告
奇特钱形村  罕见祠堂群
——歙县霞坑里方村徽州文化生态调研报告
原文地址:徽州故园网

歙县霞坑镇的里方村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霞坑镇的里方村是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闻名遐迩的徽州文化古村落。村名“里方”,本身就是一段生动的徽州文化。据村中故老传说:明代洪武末年,徽州钱姓三兄弟始迁此地,依风水先生言说,该地四面山峦围护,伏源河绕村而过,地形似圆形铜钱,村中应留方形空地,族众只能在方形空地周围建民居栖息,形成铜钱形村落构形,主钱氏家族兴旺发达。钱氏族人遵此风水理念,经数百年努力,在徽州山乡营构了一个奇特的“钱形村”,还干脆取铜钱外圆里方的寓意,将村子名为“里方”,和古徽州那些“船形村”、“棋盘村”、“荷形村”、“铳形村”、“燕窝村”、“锣形村”等特色构形文化村相映成趣,传为佳话。
    经过数月的资料准备,2010年3月12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研究》、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徽州宗族祠堂的调查、研究及保护对策》课题组成员十余人,在歙县县政府、霞坑镇政府、里方村委会的精心安排下,专门到里方村,就里方村徽州文化生态特别是该村宗族祠堂文化生态的情况作实地考察调研。
    在专题调研座谈会上,县、镇、村有关干部分别介绍了里方村相关的历史人文情况以及徽州文化物质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随后,调研组成员即走进里方村街巷,对里方村村貌、里方村祠堂群、里方村文化生态保护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采访,摄制了许多资料图片,作了考察记录。在此后继续举行的座谈会上,各方面对里方村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状况及以后的保护利用思路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文化生态别有特色

   里方村包括鲤山、祖武、富川三个小村,目前所辖15个村民小组,现有1400多人口,是歙南紧傍绩溪龙川古村的一个古村落。经过数百年历史沧桑,现在古村以胡姓、钱姓人丁为多,还有汪姓、章姓、朱姓在村中杂居。
    村中石板铺就的村街和小巷纵横交错,古民居基本上是清朝以后建筑,徽式马头墙、门楼、门罩古风依旧,虽有不少水泥浇面的新屋杂陈其中,但古村的原始风貌基本保存。
    传说中“外圆里方”的村中那个方形广场,处在鲤山村范围,呈四方形,有东门(又称 “东门故里”)、南门、西门、北靠山场之称,并将大路街民居迁往铜钱内,取不让“钱”流失之寓意。只是现在除“东门故里”原貌可辨外,其它遗存已被村民横七竖八地盖了新房,即使从高山上俯视,可能再也无法显现“钱形村”的模样了。
    让大家比较兴奋的是,该村历史上钱、胡等宗族先后在村中建有十四个祠堂,经历几百年的历史风霜后,虽已毁六个,但至今还留存了七个半祠堂,比较密集地排列在村中。
    这些尚存的宗族祠堂是:胡氏总祠“承德堂”、胡氏支祠“正伦堂”、胡氏支祠“庆德堂”、胡氏支祠“尊德堂”、胡氏支祠“敬德堂”、汪氏支祠“至善堂”、钱氏宗祠“永和堂”、钱氏宗祠“友宸堂”等。
    据了解,村中还曾建有钱氏“良闺厅”、“庆功厅”、“良理厅”、汪氏祠堂等祠堂。近年来里方古村百姓对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高涨,村民委员会组织了古祠堂群保护委员会,村民踊跃捐资筹集民间资金约12.7万元,投入民间劳力1150工,对古祠堂群进行维修。
    经过维修后的胡氏“尊德堂”、胡氏“庆德堂”、胡氏“承德堂”、汪氏“至善堂”、钱氏“永和堂”等,基本上保持了祠堂原貌,有效地保护了里方村古祠堂群这一在徽州并不多见的特色徽州宗族文化生态。
    这些修复的古祠堂,有的仍作为宗族祭祀祖先的场所,至今婚丧红白活动还在祠堂里进行,有一些管理措施。
    这些古祠堂,虽然没有徽州最著名文化古村那些代表性徽州古祠堂那样规模宏大,三雕精美,但也都有自身特点,有的用料考究,基本上采用白果木建设;有的木雕精细大气;有五凤楼门厅式;也有民居家庙式,有多种型制。是人们考察徽州各类宗祠实态的较完备范本。
    徽州黟县南屏村以“中国古祠堂博物馆”闻名中外,其八个祠堂(叶氏宗祠“叙秩堂”、叶氏支祠“奎光堂”、程氏宗祠“宏礼堂”、李氏支祠、“尚素堂”、“慎思堂”等),目前也只留存六个,“叙秩堂”因张艺谋拍《菊豆》改作“老杨家染坊”而名噪一时。但南屏古祠堂群的数目和现存,都没有里方村多,里方村才真正是藏在深山人未识的“中国古祠堂博物馆”。
    除古祠堂群之外,里方村古民居徽派风貌也随处可见,马头墙参差、徽派门楼门罩和古村街巷石板路,处处透露出古村的古风古韵。有的古民居徽派“三雕”品位很高,有的古民居采用的是堆塑装饰,别具一格,对人们考察徽州民居建筑艺术的与时俱进很有研究价值;古村街巷、民居大门朝向、建筑布局的徽州风水文化浓厚,特别是这里民风淳厚,数百年来,多姓聚居,古祠堂相依、族众和谐相处,有别于徽州那些一姓独居的宗族村落,极有社会学考察价值。
保护任务比较艰巨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人们对古村落原始风貌保护的意识不强,历年民居建设缺乏统一的管理筹划和要求,几十年来民众建房布局随意。因此,“钱形村”差不多已名存实亡。徽派古民居大量拆毁或倒塌,许多水泥“火柴盒”式民居甚至马赛克、罗马柱,红红绿绿的建筑参杂其中,使古村落风格不统一。
    另外,虽然一些古民居里砖、木、石雕极其精美,有的并不亚于西递民居砖雕,庐村木雕楼木雕,但由于年久失修,在雨雪风霜中霉烂腐蚀,已岌岌可危;有的则藏身在柴火堆中,破屋烂房里,无人问津,安全隐患严重。
    这些极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和徽州三雕精品,属村民私人财产,许多都无保护资金可以保护,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凭村民民间力量,还无法实行有效保护;有的古民居久不住人,只有听任其风吹雨打自然倒塌。
    近年村民自发捐资抢救性保护古祠堂群,有的一人就捐资八千、一万,有的多次慷慨解囊,但镇、村财政不富裕,无法拨付保护经费,民间资金十几万元只是杯水车薪,无法将现存的古祠堂逐一修复。
    我们在一个钱氏祠堂里,就看到在堆满柴火的享堂,硕大霉烂的东瓜梁脱榫架在空中,随时会轰然而下,而那些雕琢精美的梁托、斗拱等木雕,也正在风雨侵蚀中面临损毁之危。我们提心吊胆地在里面站了一下,估计维修这一个将倒的祠堂,所需费用两、三百万都不够。我们咨询了县、镇干部,因为县、镇里徽州文化遗存实在太多了,“里方村古祠堂群”这一块目前尚未能纳入黄山市“百村千幢保护工程”。要使这一古祠堂群特色徽州文化生态得到完整保护,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特别引起人们注意的,还有就是当民间保护徽州文化生态积极性起来以后,怎样将有限的资金用好,修旧如旧,有效地保护好徽州文化原生态,这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里方村古祠堂群的修复,基本上是宗族族众各自自发的捐赠行为,有的祠堂筹资丰厚一些,有的维修资金则较为拮据,加上有关文物部门技术指导工作可能一时未能跟上,于是有几个祠堂的维修就只能“就米做饭”,用水泥砖砌寝殿,用粗糙的木料盖廊庑,甚至在寝殿神座两边用水泥块砌花瓶门。徽州古祠堂被修成了滑稽的现代居家式,其先祖们的牌位也就这样屈就在简易的小棚子里。
    在座谈时,大家一致认为,保护徽州文化生态,修复古祠堂群,一定要加强徽州文化的文物保护指导,力求修旧如旧,力求保存徽州文化原生态,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
开发利用前景不错

    在调研中,大家对里方村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里方村独特的村落构型和村名文化,在古徽州独特的古祠堂群现存,里方村留存基本完好的徽州聚落风貌,特别是里方村地处歙南霞坑镇北边山区,山清水秀,水质、空气特好,又和绩溪龙川文化古村紧紧相邻(仅隔15华里),有公路连接,南边又和霞坑著名的中国摄影基地石潭村相对,这都使里方村的徽州文化乡村旅游开发有着十分诱人的美好前景。
    大家认为:奇特钱形村、罕见祠堂群,是里方村人无我有的徽州文化生态优势,古村的群众基础好,村委精干,开发利用古村文化资源,造福村民百姓,正当其时。
    有学者建议,里方村应在着力摸排古村文化遗存、汇集多方面资料后,积极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要继续做好《里方村志》的编撰出版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古村影响,提高知名度。要进一步修好进出的公路。
    有的专家建议:可以走市场化路子,在精心推介中,寻求有眼力、有魄力又有财力的文化旅游投资商的介入,使古村的保护和利用得以实现。
    大家也认为,里方古村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保护是首要任务,保护的主体是村民百姓,要十分珍惜和爱护百姓的积极性,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合理调谐各种关系。
    总之,发展里方村徽州文化乡村旅游,促进农家乐发展,逐步转变里方村目前比较单一的农耕经济发展方式,开辟绿色、环保、前途无限的文化旅游富民之路,可能是里方村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拐点。
二0一0年三月十五日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研究》(09BZX070)、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徽州宗族祠堂的调查研究及保护对策》(2009JJD70002)系列调研报告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强云

发帖
832
铜币
848
威望
73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2-17
安徽歙县霞坑镇里方村胡氏支祠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