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13年11月19日) 记者:严存义
新蓝图 新目标 新愿景
——访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
11月16日上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鞍钢受邀来到我省领导干部“富民兴陇”系列讲座,以《三中全会:中国改革里程碑》为题,为我省领导干部深入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会后,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刚刚结束近两个小时的演讲,虽然有些累,但面对记者的提问,胡鞍钢仍然思维敏捷,侃侃而谈。
“去年我来这儿讲过课,其中就讲到甘肃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时就提出了甘肃发展的两个战略,一个是减贫战略,一个是绿色发展战略,现在看来还是有前瞻性的,因为这和甘肃的省情相适应。”胡鞍钢认为,借助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国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机遇,经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甘肃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在胡鞍钢看来,现在甘肃发展又遇到新的历史机遇,那就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抓好向西开放的机遇。“当年这里是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和必经之路,也是最繁荣的一段。今天所呈现的丝绸之路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因为我们所处的已是工业时代,不是农业时代;是现代化的时代,不是传统社会的时代。”胡鞍钢这样认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为我们描绘了新蓝图、新目标和新愿景。”胡鞍钢说,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甘肃省委、省政府一定会在原有的发展战略基础上,按照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制定新的蓝图、目标和愿景,从而迎来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时期。
胡鞍钢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概括起来就是党中央对21世纪上半叶中国发展战略的大谋划、大布局。所谓大谋划、大布局,就是从党的十六大到十七大再到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来确立21世纪上半叶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以及全面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而这次全会最大“亮点”是为了实现“五位一体”建设,又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包括经济制度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制度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制度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社会制度建设与社会体制改革以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这与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形成了相互支撑的关系。
“同时,在这次三中全会的‘大布局’中,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对我们如何认识现代化,如何推动中国的现代化意义重大。”胡鞍钢认为,有了新中国60多年的建设和改革开放35年的实践,中国的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中国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西方。
“比如在兰州,老百姓一大早在黄河边跳舞,而且是几百人同跳一个舞,这种场面让老外很震撼。”胡鞍钢说,这就是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公共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比如现在全国的有线电视用户有2亿多户,而美国只有7000万户。我们的学生到了英国,往往能买得起电视,却买不起昂贵的有线收视费。而我国有线电视是作为文化建设和文化现代化的手段,收费不高,使群众享受到了高质量、低收费的文化产品。“中国作为现代化的追赶者,将来一定会成为世界现代化的并驾齐驱者,而从长远来看,我们还要成为世界现代化的引领者。”胡鞍钢肯定地说。
“因此,中国的创新进步和现代化建设对全世界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胡鞍钢说,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要特别鼓励人民的创新。我们也期待在未来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出“甘肃创新”,比如兰州在城市治理方面的创新,天水在实现转型发展方面的创新等。“不同的地区都可以实现不同的创新,把这些微小的创新汇聚成一个巨大的创新,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就会推动中国现代化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摄影:本报记者高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