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373阅读
  • 1回复

[网络转载]胡源,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3-26
美丽好缙云(2016年8月15日) 作者:桑章英

   “哇,好美啊!”,隐隐约约听到了呼唤声,把睡眼朦胧的我惊醒了。古往至今,住在深山里的我一直是有种被人冷落的感觉,直到最近才发现自己的长的也是山清水秀、风光靓丽、令人心旷神怡。


    大家好,我叫胡源,下面是我的个人简介,请多关照!
一、家庭基本情况

    胡源乡地处缙云东南部山区,乡政府驻地章村村,距县城14.4公里。北接舒洪镇,东北与溶江乡相邻,西面与方川乡交界,南靠大洋镇。全乡总面积47.7平方公里,在县城东南部14.4公里处。辖区7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152个村民小组,人口15073人,家庭共同生活成员有七姐妹,分别是章村、胡村、上坪、茶源、柘岙口、榧树根、蛟坑。
二、胡源家族特色

    辖区内有献山庙、上宕万松书院遗址、古方塘水库、叠箱岩、佛星岩、飞来石、马鞍岭摩崖石刻、抱骨岭、“将军桥”等景点。乡党委政府依托一年一度的“七.七”张山寨迎案活动,结合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资源,形成民俗风情一条龙旅游特色。
    《缙云上宕功夫》、《张山寨七.七会》、《胡村清明祭祖》录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张山寨七.七会》、《叠罗汉》在2011年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非遗“叠罗汉”

古方渡槽

献山庙

上宕功夫

叠箱岩和佛星岩
三、以家庭绿色之道打造旅游经济发展

    结合自身实际,胡源以“靠山吃山、靠水吃绿”的思想理念,以奇峰异石、潺潺流水为本色,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生态特点,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在旅游与民宿上加快步伐逐步推进,提高知名度,打造绿色经济发展之道。
上坪天桥日落

    胡源欢迎各地游客来倾听大自然的蝉鸣鸟啭、体验峡谷游步道、观看奇石地貌、畅游清澈见底的天然泳池,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在此同时,感谢全县前来参加“胡源信步媒体展示体验活动”现场的缙云新闻宣传部门和主流媒体,胡源将不断挖掘深山宝藏,助推民宿、旅游、文化齐步走,使胡源的生态美持之以恒。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3-26
缙云胡源:上宕功夫 “一支”独秀
来源:丽水网-丽水日报(2014-10-17)


    “第一招,碎膝盖;第二招,挑下巴……”年已8旬的上宕功夫传承人胡汝升,握着他那根油光发亮的木棍,娴熟无比地“抖落”出他的一招一式。招招发狠,步步制敌。
  这就是传说中的“上宕功夫”,已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代表性传承人就是面前这位八旬老人胡汝升,它的发源地就在缙云县胡源乡上宕村(现并入上坪村)。

古方山下出了一位“护国功臣”

  上宕村位于缙云东南部的胡源乡,海拔600多米。在层层大山的包裹下,它的真容被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从胡源乡政府所在地章村驱车往上宕村行,一路盘山,山重水复,景色秀丽。越往里,那山形越显峻美,于云雾处奇峰凸现,宛若仙境。原来,这就是驴友们乐此不疲的探险之地——古方山。
  古方山海拔1216米,是缙云南乡的重要山脉,属于括苍山脉的一部分。它以山形的奇、峻、险而扬名,常有驴友在博客上发上照片,展示古方山的秀美风光,并以到过古方山为荣。向导介绍说,电影《哑姑》的序幕就在此地拍摄。难怪,一个能把摄制组都吸引过来的地方,自然是一个特别的地方。
  上宕村,就隐藏在这个奇绝的大山里。这让我的脑海扯起了一幕幕武侠剧的场景——峭壁嵯峨,峡谷幽深,流水淙淙,云谲雾诡……
  我的内心不禁涌起些许的兴奋。古方山之名久已仰之,却一直没有机会亲临。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而以上宕村命名的“上宕功夫”,又会是怎样一门独门武功呢?它又是从哪个朝代开始传承下来的呢?
    谜底到了上宕村就慢慢揭开了。

  上宕村是一个不大的村子,现有500来人口。但据说古时却是重要的交通驿站。古时缙云经大洋(即今大洋镇)到温州必须绕经古方山,所以唐朝以来这里就有两条古道,其中一条就经过上宕村。
  这里还出过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被皇帝敕封为“护国功臣”的上宕村胡氏第三代太公胡渊。“上宕功夫”就是从他手里传下来的。
  据初编于明朝永乐辛丑年间的《五云胡氏宗谱》记载:自缙云胡氏始迁祖胡森公,为宋朝时东南第一正将,以武功出名。第三代太公胡渊为宋朝武节大夫,镇守河南,政绩显著,誉播乡里,被皇帝敕封为“护国功臣”。至今这块匾还挂在该村的胡氏宗祠内。
  上宕村有两大古建筑,一个是宋朝进士胡份创办的“万松书院”,一个就是始建于清代乾隆丁已年(1737年)的胡氏宗祠。
  一个在今天看来不起眼的小地方竟然在宋朝时还创办过书院,可见这里的文化底蕴不可小觑。一个可以将武功传承下来的地方,必有它的文化内涵相辅佐,否则习武之人乱了心气胡作非为,岂不扰乱国法难以服众?所以,我们在胡氏宗祠里还看到一块明朝正德年间(1506年)的牌匾“道学正宗”就不足为奇了,据传那是明武宗朱厚照为追念胡份对缙云县教育有功而敕封的。
  胡氏宗祠历经多年修成,共有一十三间,工程浩大。祠内木雕精细,结构复杂,气势宏伟,显示胡氏家族当年的繁荣和显赫。
  胡氏宗祠除了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外,还是上宕村人习武健身的场所,故200多年来依然完好。胡渊告老还乡后立下规矩,要求后世人人习武、代代相传。上宕人牢记祖先遗训,不怕苦、不怕累,坚持训练,世代习武,尤其精通棍法,一直传承至今。附近一带只要听说是上宕人,第一反应就是“功夫了得”。久而久之,“上宕功夫”就名声在外了。

“上宕功夫”从宋朝延续至今

  上宕村四面环山,地势偏僻,人少地多,山林广阔。在古代,这里常有盗匪出入。为保家园和自身安全,胡氏先祖创立了这套“上宕功夫”。
  上宕功夫所使用的器械为硬木棍,长度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而定,一般竖放时与人眉毛等高,故称“齐眉棍”。据上宕功夫传承人胡汝升介绍,上宕功夫原有的器械还有大刀,但因其太凶悍,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要,所以已经因无人练习而失传了。而棍法,作为既可护身又信手拈来的器械(如挑担用的扁担亦可代替),得以传承下来。
  上宕功夫的棍法种类繁多,有“一支香”、“手连步”、“头路”、“二路”、“七连步”、“三路”、“白蛇出洞”等,其中以“一支香”最为出名,棍路招式多变,攻守自如,极为厉害,成为该村的看家绝活。上宕村人为将“一支香”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故择夜间研习,其步骤是:先在中堂后边点上一炷佛香,置与膝盖齐高处;灭灯,使四周皆黑。当练到第18式(即跑柴放下一笃)时,以将香火捅灭但不伤损香杆才算练好。“一支香”的名称也来源于此。
  所以,要论上宕功夫,可谓种类繁多,唯“一支”独秀。
  上宕功夫除单棍外,还有对棍。二人对峙,一攻一防,见招拆招,也是看得人眼花缭乱。在胡氏宗祠,村干部叫来两位学过功夫的人——胡等付和胡国树,和他们的师傅胡汝升一起表演了几套单棍和对棍武术。
  胡国树据说是刚动过一场手术,身体偏弱,但当他拿起棍子时,依然可见练功人的底子。只见他马步稳扎,进退灵活,见招拆招,应对自如,不愧为胡氏功夫的后代传人。
  上宕功夫套路古老,独特,揉合了一般棍术的套路程式,博采众长,独创了招式多变,攻守自如的棍路,以快、准、狠为动作要点,是上宕人独创的功夫绝技,也成为该村的看家绝活。
  上宕人习武一般以农闲季节为主,故农历正月时练的人最多,平时秋冬晨练,春夏暮练。早年,全村的男女老少在农闲时就集中一起练习功夫,一为保村安民以防盗匪,二为强身健体。正因如此,“上宕功夫”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书写了光彩的一笔。
  胡氏宗谱记载清同治元年有广东叛贼来缙云,在胪膛一带烧杀掳掠,上宕人因功夫好,有多人参加诛剿,得胜而归。可见上宕胡氏的功夫在清朝就为国效力了。
  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上宕村也因功夫了得,曾在胡坤田等人的带领下到仙居安宁村开国民党粮仓,战斗中上宕村去了20多人,全部安全撤回。
  “上宕功夫”威名远震,惹得四邻八乡的人也前来拜师学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宕功夫”在当地红极一时。胡汝升、胡坤田等,都是“上宕功夫”的传承人。

省级非遗如何传承引人深思

  前几年,缙云县文广局、丽水市文广新局等单位和部门,在整理和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发现了“上宕功夫”这块历史瑰宝。通过走访老人,对“上宕功夫”的现状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对现存的各种棍路进行了全程摄像予以整理,制成光盘。
  2008年,“上宕功夫”进入丽水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9年,“上宕功夫”进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胡汝升被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
  2012年8月25日,中央电视台《南祠圣地》摄制组来到上宕村拍摄缙云“上宕功夫”。时年78岁的胡汝升老人在镜头前完成了全套上宕功夫的表演,配合拍摄的还有年轻一辈的习武人胡国树、胡等田和胡正春等。“上宕功夫”首次登上大雅之堂。
  但这并不能改变“上宕功夫”后继乏人的局面。
  时至今日,“上宕功夫”已经退出防盗护村的历史舞台,而它作为强身健体的武术功效却依然存在。只是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当地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或经商,已经鲜有人继续练功夫了。现在村里会武功的,最年长的就是胡汝升,今年已经80岁,最年轻的也接近四十,且因外出创业,基本已经荒废不练了。加之当地的民间武术体育竞技活动开展又少,上宕功夫已渐渐失去用武之地。
  在胡汝升老人家里,记者看到一对棍子,一般长,一般粗,一般重;棍身油光发亮,那可不是漆过的亮,而是手汗浸润出来的亮光。这对棍子有多少年头了?老人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这是爷爷传给父亲、父亲又传给他的。
  老人说,他从记事起父亲和爷爷就教他习武,年少时用逐渐加码的石墩来练习腿力和臂膊力量,用沙袋练习手指和拳头功力,还有各种石制练武工具,最后练习棍术套路。
  “我孩时开始习武,17岁左右对各种套路就比较熟悉了。壮年时我还到东方、仙都一带教过武术。”胡汝升老人回忆起以往的事情还记忆犹新。那时上宕功夫不仅在本村练得好,还流传到临近的上坪、柘岙口、蛟坑、胡村及本县的东渡、方溪、仙都、壶镇、东方一带。他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教武功的工钱是一天两元钱。“那个时候在生产队做,一个正劳力也就是3毛钱一天。我这2元挣的可是大钱了。就靠这点技艺,我养大了二男三女五个孩子!”


  上宕功夫传男不传女。遗憾的是老人虽有两个儿子,但大儿子不肯学,只小儿子跟着他学了一些招式,因长期在外打工,现在也基本算是荒废了。
  “只要有年轻人肯学,我都愿意教!”胡汝升老人对上宕功夫的传承充满了期待。
  现在,在整个上宕村,能坚持每天勤练的也只有胡汝升老人了。他每天五六点钟必定起床练功,晴天他会到晒谷场上练,雨天就只能在自家走廊上练。神奇的是,他操着一根约1.6米的棍子,却可以在长不过6米、宽不过2米的走廊上练而不会碰到墙。见我们疑惑,他当即拿起棍子在走廊上练了一套给我们看,果然所言不虚。
  胡源乡党委副书记丁伟华对“上宕功夫”有过深入的了解,据他所说,胡源乡所辖村庄只有个别村子不会功夫的,其他几乎每个村子都会。而且这些村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凝聚力特别强。当地有个“张山寨七月七庙会”,沿袭了数百年,现在还非常红火。每年庙会举行迎案活动时,“上宕功夫”都作为其中一个表演项目亮相。所以,这项技艺要传承下去还是有土壤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上宕功夫’从自卫防身的性质转变为带有表演性质的体育竞技活动,举办培训班,组建表演队,使上宕功夫这一传统的民间武术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既能强身健体,又有较强的观赏价值!”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