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753阅读
  • 0回复

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6-10
作者:胡遵远


    2017年,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70周年。
    1947年6月30日,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战略部署,在刘伯承、邓小平的率领下,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在晋冀鲁豫太岳兵团和华东野战军的配合下,充分发挥运动战特长,横穿陇海路,跨越黄泛区,激战汝河,抢渡淮河,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吸引和调动国民党南线全部兵力于周围,建立了拥有2000万人口的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从根本上撼动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实现了党中央经略中原的战略目标,成为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正如毛泽东同志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指出的那样:“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谱写了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为了追忆那段峥嵘岁月、牢记这一历史事件,缅怀刘邓大军的不朽功勋,继承和发扬他们一往无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无畏精神,为会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脱贫致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人搜集整理了一些有关的史料及文章。本文着重向大家介绍的是刘邓大军在大别山期间留下的几个感人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947年至1948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他们不仅在这里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而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广为传颂的感人故事。
一、坚决找回大爷的耕牛

    一天晚上,邓小平和李达参谋长在金寨下楼房与漆店区委书记江川一起研究土地改革问题,一位姓漆的老人跑来告状,说他的耕牛被解放军牵走了。房东吴大娘说:“你胡讲什么,这里住的是人民军队,就是当年的红军,他们怎么会牵你的耕牛呢?”这时,邓小平刚好从屋里出来,问吴大娘发生了什么事。吴大娘就向邓小平说了漆老头找耕牛的事。邓小平便详细地询问了他丢失耕牛的情况,并且说:“真是解放军牵了你的牛,他一定会还给你的。”邓小平心想,这肯定是一场误会。于是,就叫江川和区武装工作队好好查查,要坚决找回大爷的耕牛。
    第二天中午,江川报告说,前天夜晚,二纵十三团在黑河村和抢劫老百姓财物的土匪打了一仗,耕牛是土匪抢去、又被十三团同志抢回来的,因为当时不知道耕牛是谁家的,所以就放在十三团养着,他们准备开个群众会,让群众来认领。邓小平听了,高兴地说:“十三团考虑得很好,要让他们在群众会上好好宣传一下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欢迎人民群众监督人民军队。”
    第三天早上,漆老头提了一篮糍巴和一袋红芋来见邓小平,连声说:“我是来请罪的,你们军队这么关心老百姓,我却冤枉说你们军队牵了我的牛……”邓小平说:“一点误会,没有关系,你丢了耕牛向我们报告,说明你老人家相信我们。”漆老头一定要邓小平收下糍巴、红芋。邓小平说:“我们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请你老人家理解我们。”漆老头说:“你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们穷人,你们不是说军民一家吗?”邓小平看一时难以说服他,又见他满脸惭愧之情,便说:“我们可以收下你的东西,但必须付钱。”他叫警卫员拿一块银元给漆老头。漆老头说:“长官,你吓死我了!这点东西最多值几十文钱,你却给我这么多钱,我怎么也不能收啊?”邓小平说:“军民一家亲,就算是我们互赠的礼物吧。”
二、坚决还给大娘的银元

    1947年10月21日,刘邓首长率部来到湖北浠县三角山的半山腰,部队休息时,警卫员康理找了个向阳背风的旮旯儿,铺上干草,扶刘伯承坐下。刘伯承突然听见自己的衣襟里发出“叮叮当当”的金属碰撞声。仔细一摸,有两块银元被缝在他前襟的补丁里。刘伯承撕开补丁:“我刘伯承真是老眼昏花喽。这一定是房东大娘给补进去的。糟糕糟糕!”
    警卫员康理也想起来了。刘邓住在山脚下张家榜的一户老乡家里。早上,刘伯承正在俯案研究地图,房东老大爷泡了一壶茶端上来,谁知水装得太满,不小心洒在了地图上。房东见闯了祸,慌忙用袖子擦地图,结果又把紫砂茶壶碰到地上摔碎了。“不要紧,不要紧。这叫岁(碎)岁平安嘛。”刘伯承一边弯腰收拾茶壶碎片,一边说着当地的吉利话,又掏出两块银元:“你是为照顾我们摔碎了自家的东西,应该由我们赔偿。”房东说什么也不肯收。刘伯承就把钱塞进他的衣袋里:“损坏东西要赔偿,这是我们的纪律。你要是不收下,我心里会不安的。”房东没了主意,赶忙回屋去找老伴。康理在院子里听见房东大娘骂她老头:“你真是越老越糊涂了!东西是你自己摔坏的,能让人家赔吗?再说,还收人家两块银元,你那把破壶能值那么多钱吗?”过了一会儿,房东大娘又端上两碗茶水,递给刘伯承和邓小平。她发现刘伯承的衣襟上破了个大口子,叹道:“你们这些当兵打仗的人呐,就像薛平贵,衣裳破了都没人缝补。快脱下来,我帮你补补。”刘伯承难却大娘的好意,就把军装交给了大娘,没想却让她移花接木了……
    刘伯承掂着两块亮光闪闪的光洋说:“这倒成了难题了。钱是一定要还的,可是已经上了半山,我再回去,你们肯定不同意。那么,只好麻烦哪位辛苦一趟了。”警卫员们都争着要去。于是,刘伯承就选了一个身强体壮的,把银元放在他的手中:“那就请你代劳了。记住,务必送到!”直到送银元的同志回来报告说银元已经送到了老大娘手中,刘伯承才放下心来。

三、要珍惜群众的“金丝毛毯”

    刘伯承对大别山人民十分关心和体贴。一次,一个饲养员到一个村庄去买稻草,村庄没有人,刘伯承就叫饲养员把钱放在群众家的神台上。这个饲养员是个北方人,不会捆那些七长八短的稻草,背起来,一路上不断地丢撒,刘伯承就跟在后面拾。他对饲养员说:“稻草也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用处可大了。你们北方人不知道,山里人住房要靠它盖,耕牛要靠它喂,床上要靠它铺。农民用稻草铺床,都叫作‘金丝毛毯’,说明农民是很珍惜稻草的,丢了多可惜呀!”刘伯承的一席话,深深地感动了饲养员,他也跟着刘伯承一起将一根一根丢撒在地上的稻草拾起来,重新捆好,并且深情地说:“我一定要记住司令员的话,爱惜稻草,不随便丢撒。”

四、要考虑群众的书记困难

    1949年3月底的一天,整个六安城都沸腾了:
    人民解放军像潮水一样涌过来,欢迎大军的人流滚滚向前,支前民工大队络绎不绝,城里城外红旗如海、歌声如潮。大街上到处张贴着“打过长江去,活捉蒋介石”、“支援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等巨幅标语。城北小学是六安市人民政府在原来中正小学校址上首先建起来的一所完全小学,居于全市中心。当时的校舍院落宽敞、房屋较多。学校门前有师生们自己动手用松柏色纸扎起来的彩门,两边贴着一副新作的对联:政简刑清,江北腾欢呼解放;兵雄马壮,华南指日庆成功。那时,学校的师生人人精神焕发,一面坚持正常教学,一面积极开展支援大军的宣传工作。
    一天下午,担任城北小学校长一职的鲍传鲁,正在随着学生队伍在城东郊迎接解放军,一位留守在学校的老师突然告诉他:有两个解放军来学校看房子,说是要驻军。鲍传鲁赶紧回到学校。此时,市长林杰同志也赶到了学校,一见到鲍传鲁,就开门见山地说:“放假几天,支援渡江大军!”
    鲍传鲁刚刚向学生宣布放假,就有部队的同志来联系安排房子,学校除留一个教室作女教师临时宿舍外,其余的房子全部让给了部队。
    一阵喇叭声,校门前开来两辆吉普车,从一辆车子里走出一位身材魁梧、戴着墨镜的同志,一看就知道是位高级首长。他走进办公室坐下休息,警卫员便把他的行李搬进隔壁刚腾出来的教师宿舍。随同住进这个宿舍的还有他的夫人和两个女孩。
    川流不息的人流中,有人背着电讯器材,上下忙碌,不一会几十间房子都拉起了电线,挂上了灯泡,夜幕降临时,随着车载发电机的轰鸣,全校立即如同白昼。
    校内住有教师,需要出入,住校外的教职工,有时也需到学校里来,大家进出是否方便呢?鲍传鲁正在考虑,就有一位部队同志来找他商量,他问过全校职工人数之后,便毫不迟疑地提出:由城北小学自制一种出入证,盖上学校公章,凭此证即可随时出入。教职工们知道这件事后,都非常高兴,“部队首长真能考虑我们的实际”、“组织上对我们多么信任啊!”
    天黑后,地委书记马芳庭和副书记唐晓光赶来看望首长。他们交谈了一个多小时才离去。首长送走了他俩,又伏在案上看起文件来。第二天,一位大约是做政治工作的同志来找鲍传鲁谈心,他问鲍传鲁可知道来的首长是谁。鲍传鲁说不知道。他悄声告诉鲍传鲁:“不要向外说,他就是刘司令员啦!”
    刘司令员看起来约有50多岁,身体颇健壮,他经常伏在案上办公和接待请示工作的同志,往往一直到深夜。有时也站起来在室内漫步或到走廊上闲眺。即使在这时候,也在默默地思索着什么。
    刘司令员工作那样辛苦,一天三餐却很简单。当时城北小学在校就餐的人很少,没有真正的厨房,只在保管室外走廊上砌了个矮小的土锅灶,刘司令员的炊事员就在这个锅灶上为他做饭菜。每餐的菜都只有两三样,且多是素的,有时见炊事员烧鳜鱼,大概这是刘司令员餐桌上最好的菜肴了。
    刘司令员夫人汪荣华同志是六安郝家集人,早在六霍起义时期就参加了革命。在此期间,常有当年的同学、战友来学校看她,同她叙旧。汪荣华同志对人亲切、热情,也不止一次地到老师住所和老师谈心。
    刘司令员和司令部在学校只驻了四个夜晚,又继续前进,随着他们南进的步伐,不断传来新的捷报。不久,百万大军越过长江的特大喜讯就飞到了六安,飞遍了全国。
五、要实事求是地开展“土改”

    1947年12月31日除夕夜,邓小平主持召开鄂、豫边区地、县负责人会议,收听了毛主席刚刚发表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随后,各地在回报工作时介绍了土地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金寨县委书记张延积汇报说:“由于我们人民政权刚建立起来,人民群众怕我们又像红军时期那样站不住脚,因而不断有农民把分给自己田地上插的牌子,偷偷地拔掉了”。
    第二天,邓小平又和张延积在漆店区召开贫农代表座谈会,询问大家为什么不敢要分得的田地。一位叫廖祥武的代表说:“人民解放军能不能站稳脚,群众有怀疑,所以分的田地老百姓不敢要。”邓小平又了解其他一些地区土改情况,大体都是如此。他和李先念副司令员以及前方指挥所的领导同志研究后,认为不能这样搞土改,因为这里敌情还很严重,如果强制进行土改,不但不能发动群众,还要脱离群众。
    大家意见统一后,邓小平立即给党中央写了报告,详细介绍了大别山的土改情况,建议土地改革应分区域进行,在解放区、很巩固的地方可以搞土改,不巩固或是游击区,暂时不宜搞土改。
    党中央、毛主席十分重视邓小平的意见,很快复电,同意分区域进行土地改革,并将这个意见通知其他解放区参照执行。邓小平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后,立即召开中原局地区负责人会议,停止了土地改革。
    事实证明,邓小平的意见是实事求是的,扭转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工作的被动局面。

六、吴大娘执意送鸡蛋

    1947年秋,刘邓大军的司令部一度驻扎在金寨县沙河下楼房。住在邓小平隔壁的吴大娘看到邓小平天天和大家一样吃着稀饭和青菜,心里很过意不去,于是,便把准备留给女儿坐月子吃的一篮鸡蛋煮熟,叫警卫员拿过去给邓小平吃。邓小平说:“这怎么行?”说罢,便叫警卫员送一块银元给吴大娘。
    吴大娘很生气地对警卫员说:“我要是急着用钱的话,鸡蛋不早就卖了?”她坚决不收。邓小平说:“那就把鸡蛋再送给吴大娘。”吴大娘更生气了!她对警卫员说:“跟你们首长说,我儿子也是红军,你们住在这里,就是住在自己家里,难道吃几个鸡蛋还要给钱?你把鸡蛋拿回去,哪个首长说不要,就叫他自己给我送来,我跟他说说理!”警卫员只得把鸡蛋又拿了回来。邓小平提着那篮鸡蛋来到吴大娘房里,对吴大娘说:“大娘,你关心我们,我们领情了。但是,革命军人吃老百姓的东西是要给钱的,这是纪律。听说你儿子也是红军,他吃了老百姓的东西也一样要付钱呀!”吴大娘说:“你们的政策我懂,但是,这和别人家的东西不一样。你们住在红军家里,吃自家的东西,不算违反纪律!”说着,硬是把鸡蛋提到邓小平的房里,转身就走了。
    这时刘伯承刚好进来了,听邓小平说了吴大娘送鸡蛋不收钱的事,也很为难,他想了想:“还是老办法,我们临走时,把钱留在她家神台上!”邓小平说:“好!”
七、新娘子勇敢保安全

    有一天,麻城东木区副书记兼武装工作队队长赵金良正在乡下布置土改工作,敌人突然进村了。鸡飞狗跳墙,村子大乱。为了掩护同志们转移,他拔腿就朝村外跑去。上百个敌人追出村。赵金良一口气跑到李家,敌人跟着进了村。赵金良就越墙、跳房,跑了半个村子也没找到合适的藏身之处。敌人堵住了所有出村的路口。他忽然看到一家农户门口贴着大红喜字,就抬腿闯了进去。正房中间坐着一圈人,正举杯为新郎官祝酒。满屋子人大眼瞪小眼,惊呆了。赵金良说:“打扰了!”三两步跨进了洞房。洞房里新娘子一个人坐在床上,见慌慌张张地进来一个陌生人,又羞又怕,浑身哆嗦。赵金良明言快语地亮明自己的身份,说现在实在无奈才来此暂避,叫她不要怕,敌人如果进房搜索,就说新郎不胜酒力,休息在床。
    赵金良脱了棉衣藏好。就在他刚刚钻进新人的被窝时,敌人就闯进了外屋,问:“刚才有个人跑到你们家里来了吗?”老百姓七嘴八舌:“没有哇。老总辛苦了,喝杯喜酒暖暖身子。”“老总,赶上了,让弟兄们来喝一盅吧。”“喜酒,大吉大利……”门帘被挑开,敌人凶狠地问:“床上睡的是什么人?”新娘子从容地答道:“我男人,酒喝多了,睡着了。”
    看着新娘神态悠然的样子,敌人信以为真,退去了。天黑后,这家大爷到村子周围看看确实没有敌情了,才送赵金良出了村。赵金良永远记得那家男主人姓詹,新娘子姓胡。他说:“大别山的乡亲们一次又一次给了我生命,我没齿不忘!”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