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329阅读
  • 3回复

祁门胡氏祖源调研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6-26
— 本帖被 胡宁生 从 研讨论文 移动到本区(2018-08-20) —
    接受安徽胡氏通志执行主编、胡雪岩研究会会长胡维平的邀请,2016年12月17日我去了祁门。上午8点上黄山区至屯溪大巴,沿G3高速到黄山西高速口己经9时了,与约好等候的胡维平秘书长汇合,驶往祁门。

    祁门是著名的茶乡,以地名而得名的“祁门红茶”被列入到“中国十大名茶”。“祁门红茶”扬名世界,与胡氏密切关联,因为胡元龙仿照宁红制法,首试制成功红茶,被誉为“祁红鼻祖”。经历半个世纪的传承,发扬光大,胡云霞把“祁红”推向世界,1915年送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拿下金奖,一举成名。“祁红之乡”是胡氏族人不懈努力的结果,“祁门红茶”是胡氏族人的智慧结晶。
    祁门是胡姓重要的发源地,历史记载:隋末兵部郎中胡乐陵二子胡福、胡裕兄弟先后从陕西咸阳迁往皖南,其中长子胡福后人胡瞳辗转迁居祁门。胡瞳生于公元830年左右,祁门县义成都人,少负为乡里畏服。广明初黄巢犯宣、歙,公起义集壮士御之境。因有功于朝受浙西节度副使,嘉赠金紫光禄大夫。他的七个儿子寿康、福宁、聪仁、广武、靖惠、茂珍、学辉中居住在祁门、婺源等地,成为徽州六县,淳安、绩溪、歙县、祁门、婺源等地的始祖。祁门的胡姓,绝大大多数是胡瞳的后裔。

     到祁门县城与胡景创、胡明良会合,马不停蹄,深入展开安徽胡氏的祖源的调查工作。途径塔坊镇,胡明良指向左侧停车的那家,说这家主人叫胡伟富,是自桃墅村迁来的,他手中有部家谱。现在他在祁门县城做事,返程时约他回家,查阅资料。

    第一站去老的胡村。途中道路硬化修建,单行道遇车难驶,走走停停。路过一个村庄,从墙上贴的选民榜上看,这里也是胡姓集聚的村落。胡明良告诉我们,还没有搞清楚这支胡姓的属性。

    车到老胡村,我们下车,走向村中。老胡村掩藏在群山之中,村头古树参天。

    老胡村位于祁红乡之南,这里峰峦叠嶂,山高林密,是典型的茶乡,农民主要收入就是茶叶、林木。胡明良介绍,这里的胡姓居民是胡瞳七子,“清华胡氏”始祖胡学的三子胡徇(延厚)的后裔。胡延厚官至宣议大夫。长子胡文富自婺源清华始迁居这里,距今已经有700多年历史了。
     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传说:胡氏祖上打猎,路经此地,刀劈一根细竹倒插在地上,后来再经过这里时,竟发现此竹不仅成活而且发达成了一片竹林。因此举家迁至此地。老胡村有“梅南名寨”誉称,古村落很有名望,是《徽州五千村》之一。


     老胡村群山环抱,依山势南低北高,坐南朝北,一条小溪自东向西村边潺潺流过。与徽州其他村落一样,老胡村非常重视“源头”(亦称上水口)与“水口”的建设与维护,“入水口”是村口由松树、枫树、香樟树、苦楝树等组成的一片树林,“出水口”是座名叫“桂桥”的石廊桥。两侧设置的美人靠,既是桥栏,也方便来往行人小息。“桂桥”如同一把锁,锁住了财气。
    原来桥南50米左右有座关帝庙,庙内供奉着关帝神像,两边有四大金刚;廊桥北端阁楼是“娘娘庙”,供奉着送子观音。可惜,遗址尚存,建筑全无。

    “桂桥”对岸的崖壁边,几只蜂桶引起了我的关注,没能与时俱进的“土的不能再土”的土蜂养殖,“原生态”的呈现,让人穿越时空,回到那悠悠岁月。

    依河而建的民居虽然不“古”,但也是上个世纪70-80年代风格。老胡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原来的徽派建筑和其它的徽州古村落一样鳞次栉比,富丽堂皇。但由于上世纪30年代这里成了祁门舍会山红军队伍和平里国民党武装争夺的战略要地,加上民国25年间一场大火将全村几乎变为废墟。原建筑殆尽。现存最早的也是上世纪40年代所建,大多数均为上世纪60——80年代陆续重建建筑。

    自90年代始,至今已有三分之一左右陆续举家外迁。如今“梅南名寨”已徒有虚名了。

    离开“老胡村”,沿公路过新桥不远来到“新胡村”。“新胡村”和“老胡村”同出一脉。缘由“老胡村”人丁兴旺,人口过密,一部分举家分流,到邻近另辟天地。由于定居时间稍后,故称为“新胡村”。
    过桥到彼岸,桥头的一家是安徽省胡氏宗亲会会长胡国训的亲戚,热情的把我们迎进家门。

    主人在改革开放中是最早富起来的,他利用山区优势,靠生产、加工食用菌起步,如今从事林木管理,经营有一片林场。日子过得不错,楼房里的仿古家具木质高档,雕花精致,仿古的“太师椅”制作精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前厅壁橱置放有腌制的咸菜,主人告诉我,腌制的是“野山椒”。“野山椒”特别辣,很是下饭,关键的是“原生态”的生活令人羡慕。

    主人领着我们进村,山里的气温很低,中午太阳当空,背阳处野草雾霜紧裹,冰花晶莹剔透。

    房子建筑在山地,在陡峭的的地方平整一块建筑用地何等艰辛?高垒的石磅记载着先祖的创业史,凝聚前人的智慧。


    山区地势陡峭,建房历尽千辛。民居居高临下,隐身山磅林荫。


      新湖村24号是安徽胡氏宗亲联谊会会长胡国训家。作为超港食品集团总经理,合肥市黄山商会会长,他从这里走出,演绎了现代徽商传奇。


    来到胡国训家,胡维平打电话告知胡国训,而此时他出差在日本。亲戚向我们介绍了出生农家的胡国训,兄妹有7人,自徽州师专毕业,分配到历口镇中学当普通教师。八十年代末,辞职创业,从菇种培植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迈向成功的经历。


    在胡国训老宅前,胡维平代表“安徽胡氏通志”编委会,向受聘为《安徽胡氏通志》编审的我和胡景创颁发了任职证书。


    先祖胡瞳自黄墩迁往祁门,七个儿子中定居祁门为多。祁门的胡氏多为四子胡宅之后,也有七子胡学的后人辗转回到了故土。老胡村、新胡村同出一脉,都属“清华胡氏”后裔。安徽胡氏宗亲联谊会胡国训会长当属学公的婺源清华胡后裔。
    年代不算是太久的民居前有堵照壁,古人十分注重风水的习俗在新胡村得到显现。门向不好,大门前用照壁阻挡只能走直线的鬼魂入门。


    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农林都离不开水源。傍水而居,是古村落的传统模式。古桥小巧林珑,联通你、我人家。


    众多的桥梁,是我对新胡村印象。这座算是比较大的石桥,总感觉现代的元素糅合很是勉强?


    简易搭建的木桥只是通向猪圈,还原古村落的本来面貌。


    也有混杂建筑简易的水泥桥,也很适用。


    溪流自上而下,贯穿整个村落,显现“小桥流水人家”意境。


    这里是“胡氏宗祠”的旧址,后作为学校校址,如今只是一个院落,院门二侧尚存的石鼓印证这个史实。


    走进院落,想看看可还有“胡氏宗祠 ”的痕迹。见右侧古建筑有些年代,可现无人居住,短梁、残砖、碎瓦随意堆积。尚还伫立的老屋也残缺不全,不久也就会沦落为断恒残壁。叹息:岁月无情,无情岁月。


    惆怅的离开古村,原路返回。


    这里留下太多的回忆,对先人的追念愈发强烈。


    回程中,路旁这座房子很有特色,延伸出的亭阁,倒联想起宏村的古建筑,尽管没有可比性,猜想是文化传承的体现。


    这里是红茶之乡,大集体时代已成过去,新胡村茶厂留驻了时代记忆。

    这里人生活还是传统模式,烧火煮饭木柴还是主角。与正在锯柴的女人攀谈,她告诉姓胡,傍边牵着孩子串门的妇女也插嘴,说也是姓胡。印象中锯木应该是男人干的活,感觉很新奇,她没有拒绝我的拍摄,留下古徽州女人生活侧面的展现。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6-26

    红豆杉是中国特有树种,是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产于黄山的为“南方红豆杉”。河畔红豆杉植株不大,红果稀疏,但红的艳丽。诗中的“黄山秋晚泛菊香,梦海紫杉生宝光。剔透晶莹红似火,相思粒粒寄衷肠”的意境显现。

    离开老、新胡村,我们踏上第二站旅途。山道崎岖,路旁山崖巨石狼牙交错,穿行其间,有惊无险。

    午时早过,饥肠辘辘。我们赶往芦溪。

    芦溪镇是胡明良曾经工作的地方,曾经的同事早为我们准备了午饭,典型的徽州菜肴,正对味口。

    午饭后继续行程,开始第二段的行程——贵溪。

    山水相嵌,风景宜人。先祖胡瞳选择在这里定居,除山高林密,避免战乱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农耕时代的唐代,后人能衣食无忧,子孙繁衍。

    途径平里镇、溶口乡。平里镇,这里也是胡姓集聚的村镇,这里胡姓是“清华胡氏”后裔。尽管之前从未涉足,但因曾为茶人胡君祁写过一篇《植根于名产之乡的祁红大讲堂》文章,通过交流似曾相识。行径间胡明良告诉我,桥那头就是胡君祁住处。时间太紧张,急于赶路。
    溶口乡地处僻壤,不少古迹得以保护,仅古祠堂就有7座,还有古驿道、古水口亭等。急于赶路,心想有机会一定来细细游览。


    阊江河是祁门的母亲河,阊江河经此流入江西省,是以水运交通为主古时的重要运输通道。祁门红茶从这里走向世界,生活必需品从这里走进百姓家。

    河道拐弯处,老县长胡景创告诉我们,当年这里水匪猖獗,身为保一方平安的金紫光禄大夫胡瞳,派四子胡宅去剿匪,就是从这里顺流而下的。结果大获全胜,凯旋而归。

    归来时胡宅途径这里,发现一支溪流自上而下,汇入阊江河。可眼之处山遮路尽,没有人烟。

    好奇心驱使他顺流而上,欲探究竟。

    穿过山梁,胡宅发现眼前地势开阔,何况非常隐蔽,是族人安居乐业绝佳地。要不是修铁路、公路将山体破开,谁也不知此处别有洞天。

    继续前行,途中胡景创叫停,领我们观看水口。这个水口很是特别,由三座桥组合而成。两条支流在这里汇合,河口各有一座桥锁住财源。合流后加上一把大锁,双保险的不让财气外泄。大桥位置重要,桥两头还有庙供奉神人守住财气,可惜疏于保护,如今只见遗址。

    我们去时一座小桥正在维修,左侧的小桥隐藏在植被中,与小溪成90度对接。

    老县长胡景创是贵溪人,熟门熟路的他领我们回到故乡。

    贵溪可能比婺源清华历史稍前些,自唐末建村,算是千年古村了。溪流穿村而过,水质纯净,民居盘水而建,倒影涟漪,诗情画意。

    电话已经约好,池州石台的胡敦福、胡敦忠宗亲赶到贵溪与我们汇合。他们也是胡宅的后裔,到这里是寻根的。除胡维平外,我们与他们从未谋面,但共同的血脉使大家一见如故。

    土生土长的胡景创对这里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带领我们去胡宅始迁落根的地方。穿过过境的皖赣铁路,见墙上张贴的选民榜绝大多数都是胡姓。


    池州石台胡敦富带来一套8册的1915年石台版的《胡氏家谱》。此外,还借来一套8册于清光绪四年(1878)和祁门贵溪胡氏合修的《胡氏宗谱》,这套宗谱介绍了新安胡瞳(胡炼)共七子的总世系,其中收录的明经胡义祖胡珍(茂珍)的部分世系,明确胡昌翼是李改胡(明经胡)的史实。

    时过境迁,小巧玲珑石桥已失去本来的用途。

    桥面上两垅蔬菜让废弃不用古桥重新体现了它的价值。

    胡宅始迁贵溪的落脚处只是遗址了,眼见的是片菜地。胡景创介绍胡宅刚到时,此地还是荒芜之地,他就地取材,在山边搭建个窝棚, 开山平地。

    为验证这里可是家族发祥之地,胡宅亲手栽了这株罗汉松。结果是不仅成活,而且成长茁壮,根深叶茂,于是胡宅举家迁往贵溪。山肥水美的贵溪,山林茂密,土地肥沃,地处隐蔽,远离战争,人丁兴旺,至今已成望族。依然伫立的罗汉松,经历千年沧桑,见证家族历史。

    自上而下的小溪分流在这里分流成两股,一股拐向从胡宅始迁处遗址的感觉是刻意的。猜想:古人将水视为财源,也是人脉,流水不息,财源滚滚,接绍香烟。

    桥梁上雕刻的字迹模糊,难以辨认。也没有细细揣摩,千年的墨宝让人惊叹、起敬。

    寸土寸金,山边路旁可利用的土地都覆盖植被。小溪上搭建的毛竹猜想是瓜果藤蔓支架。此情此景,眼前呈现的是中华四千年的农耕生活的一个缩影。

    这里原本是胡氏宗祠,同绝大多数地区一样,遭到毁损,如今面目全非。依稀可辨的大门两侧的柱状石雕左右伫立,好似二位长者,喃喃语语,向来者唠叨以前的以前......

    这种形状的石雕还真的猜不出什么用途?但雕刻细腻,图案精美,堪称一绝。

    世外桃源,原生态的生活的显现让人流连忘返。
    古人防火意识与现代人比较毫不逊色,土木结构的古建筑多设有水井、水池,胡氏宗祠右侧的水塘用途是为防火贮备水源。


    时间不早,我要赶到黄山西高速口乘车赶回。开车的胡建平负责的工地也有急事要办。我们先行回程。与继续考察的胡维平、胡景创、胡明良、胡敦福、胡敦忠告别,我们先离开贵溪。

    行程路线在祁门南乡画了一个圆,胡维平他们到塔坊镇还要与迁自祁门桃墅村的胡伟富查阅、相互核对家谱记载。

    我们顾不上了,驶离祁门,提前结束调研行程。
    赶到高速口正巧遇上屯溪至黄山区的大巴,顺利的上车回家。
    后语:
    浙西节度副使、金紫光禄大夫胡瞳,是镇抚徽州六县,淳安、绩溪、歙县、祁门、婺源等地始祖。其后裔分布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直至全国各地,是中华一支重要胡姓渊源。祁门也就当之无愧的是发源地。
    目前祁门境内分布的胡姓多胡宅后裔,清华胡学后裔次之,尚有许多胡姓古村落还有待于考察、调研、发现。芜湖县胡湾村、歙县等地谱载先祖迁自祁门金岭,而今“金岭”却是悬念。还有多支胡姓谱载是迁自祁门。猜想胡瞳自唐末才定居祁门,那之前、之后也有可能有其它胡姓族人居住?总之。欲理清是个大工程,本次的调研只能是冰山一角。
    胡瞳墓在祁门县凫峰镇李源村,有机会一定去拜祭先祖。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6-26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强云

发帖
832
铜币
848
威望
73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7-06-27
祁门胡氏祖源调研行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