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090阅读
  • 2回复

[宗亲提供]胡氏书院录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志盛888
 

发帖
39
铜币
43
威望
14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9-04
— 本帖被 胡一宾 从 胡氏人文 移动到本区(2015-09-06) —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和学术研究机构。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唐明皇置丽正修书院,集文学之士,责成其从事校刊经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等工作,以备顾问应对,此为书院之始。五代时,由于统治阶级割据混战,官学衰废,一些封建士大夫效仿佛教修身养性、清静潜修的作法,选择山林名胜之地,筑屋建舍,聚徒讲学,名为“书院”。自此之后,书院才具有学校性质。宋代以来,书院时昌时寂,直至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德宗宣布废止书院,改办学堂,书院才逐渐没落。
    书院的组织比较简单,它的主持人既要教学,又负责管理书院内的一切事务,对主持人的称呼,各朝代各地区不尽相同,最常见的有洞主、山长、堂长、院长等。书院的课程以研究和讲解理学为主,儒家经典是主要教材,间亦议论时政。教学方法一般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集众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值得指出的是,书院的“讲会”制度,是区别于书院与一般学校的标志,通过“讲会”活动,使书院的教学和社会上的学术活动结全起来。书院在我国历史上,对教育和学术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胡氏书院录入(按时间前后顺序)


华林书院:
    华林书院是宋代国子监主簿、教育家胡仲尧于宋雍熙初年(公元984年),在县治西南二十五公里的华林山东麓的元秀峰下创办的一所私人书院。这里山川毓秀,环境清幽,风景如画。“神存昭旷之原,目寓清虚之境,青山拥翠,绿树浮岚,飞瀑散绕书之声,虚亭动人文之色”,有利于“沉意诗书宛,游心翰墨场”。在当时,它是一所规模宏伟、震惊文坛、名噪全国的学府,比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早扬名100多年。
  据《天下统一志》记载,当时,“四方之士来此游学者常数百人”。又云:书院“集书万卷,延四方名士,进学其间,供衣食,给资斧,一时云游者数千人”,“名公巨卿,胜友如云,远客千里而来,主人倒屐相迎”,出现了“纷纷游客豫章回,俱道华林就学来”的景象。宰相王钦若、李方、陈尧叟、张齐贤、晏殊、吕蒙正、吴潜、向敏中,尚书工部侍郎李虚己,集贤院学士钱若水,举进士第一翰林学士梁景页等都曾撰文记其事。来此游历和讲学的有吕蒙正以及宋代著名文士王禹、苏轼、杨万里、黄庭坚等。
  书院培养了大批人才,仅胡氏一家就有55人中了进士,当了刺史、尚书、宰相的也不乏其人。宋端拱二年,胡仲尧长子用之与其叔克顺同登进士第,幼子用庄探花及第,一时名震朝野。宋真宗曾赋诗御赞:“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他族未闻有,朕今止见胡。”“黄河曾见几番清,罕见人间有此荣。千里朱幡迎五马,一门黄榜占三名。文星昨夜朝金阙,瑞气今朝拥朕廷。最喜状元并榜眼,探花俱是弟和兄。”
  书院办学有四大特色:一是文学派的书院。在华林书院可以尽情地呼吸文学的芬芳,到书院讲学的全都是文学家,诚如当时诗人曾致尧所称:“宾友尽为文苑客”。二是家族化的书院,创民办大学之先例。胡氏累世累代同心同德,培养了一种共有的风尚,把家族教育办起来,讲经史、诵诗书、习礼义。他们办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把累世聚居、数代传经的家风传下去,以博取“孝悌声华辉北阙,门闾显赫耀南方”。三是重视女学,开收容女生之先河。在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书院中,至今都还没有听说过有收容女生的,可华林书院在此方面却书写了新的一页。家族中有愿受教育的女性,甚至亲友中的女性,都被招收进去。在书院的西面,还为女生专设了一个女膳堂。书院中的女生也跟男生一样,享有书院的各种权利。若有名流来院讲学,她们便列绛纱幔帐以听;书院举行盛宴,她们照例参加。宰相向敏中曾有“花凝玉勒含烟露,酒泛金樽醉绮罗”的诗句以纪实。四是办学经费全由家族承担。资料来源:胡志盛宗亲录入)


文定书院:
    文定书院即胡文定公祠,现为岳云中学“春秋楼”(即科技楼)所在地。
    胡文定公,即胡安国(1074-1138),南宋理学家,字康侯,死后谥文定。原籍福建崇安,迁居湖南南岳。他17岁时入太学学习,是二程(程颐和程灏兄弟)的私塾弟子。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举进士,不久被任提举湖南学事,后因违背权奸蔡京意旨,被除名回福建,闭门研习《春秋》。高宗绍兴三年(1133)来南岳,在紫云峰下买地筑室定居,取名“碧泉书堂”。他在此五年不出山,著《春秋传》,书成上奏,高宗谓深得圣人之旨。为了纂修《春秋传》,他不分寒暑,废寝忘食,以致疾病日见加重,于1138年在书堂逝世,享年64岁。
    胡安国他专治《春秋》之学,倡导尊王贱霸,安夏攘夷,引经议政,正色直言,志在匡济时艰,恢复中原。《春秋》之学有着维护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后来的湖湘学派颇深。明代,他的《春秋传》被推荐为正宗理学之代表作,定为科举取士的教科书。
    胡安国有三子。长子胡寅,世称致堂先生;次子胡宁,世称茅堂先生;季子胡宏,世称五峰先生。现住南岳附近的胡姓族人,就是他的一支后裔。
    胡宏青年时入太学学习,是二程大弟子杨时的学生。他在南岳碧泉书堂讲学20余年,继承和传播他父亲的学问,南宋著名学者张栻、赵棠、向语、赵师孟、吴翌 、彪居正等都是他的学生,而胡大时(胡宏季子)、钟好愚、赵方、肖估等,则又是张栻(张为岳麓书院山长)在岳麓书院的学生。他们在政治上主张抗金,反对秦桧和议;在学术上主张经世实学,反对空疏虚妄,形成南宋时期很有影响的湖湘学派,胡宏就是这个学派的肇始人。他在碧泉书堂后建楼藏书,取名“春秋楼”,侧辟一塘,名曰“春秋塘”。碧泉书堂后改名“文定书院”,以纪念胡安国,所以,碧泉书堂与文定书院被誉为湖湘学派的发源地。
    文定书院自宋代建立后,经元、明至清,经历7次修复。尤其清代,几乎平均50年修复一次,中华民国成立后,文定书院改为胡氏文定小学,抗战时期改为质文小学,后即停办。
    岳云中学1946年定址南岳后,曾将小学所存房屋辟为教工宿舍。1986年拆除旧房,在此建成3600㎡的三层科技大楼。2002年9月,又将科技楼加以整修,改名为“春秋楼”,并在一楼大门右侧墙壁刊刻《春秋楼记》石碑以志其事。资料来源:胡志盛宗亲录入)


碧泉书堂:
    甘冽澄澈的碧泉潭,曾经有个碧泉书院。
    碧泉书院就在碧泉潭左前方10米处。
    碧泉书院是湘潭六所古老学府之最,也是湖南古老学府之一。同时,在中国书院史上占有着一席重要的地位。
    这个重要地位,缘于南宋理学家福建崇安人胡安国迁来湘潭,定居碧泉,筑室而安家,授徒讲学.最初叫“碧泉书堂”。
    自绍兴二年(1132)至绍兴三十一年(1161)止,历时30年,胡氏父子成功地建成湖南一个至关重要的学术研究与传授基地,最终开创了一个在我国学术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理学流派——湖湘学派(亦称隐山之学)。绍兴八年(1138),胡安国去世,其季子胡宏,将书堂修缮扩建,更名为“碧泉书院”。
    湖湘学派的心性哲学成了湖湘学子的主要研究内容,经世致用始成湖湘学子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湘人于道德修养始有明确的自觉追求,爱国主义的思想火种深深埋藏在湖湘的沃土上,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思想、学术、军政等方面的人才。
    湖湘千年盛,诸胡奠基功。胡安国开创碧泉书院,其丰功伟绩永远不可磨灭。资料来源:胡志盛宗亲录入)


京山书院:
    院址遗址位于现广东省惠来县京陇乡现万山祖庙处。潮州辖县潮阳陇(现称“陇”,属惠来县)于宋理宗咸淳初年由邑人、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正奏进士第五名、官至河南嵩州知州胡申甫创建了“京山书院”。  
    据南宋福清人、官至司农少卿、中书舍的林希逸在所著《竹溪  斋十一稿续集》卷11中有为胡申甫所作之文《潮州海阳县京山书舍记》(作与咸淳五年)和七律《寄题京山书院,胡兄申甫新作,祀文公(朱熹)与安定(胡瑗)》,记载了胡申甫创建京山书院的经过和规模。    
    胡申甫为咸淳四年进士,《省志》、《府志》等俱失载,顺治《府志》记载是年进士只有潮阳萧规、赵嗣助。而林希逸《记》之题目又称“潮州海阳县”,有学者历考郡县旧志地理之部、乡村之属,无京山之名。现据明潮阳人、官至江西提学佥事李龄所撰《宫詹遗稿》卷三《潮阳胡氏族谱序》中称:“(胡氏)始祖曰玑阁者,宋中来居潮邑南部之京陇。……(仕球)子申甫(正奏进士第五名)由科第任崧山县主簿(崧山县疑误,待考。1985年泰国胡氏宗亲会印发的《(潮阳)胡氏族谱》中同名文章称为河南嵩州府知府,错),焯有惠政,闻于人。林《记》称“潮进士胡君申甫”应即此人,《记》之题目称“潮州海阳县”应为“潮州潮阳县”之误记。何以称京陇为京山呢?因“陇”有丘垄即小山丘、土堆之义,所以京山应是京陇之别称。    
    现抄录林希逸题京山书院诗如下:“天南胜处是京山,精舍新成数百间。柱石规模何整整,衣冠人物想班班。昌黎教法依然在,安定家老喜复还。受用不穷书富贵,吾侪本领学曾颜。”

    乾隆后期,在山书院旧址建起一座『万山祖』,以奉嘉议大夫同广东道宣尉使司副都元帅胡禄,胡禄为申甫公曾孙,字则万,号万山,讳胡禄,惠来县京陇乡人。 时值元末不道,不得人心,怨声载道,时刻战乱四起,胡禄,有救难之豪情,以雄心贯日月以正气凛山河,举义旗,为抗击元寇,保卫国土,庇護人民,毅然率兵为御敌捍患绥靖努力,使潮州一带乡土庶民赖以保存。后授任广东省潮州总管,任职时为人正直,曅生无愧,办事公道,浩气长存,具有英勇安天下的精神。资料来源:胡一宾宗亲录入)

明经书院:
    院址在考川(今紫阳镇考水村)。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乡人胡淀为纪念远祖明经进士胡昌翼创建,因称之“明经书院”。胡淀为屋200间,捐田300亩,弟胡澄捐田50亩,作书院财产,供祭祀和师生廪饩用。知州黄惟中聘胡云峰(即胡炳文,兰溪州学正,曾为信州道一书院山长)为山长,掌政事,教训诸生,并请于朝赐“明经”额匾。一时“四方学者云集”,“历十年,学者至盈千人”。
    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书院被兵焚毁。
    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胡云峰裔孙胡浚申文呈报提学御史娄谦,要求合族重建。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邑侯万国钦(江西新建县人)谕合族重建。
    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考川胡氏合族将书院从原西山麓移建于凤山东麓。雍正年间(公元1723—1735年),邑令吴之珽(陕西陇西县人)曾题诗于此:“帝子龙潜处,明经赋考槃。乾坤归性命,姓氏寄烟峦。倡道薪传远,承家世学安。七儒书具在,星斗夜光寒。”资料来源:胡志盛宗亲录入)

石丘书院:
    院址在考川村之南。元中叶,里人胡孟成建。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书院罹于兵火。资料来源:胡志盛宗亲录入)


藻潭书院:  
    院址在县北清华镇。明季,清华胡氏建。以清华八景之“藻潭浸月”而名。资料来源:胡志盛宗亲录入)

虹东书院:
    院址在县城南虹井东侧。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郡守胡孝、知县张槚草创;县丞胡邦耀及邑绅游震得买地捐赀,助成之。“重屋八楹,上辟讲堂,下列斋室,墙围四周。”此书院之创建,一则崇祀先师朱文公,二则为乡邑学士讲学之所。岁久圮废。民国庚申年(公元1920年),硕学通儒江峰青捐建于徽国文公故宅,仍题旧额。资料来源:胡志盛宗亲录入)

湖山书院:
    院址在湖山(今太白司附近)。元初,乡贤胡延芳(自号“双湖居士”)结庐讲学于此。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创办书院。书院中造讲堂,崇奉先贤朱子;西为书舍;东有屋五楹;舍间二十,嗣立余庆祠。
    清同治初,院宇西颓坏,修葺成学舍10间。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建“求深堂”,院门额曰:“左右逢源”。后废。(资料来源:胡志盛宗亲录入)

箴言书院:
     箴言书院,位于湖南益阳。清咸丰三年(1853),邑人湖北巡抚胡林翼创建于瑶华山麓,前临志溪。以其父达源曾著有《弟子箴言》,故以“箴言”名院。惜工未成而卒(1861)。至同治二年(1863)始成。有大门、先圣祠(祀孔子)、宫詹公祠(祀达源)、大堂、书楼、半学、志道、据德、依仁诸斋等,共四进96间,另辟射圃、化字塔(字藏),可居生徒120人。藏书1355部(31738余卷),存谷2225石。书院规章为胡氏生前所定,设山长、监院、首事、掌管、司书等管理教学、行政事务。山长“不由当道荐致”,而“由监院、掌管人等公同酌定”,聘请“品行端正,经学淹通,有名于时,无玷于躬者”担任,一年一任,“允惬众论者”可连任;监院“必择素有品望,能调和舆情而不偏党,识时宜而不执拗者任之,无定期日,以功过而久暂之”;掌管、首事、司书等皆“视勤惰、公私而久暂之”。(资料来源:胡宸宗亲录入)






离线胡昌武

发帖
96
铜币
416
威望
48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9-05
胡氏文化,有实业,有传承,后世儿孙以之为荣!
向为胡氏做出贡献的人学习,尽全力为胡氏宗亲服好务!!
离线胡志盛888

发帖
39
铜币
43
威望
14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09-06
箴言书院

        箴言书院,位于湖南益阳。清咸丰三年(1853),邑人湖北巡抚胡林翼创建于瑶华山麓,前临志溪。以其父达源曾著有《弟子箴言》,故以“箴言”名院。惜工未成而卒(1861)。至同治二年(1863)始成。有大门、先圣祠(祀孔子)、宫詹公祠(祀达源)、大堂、书楼、半学、志道、据德、依仁诸斋等,共四进96间,另辟射圃、化字塔(字藏),可居生徒120人。藏书1355部(31738余卷),存谷2225石。书院规章为胡氏生前所定,设山长、监院、首事、掌管、司书等管理教学、行政事务。山长“不由当道荐致”,而“由监院、掌管人等公同酌定”,聘请“品行端正,经学淹通,有名于时,无玷于躬者”担任,一年一任,“允惬众论者”可连任;监院“必择素有品望,能调和舆情而不偏党,识时宜而不执拗者任之,无定期日,以功过而久暂之”;掌管、首事、司书等皆“视勤惰、公私而久暂之”。(来源:胡宸宗亲录入)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