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310阅读
  • 3回复

[网络转载]皇帝赐胡姓的圣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志盛888
 

发帖
39
铜币
43
威望
14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9-15
皇帝赐胡宗宪的圣旨





      胡宗宪[1](1512年11月4日[2]—1565年11月25日),字汝贞,号梅林,明代南直隶徽州府绩溪(今安徽绩溪)人。正德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出生于绩溪县华阳镇龙川村。

     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任益都(今属山东)、余姚(今属浙江)知县,后为湖广道御史,御史巡按宣 府、大同,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嘉靖三十四年擢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浙江。三十五年擢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浙、闽总督,诱降并歼灭倭寇的徐海,陈东,麻叶,辛五郎等部。三十九年以平海盗汪直功加太子太保,晋兵部尚书。

     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被逮捕入狱,次年春被革职还乡。嘉靖四十四年三月,再次对在家已两年的胡宗宪以所谓“妄撰圣旨”问罪。十月,押赴至京,十一月初三,死于狱中,终年五十四岁。

     七年后的隆庆六年,胡宗宪得以平反昭雪,并录平倭功勋入国史。万历十七年赐谥“襄懋”。

     胡宗宪从四十四岁到五十岁短短的六年间,以他的雄才大略,至嘉靖四十一年,取得了抗倭斗争前所未有的胜利,浙江的倭患基本平息,开始剿灭福建的倭寇,他为大明社稷立下了赫赫的战功。

     戚继光是他一手培养的抗倭名将,历史学家称“没有胡宗宪,就没有戚家军”。沈明臣、文征明、徐文长等一大批著名画家、文学家投奔到他的麾下,成了他的幕僚、智囊团。胡宗宪著有《筹海图编》十三卷,书中对浙江沿海的地形、防务、战具、战事描述甚详。
离线胡铁华

发帖
12
铜币
38
威望
21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9-15
最早的抗日英雄!
离线胡志盛888

发帖
39
铜币
43
威望
14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09-15
汝城发现一封明代"敕命圣旨" 文字端庄秀丽


2009年06月08日 14:42:10  来源:潇湘晨报




在最近进行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汝城县文物普查工作人员在该县马桥乡发现了一封明代敕命圣旨。

    该圣旨为黄色绫锦质地,纵52.5厘米,横119厘米,系明朝代宗皇帝景泰五年(1454年)为敕封该村胡氏先人胡璇任明代燕山右卫经历司经历为征士郎及推恩其父为征士郎、其母为孺人、其妻为孺人的敕命书。

    该圣旨的文字书写端庄秀丽,圆润飘逸,气度雍容,布局奇正相参,跌宕有致,字迹笔画突兀,犹如浮雕一般,历经沧桑却风采不减,圣旨的行文极为洗练,委实令人惊叹,该圣旨在颇富史料价值的同时,更具有极大的艺术欣赏价值。

    明代圣旨分皇帝制曰、诏曰、诰曰、敕曰,敕封外藩、覃恩封赠六品以下官,及世爵有袭次者,曰敕命,时胡璇任明代燕山右卫经历司经历,据明代官职,卫指挥使司设经历1名,从七品,故该圣旨为皇帝敕曰。(刘小林 曹雄清 陈世洲)

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9-06/08/content_11508070.htm
离线胡志盛888

发帖
39
铜币
43
威望
14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5-09-15

崇祯皇帝赐明代新市名人胡尔慥的4道圣旨

图片:
[删除]

【稀有收藏首发】赴浙江拓张瑞图小楷圣旨碑刻16块

  


  


  upload=3]

  


  


16块崇祯圣旨碑重归德清故里

2008-10-17 来源:浙江日报





    德清县新市古镇流失了57年的16块圣旨碑石今日重归故里。这些碑石刻有崇祯皇帝所赐明代新市名人胡尔慥的4道圣旨,由明代宰相、书画大家张瑞图手书,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

  据史料记载,胡尔慥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任河南布政使、江西布政使等职,深得崇祯赏识。崇祯皇帝分别于崇祯元年、崇祯二年、崇祯四年、崇祯八年下圣旨4道,褒扬胡尔慥及妻沈氏、胡母杨氏,圣旨文字总计达4000字左右。胡尔慥又请友人张瑞图重新手书崇祯皇帝圣旨,请匠人分别在16块太湖石上镌刻成圣旨碑,砌在胡氏祠堂墙内,以望传世。

  1644年明朝灭亡,胡尔慥与子胡襄到扬州随史可法抗清,失败后回到新市。多年后,见抗清复明无望,胡尔慥遂绝食而死。

  到了1951年,胡氏祠堂被拆除,砌在墙中的16块碑石流失。一个偶然的机会,德清县博物馆发现了这批文物,后调查确证为新市流失文物。这样,流失了57年的圣旨碑重回新市。



揭开新市圣旨碑的神秘面纱
作者:记者 朱宇飞/文图   2009年01月21日


    碑主是胡氏明朝忠烈,原立新市胡家宗祠,后来被“三斗米”换走砌在桐乡农家院墙,再后来又被砌进桐乡渠道帮岸……时隔55年,这批圣旨碑终于回归故里——


2008年11月14日,《浙江日报》刊登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全国书法爱好者张瑞图“粉丝”们的强烈关注:这篇题为《16块崇祯圣旨碑重归德清故里》的报道说,“新市古镇流失了50多年的16块圣旨碑石终于重归故里。这些碑石,刻有崇祯皇帝所赐明代新市名人胡尔慥的4道圣旨,由明代宰相、书画大家张瑞图手书,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


  这则消息,当然更激起了德清读者的浓厚兴趣——圣旨,一般人根本就没见到过是啥样子,别说明朝,清朝的圣旨是方是圆都不知道;数量多,4道圣旨(经考证,实际为6道),16块石碑,放在一个客厅里还不一定放得下;新市名人胡尔慥,当过什么官?做过什么大事?有过什么样的功绩?张瑞图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和书法绘画史上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带着一个又一个谜团,记者日前三赴新市,探寻这16块圣旨碑的来龙去脉,还原德清历史上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


六道圣旨 颁赐明朝新市英烈之士


  圣旨碑石是新市胡家的。准确地说,是明朝廷颁赐给新市籍官员胡尔慥及其亲属的。

  那么,胡尔慥是何许人也?一句话,他是大明朝廷的英烈之士。

  这还得从明朝灭亡的那年说起。

  1644年,明亡。福王朱由菘逃到南京,称帝,史称南明。担任过江西布政史、兵部侍郎、直隶知州晋阶正冶卿的胡尔慥带着儿子胡襄,风尘仆仆地从南京赶到扬州,去拜见明朝著名抗清将领史可法。

  史可法是胡尔慥的老领导,曾担任兵部尚书,这时正担任着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人称“史阁部”。此时前方战事吃紧,明将左良玉战死后全军降清,盱眙降清,泗州城陷。一看老部下前来报到效力,史可法大喜过望。马上任命胡尔慥为南都御极起光禄寺卿,任命胡襄为应天府(南京)武学教授、户部司事。

  清顺治二年(1645年)5月10日,清豫亲王多铎兵围扬州,清军以红衣大炮攻城。扬州城破,史可法自刎,被众将拦住。多铎劝降,可法表示:“城亡我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言毕壮烈就义。多铎因为攻城的清军遭到很大伤亡,心里恼恨,下令屠杀扬州百姓。大屠杀延续了十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十日”。

  作为这场著名战争的亲历者与参与者,胡尔慥父子深深地被史可法的英勇、忠义事迹所感染。清兵攻入南京、灭掉南明以后,胡尔慥父子潜回老家新市,过起了隐居乡野的生活。多年后,日夜盼望反清复明的胡尔慥见复明无望,遂绝食而死,实现其“头不看清天、脚不踏清地”之遗言,葬新市孟西村。

  由此可见,胡尔慥是一个为明朝献身的忠勇名臣,当之无愧。由于他在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时颇有清誉,明朝的万历皇帝、天启皇帝都给有恩典。

  此次发现的16块石碑,据我县民间文艺家陈景超先生辨抄,识得是两封《恩纶》圣旨刻石,分别颁于崇祯元年与二年(三道圣旨)、崇祯四年(三道圣旨),共六道圣旨。胡尔慥当时的职位分别是福建按察司按察使、河南布政司淮海兵备道右布政使兼按察司佥事。

  在这六道圣旨、16块石碑中,朝廷对胡尔慥的祖父母、父母、胡尔慥夫妇都给予高度评价,称赞胡尔慥的祖父母“力学醇儒,范时喆士;裔衍英皇,德侔尹吉”,称赞胡尔慥的父母“望重月评,名高初秀;抱天性之深慈,明女图之茂能”,称赞胡尔慥夫妇“素履公清,敷猷哲惠;淑质凝瑶,清流咏雪”。


书画奇才 誊录圣旨刻石留下珍贵墨宝


  这六道圣旨、16块石碑,是由大名鼎鼎的明朝宰相、大书画家张瑞图亲笔书写的。正是这个张瑞图,进一步凸现了这16块圣旨石碑的价值。

  书画圈内,张瑞图的大名如雷灌耳。1995年,驰名中外的300多年老字号——荣宝斋出版了由著名书法家刘正成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第55卷),专门就明末书画奇才张瑞图的墨迹、作品、生平、行踪、年表分别作出详细介绍。张瑞图善山水,尤工书法,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并称为“明四家”。

  在明一代,张瑞图官至宰相,应该是“粉丝”遍地、墨迹作品与石刻作品流传全国的。恰恰相反,张瑞图手书的圣旨碑刻,流传下来的极其稀少。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是,张瑞图卷进了阉党魏忠贤案中,一直被认为是其人品上的污点。张瑞图是明万历年间一甲三名进士(即俗称的探花郎),授翰林院编修,被认为在政治上依附阉党魏忠贤。由于阉党横行,为魏忠贤建造生祠之风刮遍全国,各地颂辞阿谀之碑文,多出自张瑞图之手。崇祯帝即位后,魏忠贤自缢身亡,张瑞图主动辞职。朝廷定逆案,张瑞图被定为阉党首要附逆被流放,后赎为平民。有关于张瑞图书写的碑文、墨迹一般尽皆焚毁殆尽,故存世极少。

  实际上,这是一起冤案。张瑞图死后第七年,也即南明隆武二年(1648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建建立*权时,曾为他平反昭雪,赐谥“文隐”,并予重新祭葬。当时的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林欲楫,为其撰写数千言的墓铭,并列举十数件张瑞图与魏忠贤曲折斗争的大事为其翻案。千古奇冤,实际上在当时就已经昭雪天下。

  崇祯九年的时候,沦为平民的张瑞图静居于晋江老家。其时,胡尔慥官居二品,气势正盛,因慕张瑞图书法不俗,就请他将崇祯帝的《诰命》誊录,予以刻石。张瑞图因身份已变,不敢在落款上署官职,故只写上“旧史”两字。


机缘巧合 珍贵文物55年后回家


  圣旨碑石刻成后,历朝历代都放在新市镇甚至德清县最大的名人故居——胡尔慥故居的胡家祠堂内供奉。

  直到解放初期的1953年左右,数百年的清静才被打破。那一年,胡家祠堂因新市镇清卫所改建而拆除。这16块圣旨碑石也被清卫所的拆房人员拆下。其中一名拆房人员是当时的崇德县(今桐乡市)河山乡石墩村北石墩自然村人,姓梅。因为崇德无山无石,故此梅姓人将圣旨石碑以三斗米(每斗15斤)换下,分两船运载而去,建房时将它们悉数砌在自家墙脚里。可怜显贵圣旨碑,一朝农家墙里埋。

  1998年,新市镇一些收藏古玩爱好者向新市镇业余文保员韦秀程提供信息,在距新市27华里的桐乡市河山镇石墩村渠道旁有16块石刻。韦秀程知道后马上自费赶到现场。韦秀程想,如此珍贵文物流落荒野,实在痛心。他马上将此事先后报告德清县博物馆、湖州市博物馆。此后每一年,韦秀程总要去梅家看看石碑的模样有没有变化,保存情况如何。

  曾经砌在墙里的圣旨碑,怎么又到了渠道旁帮岸上了呢?

  原来,梅家经过50年的变迁,原来的老房子也已经拆除,现在的墙脚石已经不是石块,而是钢筋圈梁现浇的,故把这16块圣旨碑石从墙脚中取出,砌在梅家附近的渠道旁了。碰巧这些圣旨碑石上的字被砌向朝外,故此,一些有心人就看到了,报告给了新市的有关人员。

  也许,这就是圣旨碑石在冥冥中要终还故乡的天意。

  1998年,胡尔慥的十四世孙胡企曾与新市镇有关人员一道前往梅家,一是探望,二是确认。当80高龄的胡企看到已经近50年没见的胡家宗祠圣旨碑石又重新出现眼前时,不禁激动万分,连声说:“是的,是的,就是它们,是我家老祖宗的东西。”

  2008年11月的一天,新市镇商贸办的姚永奎带领韦秀程等人,派了四个小工,开了一辆拖拉机赶到河山镇石墩村,将流落到该地55年之久的16块圣旨碑石悉数起出,运回老家。现在,它们存放在新市镇文保点——刘王庙的庭院里。它们将重新安放进胡尔慥家族后代的另一位名人——胡旭故居中。

  至此,六道圣旨、16块张瑞图手书的石碑终于尘埃落定。

  

    这些石碑,已引起省文物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权威部门的重视。经初步鉴定,这些石碑的文物价值至少在三级文物以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dafc4e0100i7n4.html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