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腾讯文化(2014年5月23日) 作者:李岩
近日,张艺谋的电影《归来》热映,片中“老右派”陆焉识的命运引人慨叹。陆焉识从被打成右派,到平反回家,整整二十年。而作为新中国最好的文艺理论家之一,胡风经历了两次入狱,三次平反,历时33年才摘掉了头上所有的“帽子”,以至于高寿83岁的他,至死都没有等到彻底平反的那天。本文专为您梳理胡风的平反之路。 一、1955-1978 两度入狱:被判处无期徒刑,不得上诉 1955年,胡风首度入狱,在秦城监狱关了十年,直到1965年出狱时才正式对他作出判决。1967年,文革开始,胡风再度入狱,直到文革后的1978年底才重获自由。 上世纪五十年代,大批知识分子都有过被打成右派,被捕入狱或被关进牛棚进行改造的经历。然而与大多数人是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不同的是,胡风早在1955年即被捕入狱。 胡风入狱的经过,简单说,乃文艺理论之争被上升为阶级斗争,进而演化为政治批判。 胡风在1930年代即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鲁迅关系密切,政治上支持共产党,曾任左翼作家联盟宣传部长等要职。文艺理论上受鲁迅思想的影响,主张文艺应更讲求人性、人道和个性。他提出作家应有“主观战斗精神”,具体来说即是主张题材自由,反对将人民理想化,不赞同贬低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 胡风的文艺理论观点与周扬等文艺界领导人以及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均有冲突。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我们主张无产阶级的人性,人民大众的人性……现在延安有些人们所主张的作为所谓文艺理论基础的“人性论”,就是这样讲,这是完全错误的。”② 胡风与他的逮捕证。被逮捕时,并未宣布因何罪行被捕,被判刑多少年 早在1949年以前,胡风的文艺思想就在理论界受到争议。解放后,要求批评胡风文艺思想的呼声渐高。以1952年舒芜的自我检讨文章《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标志,对胡风的批评上升到中央层面。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胡乔木、周扬,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的何其芳等多位从政的文人都对胡风进行了激烈抨击。一时间,批评胡风成了当时文人必须进行的一次“站队”活动。 1955年5月,由毛泽东亲自作序的《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出版,标志着胡风政治生命的终结。5月16日,胡风被捕,监禁三个月后转入秦城监狱。直到1965年释放之前,法院才正式对胡风做出判决,判处胡风有期徒刑14年,剥夺政治权利6年,由于已经服刑10年,其余4年监外执行。 两年后,1967年,胡风再次在没有任何罪名的情况下被四川省公安厅收监。1970年1月,被四川省革委会以“在毛主席像上写反动诗词”的罪名判处无期徒刑,不得上诉。(实际是写在了报纸空隙处)③ 《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一书,辑录了《人民日报》1955年发表的批判胡风的文章,并由毛泽东亲自作序 1980 首次平反:恢复人身自由 保留历史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重新审查了胡风一案。1979年1月,胡风被释放出狱。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复查报告通知,对胡风予以平反。 1980年的这次平反,是一次有限度的平反,只对“胡风反革命集团”成员的名誉做了恢复,对他们的文艺理论仍持批评态度。 中共中央1980年第76号文件指出:“‘胡风反革命集团’一案,是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将有错误言论、宗派活动的一些同志定为反革命分子、反革命集团的错案。中央决定,予以平反。” 与此同时,76号文件仍坚持胡风文艺思想是错误的:“胡风的文艺思想和主张有许多是错误的,是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胡风等少数同志的结合带有小集团性质,进行过抵制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损害革命文艺界团结的宗派活动”。 另外,胡风在1920年代担任所谓“反动职务”,写过“反共文章”,“进行反革命宣传鼓动”等政治历史“问题”都予以保留。④ 当年曾力主批判胡风的周扬,在文革后复出,仍然担任文艺界领导人,并由他代表中央将这份文件传达给胡风。对于文件中保留的论断,胡风认为仍是对他莫须有的指责,因此未在文件上签字。这份文件也是他生前见到的唯一一份平反文件。 1986 二次平反:获“现代革命文艺战士”评价 1985年6月8日,胡风逝世,享年83岁。由于胡风家人对文化部拟定的悼词表示异议,追悼会直到次年一月才举行。在文化部部长朱穆之所致悼词中,胡风终于获得了充分肯定的评价。 胡风在1980年被首次平反后,先后出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顾问等职。但是直到1985年去世,始终没有洗脱“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损害革命文艺界团结”、“写过反共文章”等罪名。在他离世后,这直接导致了胡风家人与文化部门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作为对人进行盖棺论定的悼词,措辞上的一两个字之差就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终生评价。最初拟定的胡风悼词是依据1980年那份胡风本人并不认可的平反文件,因此其家人反对最初版悼词,也是尊重死者遗愿。 由于悼词陷入僵局,追悼会不得不无限期推延,而胡风遗体也不得不冷藏在友谊医院太平间里等待。直到他去世后7个月,追悼会才得以举行。 新拟定的悼词开头对胡风进行了定性:“我国现代革命文艺战士、著名文艺理论家、诗人、翻译家……胡风同志”。对于1950年代那起改变胡风命运的公案,悼词中也作了回应:“当时把他的文艺思想问题夸大为政治问题,进而把他作为敌对分子处理,这是完全错误的。”另外,悼词还对胡风进行了全面肯定:“胡风同志的一生,是追求光明、要求进步的一生,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努力为文艺事业做出贡献的一生。”⑤ 这篇悼词对胡风进行了完全正面的评价,然而细究起来,“现代革命文艺战士、著名文艺理论家”这样的评价,仍显不够分量。对比当年对胡风猛烈批判的两位重要人物的悼词:对郭沫若的评价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贞不渝的革命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⑥,给予胡乔木的评价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⑦ 1988 最终平反:撤销三大罪名 彻底平反 1988年6月18日,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为胡风同志进一步平反的补充通知》,正式撤消其个人主义、宗派主义、唯心主义等罪名。至此,胡案历时八年,先后三次才从政治上、历史上、文艺思想及文学活动上,获得全面彻底的平反。 事实上,1986年的悼词基本上已经对胡风进行了全面的正面评价,1988年的这次《补充通知》是在1986年悼词的基础上,对1980年平反文件的一个修订。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取消了对胡风的文艺思想和宗派活动等问题的严厉指责。这一天距离胡风去世有三年,距离他出狱将近十年,距离他被捕入狱则已有33年。 “胡风案”之所以至今仍被人提及,其重要原因是牵涉人众多,仅被纳入“胡风集团”的就多达78人,受牵连被清查的人数超过了2100人。令人唏嘘的是,许多站在批判胡风第一线的人,也在几年之后遭受到了近似的命运。 舒芜曾因将胡风给自己的私人信件交公,间接提供了大量胡风“黑材料”而广受诟病。胡风入狱后的两年,舒芜也被打成右派,直到1979年得以平反;与胡风论战多年的周扬,在文革一开始即被打到,直到粉碎“四人帮”后才恢复名誉;抨击胡风言辞甚为激烈的何其芳,在文革中被打成“走资派”;曾在人民日报发表《反社会主义的胡风纲领》的郭沫若,其后并未受到很大冲击,然而两个儿子郭民英、郭世英均在文革中自杀。 1955年胡风被捕时,他们可能都没想到,命运很快将对他们亮出狰狞的獠牙。 结语: 电影《归来》中,陆焉识和自己的敌人方师傅,都经历了妻离子散的过程。现实中胡风与他的“敌人”们,也都难逃命运的责难。“一场悲剧落幕了,这不是个人的,而是时代的历史的悲剧”⑧,这是后人对胡风事件的评价,也是对那个时代的注解。 注释: ①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于1943年10月19日的延安《解放日报》,1953年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③⑧戴知贤:《文坛三公案》,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版 ④中共中央文件〔1980〕76号。 ⑤《胡风追悼会悼词》,《新文学史料》1986年第2期。 ⑥《在郭沫若同志追悼会上邓小平同志致悼词》,新华社1978年6月18日讯。 ⑦《胡乔木同志生平》,新华社1992年10月3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