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070阅读
  • 1回复

八旬老人胡国柱在小区办阅览室,24小时不锁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5-04
来源:株洲网(2016年4月24日)


    “现在是读书的好时代,可奇怪的是喜欢读书的人却不多了”
    87岁的胡国柱老先生中过风,步履蹒跚,出门有时要坐轮椅。可当坐到他筹办的“同心书屋”说起阅读,他很快来了精神,讲到兴起还背起了古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胡老背诵《岳阳楼记》的流利,让我惊叹他的记性之好。
    胡老家住芦淞区曹家坝社区,“同心书屋”是他在小区开办的阅览室。搬来前,他在荷塘区南岳岭社区也开过这样的书屋。为了推广阅读,胡老甚至对积极的借阅者给予现金奖励。

在免费阅览室内,86岁的胡国柱(右)和前来看书的老年人交谈

    一进胡老所住的小区,我就看到了紧挨门卫室的“同心书屋”。门口左侧一行大字相当醒目:“知识就是力量”。约30平米的书屋,居中一张长桌上摆满数十种杂志,门口的角落有《人民日报》、《株洲日报》、《株洲晚报》等报刊,锁着旧版书的书柜则靠在里边墙壁。
    不时有老人走进书屋翻阅报刊。85岁的居民张爷爷说,小区有了书屋以后,“在家门口就能读书看报,很方便。”
    曹塘坝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常住人口六成。社区一直想为他们开设“读书室”,方便老年人读书看报,可惜没办起来。早有此意的胡国柱得知后,不仅把收藏的六百余册书籍拿了出来,还自费订了多份报纸。
    至于场地,胡老说,小区里用作书屋的房子由省直中医院提供,还免去了水电费用。省直中医院离退休办主任谷继艳说,虽然一开始有人反对,但院方认为在小区里办阅览室能方便退休老同志阅读,是件挺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决定支持胡老。
    大约去年8月,“同心书屋”正式开了起来。书屋24小时对社区居民开放,晚上也不锁门,书刊不仅可免费阅读,也可在登记后借回家。胡老说,书屋设立后,陆续有居民到阅览室来看书,主要是老年人。“借书的人很守信,都会自觉在册子上登记,几乎没有私自拿走的现象。”
    去年,胡老在《快乐老年报》上发表了“微心愿”一文,想寻找书友一起来充实书屋的图书。文章发表不久,北京、杭州等地就有书友寄书过来。最远的快递来自台湾,包裹里是4本介绍台湾风土人情的书。胡老说,寄书人名叫邹友文,后来与他成了好友。
    把家里的“死书”变成社区的“活书”
    其实在此之前,胡老就于去年1月,在荷塘区南岳岭开办了社区阅览室,而那也是“同心书屋”的前身。
    胡老是新邵人,30多年前调到湖南工贸技师学院工作,1990年退休,退休前是学院的高级讲师。2014年11月,株洲举行读书月活动期间,胡老产生了在社区开办书屋的想法。他说,自己一生收藏了六七百本书,“放在家里发霉就是‘死书’,拿出来大家一起阅读才会变成‘活书’。”
    经多方协商,湖南工贸技师学院将空置多年的招生办公室装修翻新,并安装水电,配备书架桌椅等设施,聘请胡老担任阅览室管理员。胡老则欣然捐出约600册藏书。这样一来,当年12月18日,阅览室挂牌成立,随后每天对荷塘区南岳岭社区居民免费开放。
    即便如此,胡老并不满足,“要让居民不仅有书看,还要看个够”。他在网上呼吁大半年后,社区阅览室在社会各方捐助下变成了“同心书屋”,书籍达到千余册。
    因为南岳岭的改造拆迁,胡老去年从南岳岭搬到了如今的小区,但他说无论搬到哪,他都会把“同心书屋”带到哪。于是他把书屋也开到了现在所住的小区。
    胡老认为书屋的存在能培养社区居民的阅读习惯,提升文化修养,值得他余生都坚持下去。“希望更多社会组织和个人,能够同心同德、同心同向,一起把书屋做大,打造社区精神家园。”
    他在小区开了个“同心书屋”
    为推广阅读,他甚至奖励现金给借书人
    胡老生于一个普通农家,因为他成绩好,家里读书的机会给了他,其余兄弟姐妹则早早挑起生活的重担。为了不辜负父母,他读书一向努力,寒冬季节,他穿着单衣单裤坚持夜读,夏天被蚊虫叮得满头包也不介意。
    1955年,县里选送在职教书的他参加应届高考,他以优异成绩被华中师大政治系录取。大学期间,周末流行苏联式的舞会,可他总泡在图书馆。除了政治经济学、逻辑学等专业书籍,他也广泛涉猎了众多古典文学名著。他尤其喜爱杜甫的诗歌,觉得一读就能“提升精神境界,打开视野。”
    “文革”袭来时,胡国柱在武汉一所中学教书。忽然之间,他发现自己被“读书越多越反动”、“读书无用”等谬论包围,一些珍爱的书籍被斥之为“毒草”。由于直言犯忌,胡国柱遭受了批斗,不堪受辱时,他从所住的4楼纵身跃下,所幸只是跌伤了腰部。
    “现在是读书的好时代,可奇怪的是喜欢读书的人却不多了。”胡老说,他发现如今的年轻人喜欢低头看手机,“都是手机党”。而他认为不管从手机或网络能吸收多少信息,阅读纸质书的价值仍然无法取代。
    胡老相信“开卷有益”,一直鼓励人阅读。在来“同心书屋”借阅书刊的读者中,有一位赵女士借阅次数超过10次,每次自觉登记借还,胡老给了这个“模范读者”100元现金鼓励。起初对方不收,但胡老执意让她收下。
    阅读有什么好处?正是面对我的这个提问,胡老背起了古文,然后眼神发亮地说,“你看,我记不清昨天看的电视剧讲了什么,几十年前读的文章却还能背出来。”或许,胡老想用“同心书屋”留住阅读,正是因为阅读为他留下了时光也难以磨灭的记忆吧。
    (本版采写 记者 李军)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5-04
丰富小区文化生活 株洲八旬老人办起“社区书屋”
来源:中国文明网(2017年6月28日)

丰富小区文化生活 株洲八旬老人办起“社区书屋”图片来源:株洲晚报 谢慧/摄

   前不久,约见胡国柱老人时,他刚出院。“在医院要躺着,不能看书,我实在不习惯。我饭可以不吃,书是一定要读的。”他打趣地说。
  聊起自己的阅读爱好,胡国柱很快来了精神,在我们面前背起了诸葛亮的《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背诵流畅,吐字清晰,其记忆力让人感叹。
  胡国柱是邵阳新邵人,今年88岁,住在芦淞区贺家土街道曹家坝社区,退休前是湖南工贸技师学院的一名教授。他从小爱好阅读,家中藏书很多。
  聊到自己开办书屋的初衷,他说:“书放在家里发霉就是‘死书’,拿出来让大家阅读才会变成‘活书’。我一直想开一个免费阅览室,把自己的书籍全部捐出来。”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曹家坝社区常住人口的六成,社区一直想为他们开设一个“读书室”,方便他们读书看报,可惜一直没办起来。2015年5月,刚搬进社区没多久的胡国柱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请缨,将自己收藏的600本书拿出来,还订了几份报纸,在社区门口开起了“社区书屋”。
  “房子是省直中医院提供的,没要我一分钱,水电费也给免了。社区和医院对我办书屋都挺支持的。”胡国柱说。
  胡国柱的书屋就在小区门口,一走进小区就能看到。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胡国柱在小区门口左侧还贴上了一行醒目大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约30平方米的书屋内,一张长桌上摆着几十种杂志,角落的报刊架上挂着《人民日报》《株洲日报》《株洲晚报》等报纸,靠墙的一排柜子里摆满各类书籍。
  “社区书屋”24小时对社区居民开放(夜间也不锁门),所有书刊不仅可在书屋内免费阅读,还可登记后借回家。
  胡国柱欣慰地说:“借书的人都很守信用,都会自觉地在册子上登记,几乎没有出现私自拿走的现象。”
  我们在书屋采访的时候,不时有老人走进书屋翻阅报刊。一位来看报的老人说:“有了这个书屋,在家门口就能读书、看报,而且免费,非常方便。”
  此外,为了鼓励居民前来“社区书屋”阅读,胡国柱还对积极的借阅者给予现金奖励。在“社区书屋”的读者中,有一位读者借阅次数较多,每次自觉登记借还,胡国柱便给了这个“模范读者”100元现金鼓励。
  老伴肖娭毑说,胡国柱最大的兴趣就是看书、看报、写文章。原本不支持他开这个书屋,因为他身体不太好,担心他过度劳累,但胡国柱一再坚持,理解到他的苦心,最后也就支持他了。
  “我爸住院的这段时间,都是我妈在书屋里帮忙整理,搞卫生。”胡国柱的儿子胡昌明说。
  书屋建立后不久,胡国柱在《快乐老年报》发表了“微心愿”:想在全国找寻书友一起来充实他的“社区书屋”。
  文章发表后不久,他便收到了来自北京、杭州等地书友寄过来的书籍。“最远的一个快递是从台湾寄来的,是4本介绍台湾风土人情的书。”胡国柱说,台湾的书友叫邹友文,因书结缘,他们现在成了好友。
  “我希望多搞点读书活动,组织一些知识抢答赛,让大家通过读书交流找到朋友,让大家都知道读书的好处,同时也希望更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能够一起把书屋做大。”说起“社区书屋”的未来,胡国柱满怀信心。(株洲日报)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