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200阅读
  • 1回复

[网络转载]报务兵胡明:雪域昆仑“听风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9-14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张强、蒲杰鸿

    夜染黛色,喀喇昆仑高原,电磁空间错综复杂的信息乱流,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笼罩着演习区域。


    只见一级军士长胡明头戴耳机,鹰隼般的双眼紧盯着电台接收器。他的指尖不断敲击电键,快得像飞鸟的俯冲。
    伴随着急促的滴答声,一组组电波翻山越岭、乘风穿云,飞到数百公里外的指挥中心。这一组组电波,不仅是上传下达的“信息动脉”,更是关乎战斗胜败的“生命线”。
    这时,一股巨大的电磁波干扰信号突然轮番出现。夹杂着几种语言的信号,在演习地域上空交织成一个巨大的信号迷宫。
    “迅速关机,保持静默。”胡明凝神静气地等待着,像一个潜伏等待、伺机而动的“收网者”。
    “发报方式冷僻,码字轻重不一,不像己方报务员手法。”只见胡明果断换频,一双宽厚却灵巧的手在电台上弹指如飞,从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信号网中抽丝剥茧,“揪”出一个个有价值的情报。
    “打了个漂亮仗!”演习持续6个小时,他不仅侦收对方数字情报100余份,还靠着敏锐的听觉发现并摸清“敌方”电台的工作模式、转频规律等。
    跳下装备车,胡明自信地眺望茫茫雪山,“不见硝烟,但闻风声,通信战场上残酷的较量,就在这‘无形无声’的表象下展开。”
    聪耳为刀,驭指为兵。这份气定神闲的背后,是胡明30年孜孜不倦、不懈努力的沉淀。
    “摩尔斯码,让我闻到了战争的味道。”兵之初的胡明,就被报务教室里神奇的滴答声吸引。
    “要学就要学能打仗的本事!”他暗下决心要成为战场“听风者”。可还没入门,他的信心就被敲得粉碎。他似乎对电码没有任何“乐感”,就在同批入伍的战友们开始每分钟抄近百个电码的时候,他还徘徊在不到5个电码的水平。
    胡明没有懈怠,每天强化训练10多个小时,抄报成千上万组,比别人训练量高10倍之多。那一年,胡明光用坏的耳机就有20个,抄收过的电报纸摞起来有一人高。年底考核,胡明每分钟抄听电码近300个,已接近当时全军报务尖兵的最高纪录。老兵张胜不禁感慨:“新兵蛋子能有这个成绩,都是在汗水里泡出来的。”
    让胡明没想到的是,他赢在“考场”却输在“战场”。一次通信对抗演练,面对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他连平时的水平都没发挥出来,耽误了指令的传达,导致演练败北。
    “一字一码,千军万马。报务员心理素质不过关,根本没法上战场,更别说打胜仗。”胡明痛定思痛,通过设置情景模拟,在爆炸声、发动机轰鸣声等噪声中进行收发报训练,在“刁钻”的电磁进攻中组网联通,把实战环境融入平时训练,使自己能适应多变的战场环境。
    去年9月,实战化演练在茫茫戈壁打响。对抗进入白热化阶段,胡明所在的红方遭受蓝方强电磁干扰。胡明果断换频调制,巧妙地避开蓝方电磁波,收发报40余份,红方占得信息优势,大获全胜。
    (图片摄影:王 宁)
迎着困难奋飞
团长 陈建武

    胡明的底子并不出色,但他能把自己淬炼成信息刀锋,源于他30年来持之以恒地匠心追求。我常用他的成长经历教育官兵:唯有不断迎着困难奋飞,舍得打磨自己,人生才能出彩。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9-14
【相关报道】一级军士长胡明:雪域昆仑“兵专家”
来源:新华社  作者:张强、蒲杰鸿


    一连几天夜里,工作室的灯都彻夜亮着。一名战士正忙着对某型通信装备进行系统梳理、编写教案、制作课件,并将20多年来的维修经验与常见问题汇编成册。他说,这些可以让团里的技术骨干少走些弯路。
    他就是新疆军区某通信团一级军士长胡明,一个获得两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被部队推广使用的“兵专家”。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30年前。
    兵之初的胡明,虽对电码符号没有任何“乐感”,但他持之以恒,每天强化训练20个小时。年底考核,他每分钟抄听电码近300组,接近全军报务兵的最高纪录。
    10年前的一次巡修,改变了他的军旅轨迹。
    那次,他听到战士抱怨:短波自动通信装备程序复杂,人工操作繁杂,费时费力,影响训练效率。
    能不能通过技术革新,改人工操作为智能化操作?经过反复思考,胡明决定对某型综合短波业务终端进行技术改进。
    为弥补理论短板,一本本崭新的专业书籍被他翻卷了边,各类稿纸在办公桌前堆成了一座小山。一次,上级派来的3名技术专家调研结束准备返回,胡明愣是把他们“拦”了下来,带着构想的数据公式拿去请教。
    60天后,胡明竟然创新成功了,不仅提高了收信机的抗干扰能力,还实现了报文存储、查阅和无纸化作业。第二年,这个革新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去年,改革强军浪潮在团里泛起阵阵涟漪。有人劝他说:“胡班长,凭你的专业技术,何不趁机到地方另谋高就?”胡明坦然道:“无论怎么改,战士本色永不改,党和国家培养了我,只要组织需要,我依然恪守初衷、安心工作。”
    这一年,胡明创新的脚步仍然没有停歇,他独立自主研发的台站网络控制软件,获得上级联合评估小组的肯定。
    2013年,高原通信工程施工队开始组建。胡明第一个向组织递交了赴高原参加施工的申请。
    万仞雪山,一片银白。施工中,长时间反射的强光,使胡明的眼睛止不住流泪,后来肿得通红,但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工具,而是把帽檐儿压得低低的,摸索着继续干。
    身体上的疼痛尚可忍耐,心中的创伤却难以抚平。
    “老公,我快要动手术了,你能回来陪陪我吗?”那天,胡明的妻子打来电话。
    夫妻俩一个在昆仑高原,一个在黄河之畔。
    放下电话,胡明的泪水无声滑落。结婚以来,温柔贤惠的妻子从未提过任何要求,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放心,家里有我”。
    可眼下,施工任务依然繁重。思来想去,胡明悄悄收起请假条,继续坚守在施工一线。
    5个月后,女儿参加高考。虽然如愿以偿的考上清华大学,但在她心里,最开心的事莫过于父亲陪自己一同走向考场。但这最终成了一种无果的奢望。
    经历风霜,终见彩虹。上级专家组宣布由他们负责的工程通过验收时的那一刻,胡明与战友紧紧相拥在雪山之巅。
    斗转星移三十载,胡明留下一串闪亮的印记:出色完成亚丁湾护航、苏丹维和、维稳处突等重大通信保障任务,排除故障点5000多例。

胡明为学兵进行示范讲解。张强摄

胡明演示电子健拍发。张强摄

胡明在组织训练。张强摄

胡明与大家谈心交流。张强摄。

胡明与妻子和女儿。孟德荣摄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