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718阅读
  • 0回复

足智多谋的胡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10-09
— 本帖被 胡宁生 从 近代名人 移动到本区(2018-12-04) —
来源:黄山日报(2018年5月28日)


    胡明(1914—2001),祖籍福建省同安县(今厦门市),出生于南洋缅甸毛淡棉市,17岁回国。高中毕业后于1937年3月到延安,进入延安抗大二期学习,毕业后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受党组织委派,于1938年元月,任新四军政治部战地服务团民运科长。4月随军进驻皖南,坚持革命斗争,工作长达10余年,直到全国革命最后胜利。在这期间,他多次受命于皖南革命的紧要关头,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与皖南游击队共同完成了党所赋予的战略任务,赢得了皖南人民的爱戴。解放前先后担任中共皖南山地中心县委书记、皖南地委书记兼游击队政委等。

歙县上丰 岩源村

    1941年底到1942年初,胡明领导的皖南山地中心县委活动扩大到歙县岩源,5月中心县委移驻岩源兰荫滩,在岩源一带开展群众工作,发展地下党员,宣传党的统战政策。1942年8月和12月,胡明分别在岩源主持召开中心县委扩大会议,为夺取皖南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和物质基础。此外,胡明从游击战争的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创作了20多首皖南游击歌词,画了60多幅表现游击队员生活的速写和黄山、黄石岩、岩源、椎山的风景画,以此激励游击队员,亦给革命征途留下永不磨灭的足迹。


  解放后,胡明先后担任国家食品工业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国家纺织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兼党组副书记等职,2001年7月17日病逝。根据胡明和其夫人洪琪(先后担任皖南山地中心县委和皖南地委委员)的“情系黄山,终归黄山”的遗愿,2001年8月13日,两位前辈的骨灰撒向黄山光明顶谷底。
  胡明利用多年积累的革命斗争经验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多次机智勇敢地指挥战斗打击敌人,取得游击战争的节节胜利。


    歙县岩源是革命老区,素有“红色岩源”之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岁月里,岩源人民与新四军游击队结下了鱼水深情,共同对敌斗争。故此国民党反动派,诸如保二团、保四团、自卫队、行动队以及许村党政联合办事处等常以“剿匪”为名,侵扰岩源地区,甚至采取“三光”暴行,残害无辜,奸淫掳掠,并以“通匪”“窝匪”为由抓捕和残害村民,致使村民艰难度日,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如1944年,反动派妄图割断军民关系,摧毁游击队的外援,强迫岩源移民并村,村民迁往数十里以外寄居,为期一年中村民农副产品俱无收成,造成伤病死亡的共70多人,损失十分惨重;


    又如1946年年底至1947年春,当敌人得悉有游击队伤病员寄养在岩源的消息时,曾先后三次对岩源进行突袭“围剿”,并扬言烧毁民房;当敌人探到游击队指挥员曾住宿过岩源,和游击队领导人的儿子由岩源人抚养的消息时,又多次进攻岩源并以勾通土匪头、抚养土匪子的罪名逮捕村民受刑逼供;最难忘1947年农历初一至初七,当皖南“清剿”指挥部探得游击队500多人进驻岩源整训的消息,便指挥军队向岩源大举进攻,历时七天七夜,村民被迫逃往深山避难,饥寒交迫苦不堪言,家中财物被洗劫一空,且在每户大门上用白粉笔写上“匪库”二字。
    尤其在地隔40华里的许村国民党党政办事处,屯兵一个营,虎视眈眈盯着岩源地区,经常派出便衣特务打探我方动态,一旦他们发现“可疑”的人,就强行绑架,酷刑逼供,这期间就有来自江北七师的新四军交通员和地方游击队员牺牲了……敌人连续不断进攻、侵扰,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妄图扑灭革命火种。
    但岩源人民终未被反动派的淫威所吓倒,仍然帮助和支持游击队进行革命斗争。胡明、刘奎他们经常语重心长地抚慰村民们:“天亮的日子快到了,反动派多行不义必自毙,要报仇,要雪恨!”此际,游击队战士和村民们都深深意识和联想到胡政委他们一定会有办法收拾敌人的。
    不是吗,当敌人颁发老区村民出行良民证、控制购买粮油数量,对游击队采取通行封锁的日子里,是他领导游击队学习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在兰荫滩开荒种玉米,种高粱和蔬菜,进行生产自救,渡过难关;更难忘为了使发展中的游击队能保持同上级党委的联系,胡明策划中心县委委员洪琪(即胡明夫人)两次冒着生命危险,乔装设计潜入敌占区智取电台并秘密运至游击区。

黄山区新明乡樵山村

    时值1944年中共皖江区委指示皖南游击队转变“山棚战术”,下山公开活动,由于游击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主动出击,多次获胜,于是国民党三战区调集部队“会剿”暂驻太平樵山的中心县委。
    此际,胡明当机立断,采用“化整为零”的战略战术,“以少胜多”,命洪林、唐辉等率部跳到外线分散袭击敌人,扰乱敌人作战步骤,策略性地进行“樵山保卫战”,致使敌人四面受敌,形成打人者反被打的局面,敌人“会剿”计划全部落空,樵山岿然不动;胡明还倡导和启发大家要注意以政策取胜,做到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形式的斗争经验,随机应变,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故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仍使皖南革命斗争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在当时进行游击战争的情况下,打大仗,大批消灭敌人,是缺乏条件的,怎么办?当务之急是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反动气焰,使敌人警觉到残害老百姓是没好果子吃的。游击队员们也考虑到不能打大仗则打小仗,消灭一个敌人,也就为民除掉一个祸害,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集中打击和各个击破相结合。于是在一次中心县委扩大会议上,胡明提出“诱敌深入”“空城暗伏”“利用有利地形,半途突击”“打伏击战”等办法,以少胜多,袭击敌人,但要避免在村中与敌发生冲突,保护村民利益。
    经过一番讨论,集思广益,大家增强了克敌制胜的信心。群情激愤,于是胡明要求游击队和村民一齐放出风声造舆论,说游击队自知兵力不济,不堪与国军顽抗,已从兰荫滩撤走了。为了探听虚实,敌人拦路盘问外出的村民,得到的回答果是如此,许村党政办事处的敌人便蠢蠢欲动了,他们派了一个连的队伍军训三天,便向岩源的兰荫滩进发,目的是乘机摸一摸“匪巢”的地形地物,摧毁游击队驻处,借以造成困境,从而彻底赶走游击队。哪知前一天岩源寄居在许村的地下党员就给兰荫滩捎去了消息,蒙在鼓里的反动派却自以为得势,得意忘形。
  1943年12月的一天,反动派三更造饭五更出发,神气十足,煞有介事地跑步前进直指兰荫滩,到了兰荫滩外坞一看,除了风吹鸟鸣,别无动静,连打三枪也无反应,便分队直捣第一大坞(兰荫滩有四大坞,第一大坞俗称“鬼门关”)。待进了大坞,不料,此刻似乎是神兵天降,左边山上石塌塔洞飞出了好几枚手留弹开了花,右边山上几个石塌洞射出了密集的子弹,蒙头蒙脑的敌人一连倒下了好几个。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有的对着山林乱放枪,有的端着枪一时不知向哪扫射,连长被突如其来的枪炮打蒙了,怕中计吃大亏,只是胡乱地边打边退,不料在唯一的出口处又被机枪封住了,敌人只逃出一小半。
  又一次是在1945年2月间,敌人获悉游击队皖南山地中心县委机关转移至岩源的兰荫滩,狡猾的敌人想一网打尽,于是许村党政办事处主任许云九指挥两个连的兵力偷袭兰荫滩。那天拂晓,中心县委机关派出放哨侦察敌情的是一位十八岁的年轻战士孔小春,他刚走出山坞,就遭到敌人的暗算,敌人绑架他,用枪毙、杀头、割耳朵来威胁他,小孔为保护中心县委宁死不屈,敌人得到的回答只是一连串的“不知道”,顽强的小孔终于被杀害了。当敌人向小孔出山的方向进行搜索时,被我第二道岗哨发现,立即向中心县委机关报告,胡明他们发现此情,同时又不见小孔归队,知道有险情,便火速命队伍摆开阵势,并命警卫员周汉青和胡奎改变枪法,又命大伙待他打响第一枪就一个劲地朝敌人扫射。
    不一会,当敌人进了县委机关驻地,发现空无一人,便砸东西,放火烧茅棚,并准备分头搜山,当敌人一个劲地集拢时,胡明一声枪响,大伙枪弹齐发,当时胡明使用的是一支八音枪,周汉青和胡奎使用的是“手提司”,其他人用的是步枪,每人只有几十发子弹和五枚手榴弹,在这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胡明和周汉青、胡奎各用手枪和“手提司”打出机枪的声响,向山下扫射,步枪手榴弹配合扫射,形成夹击之势,山鸣谷应的一片枪声、爆炸声,敌人误以为是两挺机关枪在扫射,手榴弹有的从树上、有的从山野空中纷纷落下开了花,敌人一连倒了好多个,敌人愣住了,怀疑四山遍布游击队,有的乱放枪,射出的子弹大部分是打在石塌和树木上,加之又不了解地形,进退两难,平时游击队和村民们早已放风,敌人也早有传闻:游击队里的指挥官有足智多谋的胡明,有打不死的刘奎,还有好多个枪打飞鸟的神枪手,敌人每每提及都是谈虎色变,也明知跟他们拼,每次总是凶多吉少,不寒而栗。这次更是唯恐中计,又要吃大亏,一时惊慌失措,只得下令边打边撤……
    此时胡明的爱人洪琪已是怀胎满月,即将分娩,爬山十分困难,胡明已有所打算,他最后留下两颗子弹,准备在万一不能突围时就和洪琪饮弹自尽。
  哪知敌人竟被两挺“机枪”吓破了胆,还丢下三十几具尸体狼狈逃遁。败回途中,敌连长莫显贵惊魂未定地对战士说:“咱营长都说过,机枪把守兰荫滩,千军万马也难逃脱‘鬼门关’(兰荫滩第一大坞又称“鬼门关”),明知鸡蛋砸石塌,又何苦。”
  自此,游击队的“诱敌深入”和“神枪退敌”两次克敌制胜的战斗,被岩源人民传为美谈,也使顽敌闻之丧胆。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