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5654
-
- 注册时间2016-07-17
- 最后登录2020-06-30
- 在线时间2561小时
-
- 发帖3986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铜币4000
- 威望3035
- 贡献值0
- 银元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3986
- 铜币
- 4000
- 威望
- 3035
- 贡献值
- 0
- 银元
- 0
|
【相关阅读】胡正言与“拱花”术印刷
来源:徽州文化网 作者:张国标 拱花术印刷始于明末,它是民间众多的雕板刻工、印工多年实践的经验积累,是多种门类且相近的民间姐妹艺术互相促进启发下,版画作家们善于发掘、整理、去粗取精和倡导而形成的。 对于谁是“拱花”术印刷发明者,其实历史上评论家早就有留言。若从刊本年代来看,《萝轩变古笺》要比《十竹斋笺谱》早十九年。然《十竹斋书画谱》运用饾版术,确要比《萝轩变古笺》早开刻七八年。当然《书画谱》于《笺谱》成册刊本年代,严格地说不能说明是作品开刻时间。李克恭为《十竹斋笺谱》写序文载:休宁县文昌坊人胡正言(1584—1674)“兼好绘事,遇有佳者,即镂诸板公诸同好。笺之流布久且多矣,然未作谱也,间作小谱数册,花鸟竹石,各以类分,靡非佳胜,然未有全谱也。近始作全谱,谱成而叙之于予。”这就是说,胡氏使用饾版、拱花术早已印刷了一些笺纸并流传很广,那时只不过未将这些笺纸汇编成谱成册而矣。因此说顺治元年,《十竹斋笺谱》成书时间,绝对不是胡正言最初使用拱花术刻印制笺纸年代。其次,据资料考证,“拱花”一词,仅出现在胡正言《十竹斋笺谱》序、跋、赞文中,而与吴发祥《萝轩变古笺》谱、序、跋、赞、记内却无缘。就连颜继祖为之作“小引”中也只字未提到拱花二字,这绝非偶然疏忽。胡、吴二氏同时同在金陵,当时金陵文化圈内文人墨客,诸如顾梦游、李克恭、吴士冠、魏克、魏之璜、米万锺等皆为两家常客,均作过诗、序和画。然而李克恭为胡正言“笺谱”作叙时,就直称拱花术。同时还为胡氏在长期探索版画生涯中,特别总结一套饾版、拱花术水印创作理论,如“画须大雅又人时眸”;“镌忌剽轻,尤嫌痴钝,易失本稿之神”;“印拘成法,不悟心裁,恐损天然之韵”等等。由于胡正言“匠心独运”、“巧心妙手”,使拱花饾版能够做到“五色缤纷”,求得“浓中之淡,淡中之浓”,达到“穷工极变”、“天然之韵”艺术佳境。这就指出了绘、刻、印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各自的要求的关键所在。艺术创作的“天划神镂之巧”,这正说明十竹斋的水印技巧是“不拘成法”、“有悟心裁”的发明创造,不是依样画葫芦,因而有别于过去的版画。“化旧翻新”、“别出心裁”,从而发挥了他技法上的巧妙和精致程度。“汇古今之名迹,集艺苑之大成”,正是这部作品成功之处。称笺谱的兴盛是来自于“拱花”、“饾版”之兴,并竟推称为“毋乃太极乎”。这不正点中“拱花”首先使用者和最佳效果吗? 从拱花探源来看,它似乎于墨模制墨的技术有共同之处,极有可能是来自制墨时墨膏受到墨模挤压,而表面出现浮雕状花纹的启迪,演变而来。况且墨模不作任何处理,而纸片即能直接拱印出局部于拱花版同样效果的拱花。若从技术的思路来判断,只有精于制墨与印刷的人才,有可能发现此术。而早在万历四十五年(1617),胡正言为了刊刻书画,就自己制墨造纸。《胡曰从书画谱引》载:“始为墨,继避墨而为印、为笺、为绘刻。墨多双脊龙样,印得松雪,子行遗法,笺如云蓝、麦光,尽左伯乌丝栏之妙。”而吴发祥从史料来看,未曾见到有过制墨的经历。因此这又是胡正言首先使用拱花术的又一证据。 十竹斋的“饾版”、“拱花”印刷术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除却胡氏本身业绩和努力因素外,与当时徽州盛产纸墨精良,及发达的雕版刻工、印工技艺精绝不无关系。同时两谱两术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巨大影响,自身艺术与实际价值是首要的。胡正言在金陵平日广交文友、社会名流:袁宏道、史可法、吕大器、杨嗣昌、钱士升、范景文、陈继儒等,文化名士米万锺、周亮工、林古度、归昌世、施愚山、顾梦游、杜濬,画家萧云从、戴本孝、高阳、高友、吴士冠、魏之璜、魏之克、周鼐、吴彬等等都是十竹斋的座上客,他们相聚共研学问,谈诗论画,默契相投,他们是胡正言刊刻《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的热心支持者与积极赞助人,如两谱中的作品有胡正言自己画的,也有是当时名家和朋友米万锺、吴士冠、魏之克、吴彬、僧行一等人所画。十竹斋对中国印刷史的贡献与胡正言广交名士文人是分不开的。同时胡正言业绩尤其是十竹斋二术二谱作品传世以及众名家的高度评价,也就是由这些人的文章中被记录下来,流芳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