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551阅读
  • 1回复

[本网原创]明朝兵部侍郎谥刑部尚书胡子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一宾
 

发帖
1117
铜币
1182
威望
984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6-06

胡子昭(1362年—1402年),字仲常,初名志高。四川荣县人(一说重庆大足邮亭镇东胜村胡家湾人,其子孙后代皆居住在重庆大足),孝孺为汉中教授时往从学,蜀献王荐为县训导。建文初,与修《太祖实录》,授检讨。累迁至刑部侍郎。(《列传第二十九 明史卷一百四十一·胡子昭传》)

胡子昭生于明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2年)。他师从理学大师方孝儒,尽得其学,史载其“富经术,性忠介”。时蜀王重之,举荐至南京,亦为明建文帝所重,继升迁为翰林检讨、御史、刑部左侍郎(二品官)及兵部侍郎(二品官)。

明太祖朱元璋赐名子昭。大足县邮亭镇东胜村人。祖籍江西庐陵,祖父胡通海,元末进士,被选任四川昌州知州。时昌州辖大足、荣昌、永川等地。忽一日,通海过永川夹山里,见九龙滩山势雄伟,水流清秀,山花竞放。喜其家境,遂选址造房,将家定居九龙滩旁,不复再回江西。其父胡复初,元末庠生,不仕后充任蜀之荣县东川书院教授,胡子昭幼年即就读于东川书院。

东川书院位于荣县西北四十里之东川沟。其沟东曰大石门,西曰箐林,“皆青入霄汉”。胡复初又喜其地,便又在次建房住了下来。故《荣县志》说:“东川沟实明胡节愍公子昭故里”古《嘉州志》《荣县志》便记胡子昭为荣县人。于弱冠之年举明经,深谙诸子百家,被选为荣县训导。时明代经学大师方孝孺教授汉中,子昭慕其名,欲往从学,询之朱元璋十一子蜀献王,得其嘉许,乃专程赴汉中,随方孝孺讲学。蜀献王荐为县训导。建文初,与修《太祖实录》,授检讨。累迁至刑部侍郎。因坐方党,受戮 ,临刑诗曰:两间正气归泉壤,一点丹心在帝乡。

胡子昭不仅仅因为官位和学问而出名,将他载入中国历史史册的却是他的死。他是在“靖难之役”中,因不畏强暴,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正义而遇难的。

公元1398年建文帝决定巩固中央集权,结束明初分封诸王造成的地方拥兵自重局面。削藩政策遭到燕王朱棣的武装反抗。朱棣于公元1399年起兵,于1402年攻破京城南京,自立为帝,是为明成祖,史称“靖难之役”。

时任兵部侍郎的胡子昭坚决拥护南京的明朝中央政府,城破时亦在南京被朱棣所俘。朱棣的叛乱行为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特别是士大夫阶层的强烈反对。朱棣则以血腥杀戮来对付反对他的人。

胡子昭被俘后,不屈服于朱棣的叛乱,于公元1402年9月11日戮义于南京,年仅40岁。临刑时胡子昭面不改色,慷慨赴义,吟绝笔诗一首:“金声催急鼓声忙,监斩官追上法场,烙铁火烧红焰焰,钢刀磨利白茫茫。两间正气归泉壤,一点丹心在帝乡,寄语满朝朱紫客,铁人无泪也心伤。”胡子昭家人亦遭到株连。其子胡继、胡绩与胡子昭一同遇害,其妻王氏及女儿胡金奴被没为官奴,其父胡复初及姻属58家被押解流放边外,其弟胡子仪从山东佥事任上逃入深山,仅以身免。百余年后,被流放的胡氏遗属才陆续返归原籍大足。

胡子昭死后,因其忠贞爱国,宁死不屈,受到后代景仰,遗迹甚多。在他死后百余年间,虽明朝朝野上下无人敢提,仍有人冒死著文纪念(可见于胡氏家谱)。在他遇害113年后,即公元1515年,明朝政府终于为其昭雪,追谥 “介愍”,并追赠为刑部尚书(一品),明万历二年(1574)大足县令康圭奉郡守令建忠义祠于县南(今邮亭镇东胜村胡家湾),又建衣冠冢于今邮亭镇东胜村七社九龙滩,立碑墓前(今墓、碑尤存)。明代中叶,在山东省济南市亦建了一处为纪念胡子昭等七名为反抗朱棣遇害义士的“七忠祠”,与有名的“铁公祠”齐名。清朝又建祠于大足县县城城皇庙右壁。从明清至民国,北街忠孝祠都有胡子昭之位,供人春秋进行祭祀。在中国历史文献上也多有胡子昭的记载。如二十四史之一的《明史》(第二十九列传及第三十一列传)、清朝顾炎武所撰《圣安本纪》、明朝郎瑛的《七修类稿》、清朝陈田编辑的《明诗纪事》、明朝姜清所撰的《姜氏秘史》以及一些文学作品如清朝吕熊所著小说《女仙外史》等。

附注:

1、《立斋闲录》记载:胡子昭,年四十一岁,嘉定州荣县荣州乡人。由儒士任山东按察司佥事。 (先是,庚辰年与同御史官。) 本年八月十九日送镇抚司,九月十一日处决。妻王氏,年四十,带幼女住儿配千户喜孙为奴。父复初,年八十三,充军。母郭氏,年八十一,随住。男缜,年七岁,习匠,六年五月故;继,年十四,习匠,永乐三年充军,九年三月,问合收监听决,见在。

2、《名山卷藏》记载:胡子昭,字仲常,大足人。或曰子韶,字伯尚。方介富经术学于方孝孺,蜀献王重之荐为训导,累官刑部侍郎。壬午被诛,妻子发配为奴,父母八十余充军,男继绍缜皆论死。子昭有弟子义亦以荐辟起家,历山东佥事闻见死弃官避居丹棱。民家蜀献王知而怜之,命剪发隐于僧。子义曰:父母遗体不敢毁伤生,二子各年数岁,曰:嗟乎!吾兄无后天不绝胡氏。二子当免于难。遂弃去不知所终 。

资料来源:1、网络摘录,2、中华胡氏网整理。

——— 中华胡氏网(zhhusw)微信公众平台2016年06月06日推送

欢迎关注:胡氏资讯(zhhusw)微信公众平台
离线胡一宾

发帖
1117
铜币
1182
威望
984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06-06

胡子昭民间故事

《骑竹马》的故事

话说邮亭棠山下九龙塘边的胡氏故宅出了一位高官叫胡子昭,虽在京城做官,家眷却没有同行,仍住在老宅中。其妻王氏为人至孝,好生侍奉婆婆,晨昏定省未曾失礼。不料有一日,婆母郭氏却发现她腰围大起来,像怀孕模样,不禁有疑。心想:儿子不在家,儿各自独居,家中除工役使女外也从未有外人来过,儿媳怎会有此变化?但又不好说出来。­

那天正是朔望之日,心怀疑虑的郭氏睡不着,便到庭园散步。来到东厢王氏处,却听见室内有切切私语声,郭氏不好发作,便回大堂坐等到天明。待王氏前来,婆母便劈头问话。那王氏不好隐瞒,只好实言相告:“是仲常回来了。”郭氏不信,令其叫儿子出来,王氏却告知胡子昭已在天亮前回南京去了。­

棠山距南京千里之遥,胡子昭怎么可能随时来往?王氏见婆母不信,只好以实相告:原来胡子昭在京为官清正,且孤身一人,难免孤单,有异人赠骑竹马,供他每月朔望之日与妻相会。果然第二个月的朔望之日,胡子昭又出现在棠山老宅王氏的房内。­

郭氏多时不见儿子,见儿子出现,自然是喜出望外。对于儿子骑竹马来去如飞的事实,不禁童心大起,也要骑骑试试。胡子昭十分为难:受赠竹马时已被告知切不可另换它人骑行,否则就要失灵。但胡子昭是个至孝之人,只好让母亲一试。谁知这一试,竹马果然失灵了。胡子昭只好找来一匹良马,往南京赶去。­

棠山至南京千里迢迢,自然不是一天两天能走到的,第二天早朝便要误了点卯。眼见胡子昭就要招罢官丢爵之责,当值日官点到胡子昭大名之时,却有时辰之神仿子昭之声答到。如此天天如是,直到胡子昭回京临朝。­

相比之下,荣县的传说更多一些,大概是因为正史把荣县当作胡子昭的籍贯,而当地又再无一胡姓后人,所有关于胡子昭的事情都以传说的形式在当地民众中流传。

《双狮伴读》的故事。

传说胡子昭自小在东川书院长大,喜爱读书,每天早上鸡鸣即起,便在院子里读书。读到太阳初升时,才有家仆起来,为他打来洗脸水。小胡子昭便在院子里洗脸。这时就着反射在水盆里的阳光,水中竟出现了两头金光闪闪的小狮子,在水中跳跃翻滚。小胡子昭觉得好玩,伸手去捉,两只小狮子就在他的手边跳来跳去,与他一起玩耍起来。小胡子昭与狮子玩了好一会,直到水凉了,母亲来叫他才罢手。洗过脸,小胡子昭只觉得神清气爽,读什么书都过目不忘,而且全然能够理解。小胡子昭于是和小狮子玩着了迷,每天都要在院子里洗脸玩耍。父亲胡复初觉得奇怪,小子昭每天早上洗脸洗半天,洗了以后就会聪明起来。一问之下才知道原因。原来是上界为保文曲星,特派两只狮子显灵。小胡子昭就在两只狮子的伴读下,刻苦攻读,很快四书五经就无一不通,天下大势无一不晓,年纪轻轻便高中状元,成为朝庭的高官。

《王夫人》的故事。

胡子昭的夫人王氏也出自读书之家,祖上于唐末黄巢之乱时避乱入蜀,世代耕读。王氏自幼就谦恭安静 ,但 仕宦女儿身,手脚却生得丫鬟一样壮实,幼小年纪便可随家人下地耕作。 有一天正值蜀中盛夏,王氏同父母在田中一道汗流浃背地劳作,脸上却毫无倦色。王父称奇说:“此女长成后定非寻常妇人。”胡子昭家早就听说王家有女勤劳贤惠,两家就定下姻亲,婚后王夫人对夫君举案齐眉,对公婆勤谨孝顺。后来胡子昭成为入朝为官,然而胡家人仍然居住在荣县,她虽成为地位尊贵的命妇人,但还是留在家乡操持家务。天有不测风云,燕王朱棣起兵造反,胡子昭因反对朱棣篡位被杀害在南京。胡家人也都由老家荣县押回南京,一家人悲痛地上了路。荣县到南京,千里迢迢,山高路远。胡家上有老下有小,风餐露宿,行走缓慢,常常受到押解差役的责打,王氏的鞋也磨破了,沿途都是她赤足印下的血迹。胡子昭夫妇的惨烈触动神仙,土地公不忍忠臣家眷殒命途中,便在王氏宽大的手脚上施了法术,王夫人终日将儿女、公婆轮流背在健壮的肩上,竟不费力。脚底生出了神奇的厚茧,踏过的地方,不论是泥泞荆棘还是崎岖不平的地方,都会成为平坦的道路。一家人总算安然到达了南京。依照大律,胡子昭的父母被发往甘肃充军,大儿子被没入官府做杂工,妻子王氏和次子继儿、女儿住儿则被赏给功臣喜孙家做奴婢。喜孙奉朱棣命令,想害死胡子昭家属,就令他们在府中做最粗鄙的活儿,克扣他们的口粮,不给他们衣物。这还不算,为了改变王氏的志节,将她配给府上下人做妻子。这对当时的妇女是莫大的耻辱,加之繁重卑贱的役使,王氏便欲自尽,但是为了将儿女抚养成人,还是顺从下来为奴余生。曾经的士族妇女绾起了高顶髻,穿着破旧衣裳光着脚板。王夫人把自己不多的粮食留给儿女,虽然不吃不喝,双手却有使不完的力气,重活累活都能完成,双脚走过的道路干净整洁。王氏同情和自己一样落难的其他奴仆,时常代老弱者承担劳役,虽然她已沦为婢女,但仍然像主子一样受到下人们的尊敬,任劳任怨的王夫人就这样度过了余生。王氏死后 按照奴婢级别草草收葬,府中下人们凑钱买了棺椁,这位苦命的妇人,才算有了归宿。

《金脑壳》­的故事。

王氏临终前嘱托住儿,如果受到平反摆脱奴籍,务必将父亲的尸骨安葬。原来,胡子昭遇害后,他的尸身无人敢收,多日后才被有识之士偷偷葬在南京城外的雨花台,而胡子昭的头颅就此无踪。朱棣的后人也知道胡子昭忠心不二,死得其所,朱棣篡位理亏在先,朱棣死后便未深究此事。住儿长成后装疯卖傻誓死不嫁,后来住儿已经年逾七十,向主子提出乞骸骨(就是告老还乡)。他的主人报知皇帝,皇帝可怜她父亲胡子昭死得悲壮,便便赦免了她的贱婢身份同意她返乡,并带胡子昭的尸骨回乡安葬。由于胡子昭的头颅已经无法找到,便用金子铸造了一个金脑壳代替。胡住儿回到四川荣县,将父亲胡子昭的尸骨葬在东川沟胡家坝。胡子昭的墓里有价值万金的金脑壳,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便被一些肖小之徒得知。于是,便多次有盗墓贼来盗墓,寻找金脑壳,但却个个空手而归。据传这是胡子昭的忠魂附在了金脑壳上,使金脑壳通了灵。每当有人前来盗墓,金脑壳便会自己遁入后山。几百年过去了,金脑壳仍然在胡子昭墓里,没人能偷走。

资料来源:百度搜索

欢迎关注:胡氏资讯(zhhusw)微信公众平台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