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814阅读
  • 1回复

[网络转载]被杂草“保护”的胡濂荒冢 被时间“遗忘”的定城名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一宾
 

发帖
1117
铜币
1182
威望
984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7-04

    “明朝江西右布政使胡濂系海南胡氏迁琼始祖第四代子孙,定居定城葬于距县府33公里之遥的黄竹镇东排村,与其妻吴氏合葬。今东排村3户胡氏子孙均为胡濂墓守墓人之后。胡濂墓文革期间曾遭严重破坏,去年又被盗窃,二十四世子孙胡文开、胡文学表示保护胡濂墓迫在眉睫。”近日,网友@海南梁誉腾的这则微博引起网友的关注和转发。南岛晚报记者走访这座被遗忘的古墓发现,胡濂墓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四周荒草丛生足有一人多高。网友粱誉腾呼吁政府能对这些古墓进行保护,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定安县民间文艺协会会长陈光敏表示,希望胡濂墓和胡氏宗祠一样,列入政府的保护计划。

明朝江西右布政使胡濂墓破败不堪

  探寻古墓
  胡濂墓荒草丛生足有一人多高
  胡文学是胡濂墓的守墓人,负责胡濂墓的日常管理和周围胡家土地收租。到近代,胡文学家族开始逐渐离开守墓的东排村外出谋生,如今村里只剩下胡文学、胡文开等3户。近日,记者在定安黄竹镇见到了胡文学,在他的引路之下,记者沿着黄竹镇向海口方向行驶约8公里左右下路,不到20分钟,在一处半山坡处,胡文学告诉记者,这就是胡濂墓所在地。
  记者眼前,一座不平整的土坡,树木林立枝蔓错乱,荒草丛生足有一人多高。荒草背后露出黄色亭子一角,胡文学说,那就是胡濂墓。胡文学用镰刀除去杂草为记者开路。在这里可见一块约四五十平米的空地,偏高处就是刚刚所见的亭子,原来是“江西右布政使胡公之墓”的墓亭,从嘉靖二十四年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墓碑、香炉还保存完好,只是还未到祭奠的日子,炉上的香灰已不知是哪位后人祭奠留下的。置身这座田野古墓旁,那一历史片段的人和事仿佛历历在目。


  荒冢残迹
  胡濂墓年久失修 多次被破坏
  “江西右布政使胡公”“安人吴氏”之墓建于大明嘉靖二十四年。胡文学家就在附近,但是平时来得少,只会在每年清明节前将周边清理干净,以接待前来祭拜的族人。过往的行人或许都不知道这里埋葬着定城史上第一位进士,就算看到,也不一定了解胡公就是当年那个官至江西右布政使的胡濂。胡文学说:“这个荒冢已经被破坏多次,文革期间墓亭被砸烂,后来族人捐钱维修,建起了现在的墓亭和墓前的水泥围墙。去年墓碑后面被人盗挖出一个洞,但是我们也不知道有没有丢什么遗物,虽报了警,但是也没有结果。”


  胡文学说:“听老人们说,本来这里是一个墓园,里面有很多东西,比如马石雕,现在墓地中保存下来的就是墓碑、香炉和一块石板。”胡文学曾想在周围找到原来的一块残破的石雕墓亭,但因为年久失修,已经不知道被荒草或尘土埋在了何处。记者问胡文学的二哥二嫂,是否会跟孩子讲胡濂的故事,鼓励孩子读书。胡文学的二嫂说:“我们都不知道这人叫胡濂,更别说讲故事。”
  每年清明节前的星期六是胡氏家族祭祀祖先的日子,祭祀的地点就是胡氏宗祠、胡二世墓及胡濂墓,每年都会有来自全省各地几百位胡氏后人参加祭祀。届时胡文学等守墓家族的兄弟就会清理墓地,准备餐饭迎接族人共同祭拜祖先。
  专家呼吁
  不要等到不能挽回时再去保护
  记者采访时,巧遇4位自称是胡氏家族的后人前来祭拜,牵头的叫胡诗泽,他也是看了最近被转发的微博才知道这里埋葬着祖先胡四世胡濂。他说:“我们每年都祭拜胡氏宗祠,此前从没人跟我们提起过胡濂墓在这个地方,今天也是我第一次来祭拜。”胡诗泽说,他是胡氏第二十二代,希望能够出一份力,通过一些方式推动胡濂墓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保护。
  定安民间文艺协会会长陈光敏所著的《定安变迁》《定安文化丛书之定安名贤》中记载了关于胡濂及其家族的资料。他表示,胡濂墓在没有政府支持的情况下,靠胡氏家族后裔捐助还属初级保护阶段,他希望胡濂墓和胡氏宗祠一样,可以列入政府的保护计划中,不要等到不能挽回时再去保护。
  胡文学曾听老人讲过,胡濂有三处墓地,但其余两个都被盗挖过,发现里面是空墓。这是第三个,没有被挖开,如果再不保护,随时都有被盗的危险。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南当代文化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梁誉腾在半年前偶然听说胡濂墓,由于工作原因,在今年春节期间才有机会到访胡濂墓,并第一时间整理资料发表了本文开篇提到的微博。随后,微博得到大量转发。
  粱誉腾告诉记者:“我们也希望政府能够对这些古墓包括胡濂墓进行保护。”粱誉腾说,胡濂作为历史名人,他的名字不应该被遗忘。


  历史回溯
  胡濂自小聪明
  官至江西右布政使
  元亡明立之际,时局混乱。江西省吉安府卢陵县人胡兴(即胡濂曾祖父)携妻辞官宦游至琼,并在定城镇东门街卜地落居,从此便开启了胡氏家族在海南岛的世代传承。胡兴生有一子名曰胡钦,曾出任交趾福安州(今越南境内)判官,此为胡二世。胡二世最喜欢的儿子是续妻黎氏所生的胡瑛,据说胡瑛天生聪明,16岁进入县学,但是不幸的是,25岁时胡瑛得了怪病而放弃读书。为了治病,他四处寻医求药,并细心记下,4年后胡瑛病愈,而他走访的医生和尝过的草药,使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医生,慕名来求医的人络绎不绝。县衙对其嘉奖,还特地向上呈文,结果批准胡瑛为医学训科。
  胡瑛为人尚义好施,不但行医分文不收,还资助穷人子弟读书,甚至替抛尸荒野的人收尸。愈邻里的相处也是坦诚真挚,是定城众口皆碑的“善人”,其子就是我们讲述的定安历史名人———胡濂。
  当时,高登进士是定安人特别是文人们期盼百年的梦想。定安自明初创建学宫到胡濂一代,虽然培养出不少举人,但遗憾的是从来无人中进士,而因此定安也被扣上了荒垂边土、不出贤人的帽子。而就在1475年,琼山府城(今海口)人海澄在定安县学参加考试中取进士让苦苦等待了上百年的定安文人看到了曙光。又恰在1493年,定安土生土长的胡濂中进士,无疑是定安文人的百年梦圆。这对定安的读书人来说是莫大的惊喜,更是对读书人信心的莫大激励。这也是胡濂对定安人莫大的贡献之一。而之后的张岳崧竟摘得“探花”郎桂冠,使嘉庆皇帝惊喜赐谕:“何地无才”。而定安也就逐渐成为海南岛上的文化名城。
  胡濂从小时就十分聪明,据说十岁就会写文章。弘治癸丑年登进士后,先当户部广西主事,后转山东、云南、贵州、江西等地当官。胡濂在任期间做了三件大事:一为正德辛未(1511年)年,流贼刘六做乱,胡濂在平乱中督运粮饷有功,朝廷赐金牌文币,并加四品官衔,提升贵州参政。二为在贵州任上大胆革除多年积累的弊政,严明法纪,厘正官风,勤政为民,政绩也是斐然。三是采取抚谕诏安之策,平息了当地少数民族的一次叛乱,因此升任江西右布政使(据文化学者称,相当于当今一省的行政长官)。
  但正当胡濂仕途高升的时候,遭遇了“宸濠”之变,正德已卯年(1519年)春,兑运粮饷于吴城返归时,因被怀疑参与事变而被捕入狱。政变平息后,当时任都御使的王守仁(王阳明)、陈琳,保奏胡濂无罪,不曾参与政变,始获释放。胡濂为此感慨:“时事叵测”,便辞官回到海南定安,“杜门屏迹,教训子孙”。著有《定安县入学田记》,也为定安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又因他随和亲善,所以“人无少长,咸爱戴之”。卒年80岁,被葬于定安黄竹东排村附近,留有一系胡氏兄弟为其守墓,时隔至今已逾400年。


资料来源:南岛晚报记者 李民
欢迎关注:胡氏资讯(zhhusw)微信公众平台
离线胡强云

发帖
832
铜币
848
威望
73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1-16
被杂草“保护”的胡濂荒冢 被时间“遗忘”的定城名人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