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537阅读
  • 0回复

[网络转载]访古寻幽走溪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8-04
来自:泾县新闻网民声论坛  作者:不详  配图:胡宁生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晚上,一轮皎皎明月从黄子山山谷石门中冉冉升起,照亮溪头都,溪头人称这“石门画院”溪头第一景,还有湖潭镜静、南垅朝耕、学堂夜读、方阜琴横……等共八景。

   溪头都位于泾县东乡黄子山北麓,东与黄田村接壤。原溪头都以及外、里西阳均为胡姓聚族而居。据胡氏宗谱记载,“始祖六公出自婺源泉之清街,南宋时为大理寺评事,始迁泾县溪头都西阳”。兴于明、清两朝,至今还留下一批高大宏伟的庄院建筑物,其中明代建筑8处、清代建筑55处。如思诚堂(今属溪头村周村村民组),原有围墙组成的一处大宅院,现据87岁的老人胡性初、胡思新介绍:其太祖琅山公在武汉做茶叶、桐油生意,大约于明末回家营建了以“思诚堂”为中心的一批住宅,时称“千柱落地”,现仍存门楼和屋宅6座。

    溪头都老街,清一色中间长条石板两边嵌镶鹅卵石路面,街道曲曲弯弯,一眼望不到头。街面有近百家店铺,经营百货,南北杂货,酱菜、布匹、铁铺。溪头尤以酱油豆腐干出名。其色呈酱红有光泽,对角折而不断,撕开有丝纹等独特风味,鲜美可口闻名全县,泾县曾流传“溪头都的干子,榔桥的伞,黄田的姑娘不用拣”的民谣。
    溪头都从前屋宅宅宅相连,雨天从村中走不用撑伞,古宅无论是前后面墙,还是两侧是高高的马头墙,之所以高出屋脊很多,主要是地面防火、防暑、防盗作用。
    清乾隆、嘉庆年间溪头人曾有近二万人口。胡氏曾有八个甲,除建有宗祠外,还建有九个支祠,每甲建有一个,唯七甲建有二个支祠,分上七甲、下七甲,在七个支祠内办有义学、私塾,昔日进溪头村还有三个口字塘,十三座建有美人靠的凉亭,村前村后还有文昌阁、魁星阁、五显殿、如意巷、前坦庙、牛王殿、贞节坊、孝子坊等,且龙潭溪水穿村,溪上建造的石拱桥、平面桥至今还存三座。

    村南首有一处当地人称“官房”的地方有古建筑群,据说是清代著名学者胡承珙的故居。胡承珙是清嘉庆年间曾任台湾兵备道加按察史衔,著作甚多,与黄田朱等人同是皖泾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礼礼古今疏义》《小尔雅义疏》等。溪头都仍存的还有一个“式谷堂”,堂厅三楹,梁木粗大,“过海”梁长达10米,前厅和堂厅中有20块青石踢脚坊,跺脚坊雕刻“西游记”和“三国戏文”,栩栩如生。“绍绪堂”前墙及门厅墙壁上,都用水磨花砖贴面,刻有各种书体“寿”字,寿字共有200多个。当地老人胡再生说,古时站在进溪头都的平项山上,一天听三声,早上听婴儿哭声,白天可听嗡嗡纺棉花车声,晚上静听琅琅书声,显示昔日人气之旺。
    溪头都文风昌盛,前清就有十五人科举中考中进士,顺治王辰胡尚衡、康熙甲辰胡开生、康熙庚辰胡承谋、康熙癸已胡承赞、雍正癸卯胡皎龄、雍正癸卯胡承璘、乾隆丁己胡承殿、乾隆己未胡世科、乾隆甲辰胡秀森、乾隆庚戌胡先声、同治甲戌胡承珙、嘉庆辛未胡世墉、嘉庆甲戌胡世琦、同治甲戌胡承泽、光绪丙戌胡懋岭等,名列全县清朝科举得中姓氏之首。
    黄子山脉丰美的粮草,龙坦湖清甜的山泉,孕育出一个享誉海内外的名门望族,溪头都的胡氏后裔明清时不仅外出从商,经营有术,家财万贯,热衷科举,人才辈出受其影响,溪头村近现代的胡氏后裔秉承祖业,异军突起,继往开来,其中以国学大师胡朴安、胡怀深、胡耐安、胡道静四胡为最。主要著作有《国学概论》《老子学辩》《中国民歌研究》《中国小说研究》《中国戏曲史》《苏东坡生活》《陆放翁生活》等百余种著述作品。大都由当时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中国书局、崇文书局等先后出版发行。
    传说溪头都胡氏十二世祖胡应魁在外经商发迹回乡,途中误宿黑店,幸得此店好心女佣玄姑提醒,趁雷雨之夜,他急忙抓住靠近楼窗的竹梢逃脱。回到家中于清同治年间里外西阳村口建造两座万年台,意在酬谢神的保佑,祭神玄姑。从此玄姑观为胡姓家庙,供奉赵公明。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全族观灯出会,唱戏以庆,演出活动最多时,自三月初一开锣,至廿日结束,长达二十天,均演徽、京大戏,胡姓十甲每年轮流主持。在万年台墙壁上,仍留有戏目约百余出,班社有长春、四喜、双喜等,主要剧目有《百忍图》《端午门》《打樱桃》《黄鹤楼》《渭水河》等,同一时期胡氏家族又增定于每年四月十八日祭祖庙会,六月十八日祭牛王庙会,各路戏班浩浩荡荡,云集溪头、西阳,增添黄梅戏、木偶戏、皮影戏、大鼓书等在万年台纷纷粉墨登场,尽情展示,引得台下观众欢呼叫好,四邻八乡的乡亲也争先恐后地赶来助阵,一时人声鼎沸,万头攒动,热闹非凡。

    胡氏家族建造的两座万年台,规模宏伟,装饰华丽,采用高台砖木结构建造,台顶后部这重檐歇山项,前部为单檐卷棚式,观众可以从戏台之三面看演出,戏台台面高出地面2米,这不仅便于看戏,而且留有地下室空间,这是古代一种人造的起共振作用的喇叭箱。演出时台下放上水缸,可使声音洪亮,其中外西阳万年台,还采用了斗拱穹窿天花藻井,更便于演员唱腔声音的扩散。在结构上还采用了少见的童柱,它悬在空中,支撑前后左右相连梁枋,扩大了演出的空间,增加了戏台的外美观。整个万年台的童柱、梁、枋、檀、屏门和格板上均有均细的木雕图案,尤以正中屏风上的两米见方的大“福”字,更是赫然醒目。可惜的是,由于岁月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

    里西阳万年台已经毁圯,仅存遗址(现已修复),但从精美的外西阳花戏楼的造型上,人们仍然能感到里西阳花戏楼的影子,也能感觉到当年胡氏家族造台时的虔诚以及庙会的盛况,更能感受到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建筑的艺术水平。130多年过去了,这座经历风雨变幻的外西阳花戏楼仍然熠熠生辉,传承了深厚的古文化底蕴。无论是建筑风格、审美价值,还是文化内涵、历史意义,它都能称得上是古建珍品。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