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374阅读
  • 0回复

[网络转载]中华远古帝王世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3-26
来自:《中国远古帝王谱》 文,玉壶九千

三皇五帝

    中华儿女又称炎黄子孙,“炎黄”指的就是炎帝和黄帝。许多人都误以为炎帝和黄帝只是两个人。其实不然,炎帝和黄帝都是远古时代一个阶段政权的代称。
    中国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三皇五帝”时代。近百年来大量的考古数据证明,中国的文明史早在公元前一万年至前九千年时就已经存在了,远不止所谓的上下五千年。
    二十世纪末,王大有等一批学者勇敢的投身于中国远古史的研究,他们结合田野考古并从多学科领域对远古史进行了艰苦的考证,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初步理出了中国远古文明的脉络,我们终于看到了恢复中国远古文明历史的一线曙光。
    盘古氏(距今约400万—300万年前。又称盘古,混沌氏。是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
    天皇氏(距今约300万—170万年前。又称天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地皇氏(距今约170万—70万年前。又称地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人皇氏(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又称人皇,九头氏,居方氏。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有巢氏(距今约20万—5万年前。又作大巢氏,尊号巢皇。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燧人氏(距今约5万年—公元前7724年。又称燧皇,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起源于青藏高原的昆仑山,古称羌戎)。
    伏羲的先祖是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古羌戎燧人氏的一个分支。距今约三万年时,居住在昆仑山上的燧人氏族团因雪线下移,被迫分两路转移。一路由南往东,进入长江以南,发展成为燧人氏苗蛮集团(黑虎支);一路由北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太行山以东,发展成为燧人氏伏羲集团(白虎支和牛羊支)。伏羲氏于公元前7724年取代燧人氏政权,成为各地氏族联盟公认的领袖。女娲氏与伏羲氏同属于伏羲族团,为两个世代联姻的族系。两族相互交替,共同执政,形成了伏羲女娲氏政权(公元前7724—前5008年。传78帝,记2717年)。
    伏羲(公元前7724—前7707年。又称宓羲、庖牺、皇羲、太昊、伏牺。男,风姓,伏羲女娲政权首任帝。是母系氏族风兖部落的首领,居今甘肃庆阳市与平凉市境内的沿河地带)
    女娲(公元前前7707—前7653年。女,风姓。又称灵娲、仓娲、女娲氏、女希氏、女皇氏。伏羲之妹)
    嬟移(公元前7653—前7615年。女,姓风)
    师嬟(公元前7615—前7569年。女,姓风)
    太昊(公元前7569—前7527年。男,姓风,又称太昊伏羲,尊称白帝)
    昊嬟(公元前7527—前7525年。女,姓风)
    少昊(公元前7525—前7509年。男,姓风,名挚)
    嬑节(公元前7509—前7481年。女,姓风)
    伏泰(公元前7481—前7444年。女,姓风)
    羲暤(公元前7444—前7403年。男,姓风)
    印枪(公元前7403—前7361年。女,姓风)
    新印(公元前7361—前7335年。女,姓风,号大庭氏)
    姯印(公元前7335—前7271年。女,姓风)
    随象(公元前7271—前7224年。男,姓风)
    伏显(公元前7224—前7191年。女,姓风,号柏皇氏)
    可塑(公元前7191—前7159年。女,姓风)
    郁莟(公元前7159—前7143年。女,姓风)
    佘蓄(公元前7143—前7085年。女,姓风)
    象团(公元前7085—前7024年。女,姓风,号伏羲氏)
    象伟(公元前7024—前6990年。女,姓风,号中央氏)
    节触(公元前6990—前6955年。女,姓风)
    伏案(公元前6955—前6931年。女,姓风)
    曲秦(公元前6931—前6896年。女,姓风)
    随秦(公元前6896—前6871年。女,姓风)
    晁安(公元前6871—前6856年。男,姓风,号伏羲氏)
    伏安(公元前6856—前6826年。女,姓风,号栗陆氏)
    起望(公元前6826—前6801年。女,姓风)
    河圭(公元前6801—前6732年。女,姓风)
    圭嬜(公元前6732—前6666年。女,姓风,号伏羲氏)
    泰望(公元前6666—前6631年。女,姓风,号骊连氏)
    施公(公元前6631—前6598年。男,姓风)
    团良(公元前6598—前6554年。男,姓风)
    冠象(公元前6554—前6515年。男,姓风)
    团伏(公元前6515—前6477年。男,姓风)
    伏义(公元前6477—前6450年。女,姓风,号赫胥氏
    娍义(公元前6450—前6415年。女,姓风)
    肆杤(公元前6415—前6384年。女,姓风)
    归纹(公元前6384—前6367年。男,姓风)
    伏秧(公元前6367—前6352年。男,姓风)
    团暤(公元前6352—前6323年。女,姓风,号伏羲氏)
    秦枪(公元前6323—前6288年。女,姓风,名号尊卢氏)
    革池(公元前6288—前6254年。女,姓风)
    枪兰(公元前6254—前6228年。女,姓风)
    三那(公元前6228—前6196年。女,姓风)
    革兰(公元前6196—前6178年。男,姓风)
    赤禅(公元前6178—前6141年。女,姓风,号祝融氏)
    洛枪(公元前6141—前6124年。男,姓风)
    附前(公元前6124—前6110年。男,姓风)
    洛前(公元前6110—前6078年。男,姓风)
    桑味(公元前6078—前6044年。女,姓风,号伏羲氏)
    伏纪(公元前6044—前6005年。女,姓风,号混沌氏)
    随嬄(公元前6005—前5970年。女,姓风)
    鹏烁(公元前5970—前5923年。女,姓风)
    茜河(公元前5923—前5884年。女,姓风)
    规辛(公元前5884—前5847年。女,姓风,号昊英氏)
    金乌(公元前5847—前5803年。女,姓风)
    掮师(公元前5803—前5763年。男,姓风)
    雪河(公元前5763—前5722年。女,姓风,号伏羲氏)
    汝信(公元前5722—前5682年。女,姓风,号有巢氏)
    罗秦(公元前5682—前5649年。男,姓风)
    风诰(公元前5649—前5614年。男,姓风,号葛天氏)
    峙龙(公元前5614—前5571年。女,姓风)
    达河(公元前5571—前5539年。女,姓风)
    荷曲(公元前5539—前5496年。女,姓风,号阴康氏)
    达耳(公元前5596—前5451年。女,姓风)
    媒兰(公元前5451—前5417年。女,姓风)
    立路(公元前5417—前5377年。女,姓风)
    因康(公元前5377—前5346年。女,姓风,号伏羲氏)
    墙烁(公元前5346—前5303年。女,姓风,号朱襄氏)
    泽治(公元前5303—前5274年。女,姓风)
    渭茂(公元前5274—前5241年。女,姓风,号伏羲氏)
    苍芒(公元前5241—前5209年。女,姓风,号无怀氏)
    节曲(公元前5209—前5175年。女,姓风)
    风和(公元前5175—前5151年。男,姓风,号伏羲氏)
    节氏(公元前5151—前5117年。男,姓风)
    太河(公元前5117—前5073。男,姓风)
    大耀(公元前5073—前5035年。男,姓风)
    节芒(公元前5035—前5008年。男,姓风)。
    炎帝魁隗氏发祥于秦岭常羊山,兴起于赤水(今贵州赤水市)。公元前5008年,炎帝氏族向大伏羲氏族发起进攻,有许多部落投降。伏羲女娲氏政权第七十八任帝风节芒病亡。炎帝魁隗氏取代伏羲女娲氏政权,建帝都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市),形成了炎帝魁隗氏政权(公元前5008—前4766年。传6帝,记243年)。
    炎帝魁隗(公元前5008—前4951年。男,姓姜,又名柱,号魁隗氏。系炎帝魁隗氏政权首任帝)
    炎帝炎居(公元前4951—前4918年。男,姓姜)
    炎帝节并(公元前4918—前4876年。女,姓姜)
    炎帝戏器(公元前4876—前4827年。男,姓姜)
    炎帝祝融(公元前4827—前4781年。男,姓姜)
    炎帝共工(公元前4781—前4766年。男,姓姜)。
    神农氏的先祖与魁隗氏的先祖同源,皆出自于少典氏。炎帝神农氏的先祖为伏羲女娲氏,世居秦岭以南的华阳地区。帝共工15年乙未(前4766),炎帝的另一个支脉,崛起于洛水流域的炎帝神农氏以讨伐叛乱为由,率中原各部落联合西征,击败了魁隗氏族,迫使炎帝魁隗氏政权第六任帝共工让出帝位。炎帝神农氏取代炎帝魁隗氏政权,建帝都于承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形成了炎帝神农氏政权(公元前4766—前4513年。传8帝,记254年)
    炎帝神农(公元前4765—前4733年。姓姜,名神农,又名羭纥,号神农氏。系炎帝神农氏政权首任帝)
    炎帝临魁(公元前4733—前4692年。男,姓姜,又名雨、大隗)—炎帝姜承(公元前4692—前4655年。男,姓姜,又名号)
    炎帝姜明(公元前4655—前4628年。男)
    炎帝姜宜(公元前4628—前4582年。男)
    炎帝姜来(公元前4582—前4563年。男)
    炎帝姜克(公元前4563—前4539年。男,又名里、厘、摚椎榆罔(公元前4539—前4513年。男,姓姜)。
    榆罔26年戊申(前4513),轩辕氏大酋长姬芒即位后,逼迫国力衰弱的炎帝神农氏政权第八任帝姜榆罔让出帝位。秋天,姬芒正式即位称帝,以涿鹿为都,国号“黄帝”,史称黄帝轩辕氏。
    史皇仓颉氏政权(公元前4637—前4528年。传五帝,记109年):
    史皇氏仓颉(公元前4637—前4596年。男,姓风,号仓帝,其祖为伏羲女娲后裔,其先祖为燧人葊兹氏。史皇仓颉氏政权的首任帝)
    仓颉二世(公元前4596—前4587年)
    仓颉三世(公元前4587—前4568年)
    仓颉四世(公元前4568—前4546年)
    仓颉五世(公元前4546—前4528年)。
    炎帝神农氏榆罔12年癸巳(前4582),北方的轩辕氏入侵仓颉氏的统治区域,史皇仓颉氏政权第五帝仓颉五世被击败,只好率族投降。旋即去帝号,并按岁向黄帝轩辕氏进贡。
    九黎蚩尤氏政权(公元前4584—前4405年。传七帝,记179年):
    帝虺(公元前4583—前4556年。男,姓姜。九黎蚩尤氏政权首任帝)
    帝吼(公元前4556—前4540年。男,姓姜)
    帝蚩尤(公元前4540—前4515年。男,姓姜)
    帝蚩啄(公元前4515—前4493年。男,姓姜)
    帝回虻(公元前4493—前4464年。男,姓姜)
    帝螭(公元前4464—前4435年。男,姓姜)
    帝蚦(公元前4435—前4404年。男,姓姜)。
    帝蚦31年丁酉(前4404)春天,黄帝轩辕氏政权四任帝姬本听说蚩尤族又发展起来,深以为患,决定趁其羽翼未丰迅速出兵剿灭。九黎蚩尤氏族人在姜蚦的率领下,虽英勇反击,最终惨败被屠。仅少数幸存者败逃燕山东部的老岭(今河北秦皇岛市青龙县境内),靠密林的掩护得以生存下来。为逃避黄帝族的追杀,他们隐姓埋名,改族号为墨胎氏。为了纪念祖宗,他们把流经境内的一条大河称作青龙河,把境内的地名称作青龙、卢龙、黎城(今昌黎),他们的后人还把祖宗当年逃亡的老岭改称为祖山。自帝蚦末年,蚩尤族人从此在冀州销声匿迹,直至黄帝政权灭亡,他们才敢公开对外宣称自己是炎帝之后。
    少典氏和有蟜氏是两个互为婚姻的部落,系黄帝轩辕氏的远祖。
    雷泽氏(天鼋氏)—枪术(女性。公元前5114—前5049年)
    茴芒(女性。公元前5068—前5016年)
    赤哲(女性。公元前5038—前4969年)
    大迥(又称少典,男性。公元前4993—前4936年)
    黄夷(姓姬,男性。公元前4965—前4900年)
    姬大号(男性。公元前4925—前4861年)
    姬节过(男性。公元前4884—前4813年)
    姬号泽(男性。公元前4840—前4774年)
    姬葛应(男性。公元前4793—前4741年)
    姬回样(公元前4768—前4706年)
    姬昌奎(男性。公元前4725—前4663年)
    姬象爻(男性。公元前4681—前4609年)
    姬连邦(男性。公元前4628—前4558年)
    姬邦卉(轩辕氏大酋长,史书上之“黄帝”。男性。公元前4579—前4514年)。
    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之直系后裔支脉世系详见:《杨氏远祖世系》
    姬姓黄夷氏姬邦卉:系少典轩辕氏第14任大酋长,即位立都于云州(今河北张家口市赤城县北云州乡)。立誓要吞并天下,南征北战,东讨西杀,先后征服了仓颉氏、蚩尤氏、少昊氏、魁隗氏、神农氏。未帝而卒,子姬芒即位称帝,建立黄帝轩辕氏政权(公元前4513—前4053年。传15帝,记461年)。
    黄帝姬芒(公元前4514—前4476年。黄帝轩辕氏政权首任帝)
    黄帝姬蔡(公元前4476—前4437年)
    黄帝姬豕(公元前4437—前4416年)
    黄帝姬本(公元前4416—前4483年)
    黄帝姬常(公元前4483—前4366年)
    黄帝姬号(公元前4366—前4330年)
    黄帝姬咁(公元前4330—前4303年)
    黄帝姬传茸(公元前4303—前4278年。号轩辕氏,又称有熊氏)
    黄帝姬贯俞(公元前4278—前4258年)
    黄帝姜恚文(公元前4258—前4219年。炎帝大隗氏祝融后裔)
    黄帝姜成契(公元前4219—前4184年。又名鸿,又称大鸿氏、帝鸿氏)
    黄帝酉仡谅(公元前4184—前4140年。炎帝魁隗氏后裔,号缙云氏)
    黄帝祁江阳(公元前4140—前4106年。号参卢氏,炎帝神农氏后裔)
    黄帝依昌块(公元前4106—前4075年。黄帝轩辕氏姬姓后裔)
    黄帝祁号次(公元前4075—前4053年。号轩辕氏,为炎帝神农氏后裔)。
    帝号次22年戊子(前4053),东夷少昊氏部首领风清喾再次出兵北伐,攻占涿鹿的黄帝轩辕氏政权。黄帝轩辕氏政权第十五任帝祁号次被迫回归北方,让出了帝位,被少昊帝封于涿鹿,黄帝轩辕氏政权结束。建立少昊金天氏政权(公元前4053—前3790。传7帝,记264年)。
    少昊金天氏政权的创立者是风姓伏羲氏的后代,其先祖是伏羲女娲氏政权的七任帝少昊。
    帝清喾(公元前4053—前4018年。姓己,又称少昊、玄嚣、青阳,号金天氏。少昊金天氏政权的首任帝)
    帝己犬(公元前4018—前3983年。清喾少子)
    帝己箐(公元前3983—前3947年)—帝旸珢(公元前3947—前3918年)
    帝己琨(公元前3918—前3885年)—帝畅楑(公元前3885—前3825年)
    帝匠敬(公元前3825—前3790年。姓己,号清阳)。
    匠敬35年辛亥(前3790),少昊金天氏政权第七任帝己匠敬已被架空,成了一位挂名天子。被迫将帝位禅让给了外甥颛聆。颛聆即位称帝后,改称颛顼,迁都于兖州(今山东济宁兖州市),仍封舅舅己匠敬于临朐。建立颛顼高阳氏政权(公元前3790—前3380年。传12帝,记411年)。颛顼高阳氏的先祖是黄帝轩辕氏政权的首任黄帝姬芒。
    帝颛顼(公元前3790—前3748年。姓妘,名颛聆,号高阳氏。颛顼高阳氏政权的首任帝)
    帝宥个(公元前3748—前3695年)
    帝焙央(公元前3695—前3659年)
    帝上强(公元前3659—前3631年)
    帝苟羿(公元前3631—前3596年)
    帝住元(公元前3596—前3573年)
    帝肖会(公元前3573—前3537年)
    帝美勾(公元前3537—前3500年)
    帝卜习(公元前3500—前3468年)
    帝贵尤(公元前3468—前3429年)
    帝祥象(公元前3429—前3385年)
    帝佳琚(公元前3385—前3348年)。
    帝喾氏族形成于少昊金天氏政权时期,兴起于中国西部的陕甘地区。其父系先祖为黄帝氏族,母系先祖为炎帝氏族。帝喾氏族共分为三大支脉,一支在甘肃,一支在湖北,一支在河南。河南的一支势力最为强大,是帝喾氏的主力军。帝喾高辛氏政权,姜姓,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的第九个称帝的政权。
    佳琚37年癸酉(前3348),共工氏在中原失利后,逐渐向北方转移,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势力再次强大起来,多次逼迫颛顼族向其臣服。颛顼高阳氏第12任帝妘颛佳琚不肯屈从,与共工氏再次发生冲突。共工氏以强大的兵力攻打颛顼族的都城高阳。妘佳琚兵败,被迫率族人向东北地区逃亡。
    因辅佐颛顼政权有功,被帝祥象封在了高辛,号高辛氏的姜喾美继任帝喾族大酋长以后,立刻率本部族东征反叛的共工氏族,共工氏兵败后向北方逃窜。因颛顼政权已经完全衰落,中原各大部落共同推举姜喾美为帝。于是,姜喾美正式建立帝喾高辛氏政权(公元前3380—前2799年。传21帝,记582年)。
    帝喾美(公元前3380—前3354年。姓姜,又名俊,尊称帝喾,号高辛氏。父亲姜未,祖姜夏。喾高辛氏政权的首任帝)
    帝沙芙(公元前3354—前3340年)
    帝刚歌(公元前3340—前3307年。父姜喾美,兄姜沙芙)
    帝香莫(公元前3307—前3266年)
    帝长昼(公元前3266—前3240年)
    帝姜散(公元前3240—前3209年)
    帝姜千(公元前3209—前3178年)
    帝桑甘(公元前3178—前3141年)
    帝姜没(公元前3141—前3117年)
    帝杜里(公元前3117—前3106年)
    帝姜牡(公元前3106—前3067年。父姜没,兄姜杜里)
    帝姗先(公元前3067—前3045年)
    帝森浸(公元前3045—前3025年)
    帝姜谣(公元前3025—前3003年)
    帝亲义(公元前3003—前2971年。父姜森浸,兄姜谣)
    帝上施(公元前2971—前2952年)
    帝森辈(公元前2952—前2923年)
    帝山回(公元前2923—前2899年)
    帝立库(公元前2899—前2865年)
    帝将肃(公元前2865—前2836年)
    帝巴加(公元前2836—前2799年)。
    帝喾高辛氏政权第21任帝姜巴加执政后,追求起了自身的享乐,不顾社会的治理和百姓的安危,激起暴乱,各氏族联盟纷纷叛离。先有东夷少昊族团的阳夷、风夷、鸠夷、于夷、方夷、修夷、玄夷、赤夷、白夷、黄夷等诸夷反叛,继而又有娵訾氏、邹屠氏、陈丰氏、有邰氏、有娀氏、畎夷氏等相继叛离。帝喾高辛氏政权很快成了一个空壳。
    公元前2800年前后,海水上涨,平原洼地全被洪水吞没。帝挚青阳氏部落的大酋长姜角为民解难,赢得了各大氏族的一致好评。在帝喾高辛氏政权第二十一任帝姜巴加去世后,各大氏族头领联合起来共同推举姜角为帝,拥立他为中原天子。公元前2799年,姜角正式即位称帝,建立帝挚青阳氏政权(公元前2799—前2357。传17帝,记443年)。
    帝挚青阳氏的先祖为帝喾高辛氏。帝喾族的嫡传子裔入赘于少昊清阳氏族,生子号称玄枵鸷,又作玄嚣挚,袭承少昊“鸷”的名号,成为挚氏族的大酋长。帝挚青阳氏政权的首任帝姜角是帝喾高辛氏的19世孙。帝挚青阳氏政权实际上是帝喾高辛氏政权的延续,但又与帝喾政权有着本质的差别。帝挚政权的先祖父系虽然是帝喾氏,但其母系血统却完全是少昊东夷族系,因此,其所建政权称帝挚青阳氏。帝挚代表帝喾父系的下传,青阳氏代表母系少昊族血统。
    姜角(公元前2799—前2771年。又名挚,亦作鸷,尊称帝挚,号青阳氏。帝挚青阳氏政权的首任帝)
    帝姜继(公元前2771—前2741年)—帝姜裘(公元前2741—前2706年)
    帝姜呛(公元前2706—前2680年)
    帝姜凯(公元前2680—前2641年)—帝咣哴(公元前2641—前2600年)
    帝向妹(公元前2600—前2586年。女,姓祁,又名曷,号云阳氏。炎帝神农后裔伊祁氏后裔)
    帝山叭(公元前2586—前2561年。男,姓姜,号云阳氏。父姜咣哴,母祁向妹)
    帝姜孤(公元前2561—前2526年)—帝沟次(公元前2526—前2503年)
    帝控卯(公元前2503—前2482年。父姜孤,兄姜沟次)
    帝川壻(公元前2482—前2469年)—帝长幅(公元前2469—前2447年。父姜控卯,兄姜川壻)—帝姜美(公元前2447—前2419年)—帝斯绩(公元前2419—前2403年)—帝斯遂(公元前2403—前2369年。父姜美,兄姜斯绩)
    帝匡二(公元前2369—前2357年。又名鸷)。
    帝尧陶唐氏的远祖为帝喾高辛氏,先祖为帝挚青阳氏。帝挚青阳氏第16任帝姜斯遂(帝喾)娶陈锋氏女庆都,封于丹陵(今河北保定市顺平县蒲阳镇西南)。庆都后来在丹陵生下一子,取名尧。帝鸷12年甲辰(前2357),唐尧联合各大氏族的大酋长向帝挚青阳氏政权第17任帝姜匡二发难,被迫将帝位禅让给唐尧。是为帝尧陶唐氏政权(公元前2357—前2128年。传6帝,记230年)。
    帝姜尧(公元前2357—前2318年。又称唐尧。帝尧陶唐氏政权的首任帝。父姜斯遂,兄姜匡二)
    帝放勋(约公元前2318—前2266年。姓伊,又作祁,炎帝神农氏后裔。黄帝政权时赐姓为祁,封在伊水,故称伊祁氏)
    帝江(公元前2266—前2224年。姓姬,为黄帝轩辕氏后裔。父姬敬,母伊放勋之女姜凤)
    帝姜栔(公元前2224—前2186年。帝唐尧的直系后裔)—帝裘(公元前2186—前2165年。姓祁,炎帝神农氏反后裔。父入赘于帝尧陶唐氏,母系姜栔之妹)
    帝姜密(公元前2165—前2128年。祖父姜栔)。
    帝密37年癸巳(前2128)秋天,帝尧陶唐氏政权第6任帝姜密病死于原阳宫中。舜正式即位称帝。迁帝都于蒲坂(今山西运城永济市西南蒲州镇)。改国号为虞,建立起帝舜有虞氏政权(公元前2127—前2071年。传2帝,记57年)。帝舜有虞氏先祖是东夷少昊白虎部水伯天吴裔族。
    帝虞舜(公元前2128—前2089年。姓姚,又名重华,号有虞氏,故又称虞舜。帝舜有虞氏政权的首任帝。东夷少昊天虞氏后裔,父瞽叟。母握登)
    帝美叔(公元前2089—前2071年。又名章鹢,父是虞舜的儿子商侯姚义钧)。
    夏王朝先祖为颛顼高阳氏。颛顼的后裔鲧是唐尧政权六任帝姜密的大臣,受封于崇邑(今河南洛阳市嵩县北),号称崇伯鲧。崇伯鲧娶修己氏女子女志为妻,生下了儿子姒禹。帝密35年辛卯(前2130),司空姒禹(大禹)治水凯旋,都城百姓欢声雷动,大家夹道欢迎治水英雄入城。禹入朝拜见虞舜,并献上自己亲手绘制的九州图。公元前2089年,姒禹已经完全控制了朝政,帝舜有虞氏政权第2任帝姚美叔卒于美叔18年庚寅(前2071),姒禹正式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夏(中国历史上首个奴隶制王朝,公元前2070—前1601年。传19王,记471年)。
    夏王姒禹(公元前2070—前2061年。姓姒,名禹,又称戎禹、崇禹、伯禹、大禹,字文命,号高密。夏王朝首任王。系黄帝的后裔,先祖为颛顼高阳氏,父崇伯鲧,母修已氏首领女狄)—夏王姒启(公元前2061—前2052年。又名开)—
    夏王姒太康(公元前2052—前2048年)—夏王姒仲康(公元前2048—前2030年。父姒启,兄姒太康)—
    夏王姒相(公元前2030—前2002年。又称相安、后相)—夏王后羿(公元前2040—前2022年。有穷部落大酋长,姓妘,又称夷羿、后羿、穷羿)—夏王寒浞(公元前2022—前1962年。又名漪,伯明氏后代,其祖为黄帝的车正哀,因功封于寒,其族人以寒为姓)—
    夏王姒少康(公元前1962—前1916年)—
    夏王姒杼(公元前1916—前1889年)—夏王姒槐(公元前1889—前1861年)—夏王姒芒(公元前1861—前1843年)—夏王姒泄(公元前1843—前1818年)—
    夏王姒不降(公元前1818—前1749年)—
    夏王姒扃(公元前1749—前1728年)—
    夏王姒廑(公元前1728—前1708年)—
    夏王姒孔甲(公元前1708—前1677年)—
    夏王姒皋(公元前1677—前1666年)—
    夏王姒发(公元前1666—前1653年)—
    夏桀王姒履癸(公元前1653—前1601年)。
    商王朝始祖契,其父是高辛氏的后代帝喾,母是有娀氏女子简狄。商汤原是夏朝商族部落首领,与有莘氏通婚后,任贤臣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以亳为前进据点,积极治国,准备灭夏。时夏朝国势渐衰,矛盾异常尖锐,汤乘机起兵,首先攻灭葛(今河南宁陵北)及十多小国和部落。接着又克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东部)等小国。经过11次战役,使得夏王朝空前的孤立无援。公元前1601年,起兵打败夏王朝第十九任王姒履癸(夏桀王)于鸣条之野,一举灭夏。由于商汤以武力灭夏,打破君王永定的说法,从此中国历代王朝皆如此更迭,因而史称“商汤革命”。汤建立商朝后,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从而扩展了统治区域,影响远至黄河上游,氐、羌部落都来纳贡归服。商王朝(公元前1617—前1046年。传31王,记571年)。
    商王汤(公元前1617—前1589年。姓子,名履,又称武汤、天乙、太乙、高祖乙、成汤、成唐,甲骨文称啺。儒家推崇的上古圣王之一)—商王外丙(公元前1589—前1587年。父成汤,兄太丁)—
    商王仲壬(公元前1587—前1583年。又称中壬、燕壬、工壬、其壬、南壬,姓子名庸。父商汤,兄外丙)—
    商王伊尹(公元前1583—前1576年)—商太宗太甲(公元前1576—前1564年。姓子,名至,又称祖甲。父太丁)—
    商王沃丁(公元前1564—前1545年。亦称羌丁,姓子名绚)—
    商王太庚(公元前1545—前1540年。姓子名辩。父太甲,兄沃丁)—商王小甲(公元前1540—前1523年。姓子名高)—
    商王雍己(公元前1523—前1511年。姓子名伷或佃,兄小甲)—商王大戊(公元前1511—前1436年。又称太戊,姓子,兄雍己)—
    商王中丁(公元前1436—前1427年。又名仲丁,父大戊)—
    商王外壬(公元前1427—前1412年。又称卜壬,姓子名发,父太戊,兄中丁)—
    商王河亶甲(公元前1412—前1403年。又作戋甲,姓子名整,兄外壬)—
    商中宗祖乙(公元前1403—前1384年。又称且乙,姓子名滕。父河亶甲)—
    商王祖辛(公元前1384—前1370年。又称且辛,姓子名旦)—
    商王沃甲(公元前1370—前1345年。又作羌甲、开甲,姓子名逾。父祖乙,兄祖辛)—
    商王祖丁(公元前1345—前1313年。又作且丁,姓子名新。父祖辛,叔沃甲)—
    商王南庚(公元前1313—前1307年。姓子名更。父沃甲,从兄祖丁)—
    商王阳甲(公元前1307—前1303年。又称象甲,姓子名和。父祖丁)—
    商王盘庚(公元前1303—前1275年。子姓,名旬。父祖丁,兄阳甲)—
    商王小辛(公元前1275—前1272年。姓子名颂。兄盘庚)—
    商王小乙(公元前1272—前1251年。姓子名敛。兄小辛)—
    商高宗武丁(公元前1251—前1192年。子姓,名昭。父小乙)—
    商王祖庚(公元前1192—前1181年。又称且庚,姓子名曜。父武丁)—
    商王祖甲(公元前1181—前1165年。又称且甲、帝甲,姓子名载。兄祖庚)—
    商王廪辛(公元前1165—前1159年。又作冯辛,姓子名先。父祖甲,在位四年)—
    商王庚丁(公元前1159—前1148年。又作康丁、康祖丁、康且丁,姓子名嚣。父祖甲,兄廪辛)—
    商王武乙(公元前1148-前1113年。姓子,名瞿。父庚丁)—
    商王文丁(公元前1113-前1102年。子姓,名托。父武乙)—
    商王帝乙(公元前1102-前1076年。子姓,名羡)—
    商纣王帝辛(公元前1076-前1046年。子姓,名受、受德。父帝乙)。
    西周王朝始祖姬弃,其父是高辛氏的后代帝喾,母亲是炎帝后裔有邰氏之女姜嫄。周武王11年(前1046)一月二十六日,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在距离朝歌(今河南淇县)七十里外的牧野击败商军。商王朝第31任王商纣王帝辛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姬发建立了周王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西周王朝(公元前1046—前771年。传12王,记275年)。
    西伯侯姬昌(公元前1102—前1057年。商王朝周部落首领季历之子,卒谥周文王)
    周武王姬发(公元前1057—前1043年。西周的创建者,谥号武王,又名珷,姬昌次子)
    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43—前1021年)—周康王姬钊(公元前1021—前996年)
    周昭王姬瑕(公元前996—前977年)—周穆王姬满(公元前977—前922年。又称周缪王)
    周共王姬繄扈(公元前922—前900年。又称龚王、恭王)
    周懿王姬囏(公元前900—前892年)
    周孝王姬辟方(公元前892—前886年。又称周考王。父周穆王姬满,兄周共王姬繄扈)
    周夷王姬燮(公元前886—前878年。父周懿王姬囏)
    周厉王姬胡(公元前878-前841年)
    周共伯姬和(公元前841—前828年。周厉王逃离镐京后至周宣王登位前的一个时期,史称共和行政或周召共和)
    周宣王姬静(公元前828-前782年)
    周幽王姬宫涅(公元前782-前771年)。
    周幽王爱妃褒姒不爱笑,为博美人一笑,幽王不惜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在骊山下被西夷犬戎所杀,西周灭亡。申侯、缯侯、许文公等众诸侯拥立废太子姬宜臼(周幽王姬宫涅之子,东周平王)于申即位。由于镐京在战后已残破不堪,宜臼为避犬戎,在公元前770年在晋国和郑国的支持下迁都雒邑,史称东周。东周王朝(公元前770-前256年。传25王,记515年)
    本文资料主要来自:《中国远古帝王谱》(文,玉壶九千)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