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945阅读
  • 0回复

工程院院士、儿科血液学专家胡亚美病逝 享年95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0-07
    原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儿科血液学专家胡亚美病逝,享年95岁

    据北京儿童医院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儿科医学教育家、新中国儿科医学事业奠基人之一、我国儿童血液肿瘤学开创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名誉院长胡亚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0月3日17点07分在京逝世,享年95岁。

    胡亚美院士1924年4月27日生于北平;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1947~1952年任北平私立儿童医院住院医师、主治医师;1952~1955年任北京第二儿童医院主治医师;1955~1989年任北京儿童医院内科副主任、主任、儿科教授、首都医学院儿科系主任;1982~1989年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1989年起,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名誉院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亚美院士曾任中国科协荣誉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妇联保卫儿童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儿童白血病专项基金委员会主任委员、高等医学院校儿科医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特邀评审员、中华医学杂志、北京医学、中国医学科学年鉴及医学百科全书儿科学分卷等杂志及书籍的主编、副主编、编委,是第一届至第九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及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胡亚美院士毕生从事儿科医学临床、科研、教学相关工作。毕生精力奉献给儿科医学事业,做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20世纪50年代,她研究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小儿营养性贫血治疗和预防方案;60年代,悉心研究婴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制定并推广了3:2:1液输液疗法,使该病的病死率由20%下降至1%;70年代末,对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类溶血性疾病,特别是对儿童白血病进行了研究。
    1976年,儿童白血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她将研究方向确定为儿童白血病及肿瘤性疾病。经过不懈努力获得突破,至1982年,胡亚美团队已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五年无病存活率提高到50.6%,从而改变了白血病是“不治之症”的传统观念。目前,由胡亚美院士引领的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对白血病的治疗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胡亚美院士一直重视学科发展和科研教学工作。作为主编或名誉主编,她参与编撰了《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这部经典的儿科学著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诸多荣誉。她还曾主编《实用儿科临床手册》及《婴幼儿保健全书》等著作。从医70年,曾发表论文近200篇;有关血液病及其他科研课题曾获北京市科委一、二、三等奖、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二等奖及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科技三等奖;并曾多次出访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多国进行学术交流,将国外的先进医学理念引进国内,积极宣传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儿科医学取得的巨大成绩。
    按照胡亚美院士临终遗愿,她的遗体将捐献给首都医科大学用于医学研究。
以上图片来自@北京儿童医院
    李琮 本文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李琮
360百科:胡亚美


    胡亚美(1923年4月—2019年10月3日),女,北京市人。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 曾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北京儿童医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她在20世纪50年代,研究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小儿营养性贫血治疗和预防方案; 60年代悉心研究婴儿腹泻的病因,制定并推广了合理的输液方案,使该病的病死率由20%下降至1%; 70年代末,对组织细胞增生症X、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类溶血性贫血,特别是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治进行了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使五年无病存活率达74.4%,属国际先进水平,挽救了无数危重病儿的生命。
    2019年10月3日,胡亚美在北京病逝,享年96岁。

    1923年,胡亚美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在位于北京分司厅胡同的旧居里,她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胡亚美从小爱看文艺作品,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年轻的胡亚美对社会弱者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1941年,胡亚美考取了当时的燕京大学医学预科系,在这所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里,胡亚美成为了进步青年组织中的一员,并积极参加反帝游行。
    1946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入党后不久,胡亚美来到北京私立儿童医院实习。
    20世纪七十年代,胡亚美开始进行攻克白血病的研究,那时她已经53岁。
    1977年,胡亚美组织成立了血液专业组,开始了试验治疗。
    20世纪八十年代初,白血病的治疗开始取得初步成效。为了尽量减
胡亚美

    少治疗的副作用,胡亚美带领血液组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孩子们测智商,一旦发现智力下降,便及时调整化疗剂量。这一独创的方法不仅能让孩子们活下来,而且活得更健康。为了增加孩子们治疗的信心,北京儿童医院几乎每年都开一次白血病儿童联欢会,让已经痊愈和正在治疗中的孩子一起交流联欢,这是胡亚美1979年发起的。
    改革开放之后,为了更多地学习国外治疗白血病的经验,胡亚美利用每次出国的机会,和国外同行交流,并带回最新的研究资料。
    1981年,胡亚美成为了北京儿童医院的第二任院长。
    1994年,胡亚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9年8月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登门看望了为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胡亚美,向她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2011年,胡亚美携手小儿外科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金哲共同成立北京胡亚美儿童医学研究院。
    2015年4月27日下午,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书记王天有、工会主席王爱华及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主任郑胡镛、副主任马晓莉等及职工代表和学生带着生日蛋糕、果篮来到胡亚美院士家中为她庆祝92岁生日。

    胡亚美曾担任中国科协荣誉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妇联保卫儿童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儿童白血病专项基金委员会主任委员、高等医学院校儿科医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特邀评审员、中华医学杂志、北京医学、中国医学科学年鉴及医学百科全书儿科学分卷等杂志及书籍的编委,以及中国关心下一代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四十余个职位、北京市第1―9届人大代表、党的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七、八、九届中国人大代表、曾获得中国三八红旗手、中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褒奖。
    胡亚美研究领域包括小儿白血病、组织细胞增生症X、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营养缺乏症及婴儿腹泻等。
    胡亚美是中国小儿内科领域唯一的工程院院士。二十年来,她带领的研究小组,将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小儿白血病的治愈率提高到了74.4%,令世界为之瞩目。在北京儿童医院里,胡亚美已经工作了48年,治愈了700多个孩子;极具慈母心肠的她,还让200多个曾经患病的儿童上了大学或是走上工作岗位。


    1976年,胡亚美开始致力于小儿白血病的研究,二十多年来,在她的带领下,这种被人们误认为"不治之症"的小儿白血病治愈率已经达到了74.4%,仅次于德国和美国。这个数字很难让人相信,她的研究是在白血病成为儿童恶性肿瘤的头号杀手,而又没有任何治疗方案和抗癌药物的情况下开始的。

    在这所中国最大的儿童医院里,胡亚美已经工作了48年。这位中国小儿内科领域惟一的工程院院士,如今已经80岁了,每个星期她还坚持去一次病房,看看患白血病的孩子。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小儿白血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患上白血病就等于宣判了死刑,医生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死去。在医学界对小儿白血病还很陌生的时候,刚从"牛棚"中解放出来的胡亚美开始了攻克白血病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胡亚美牵头研究,提出了中国儿童血液细胞指标的正常值,并制订了小儿营养性贫血的防治措施;60年代,胡亚美在邓金鎏教授指导下开展对婴儿腹泻病的研究,使营养不良患儿的病死率由20%下降至1%;70年代起,胡亚美带领临床科研人员,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五年无病存活率达74.4%,属国际领先水平。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胡亚美的带领下,截至2000年底,北京儿童医院存活8年以上的311人。其中,已参加工作和上大学的140人。已结婚的有22人,17人生育有20名健康的小宝宝。
    胡亚美学术成就
    194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在医、教、研、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70年代末带领院血液病专业组攻克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血癌(即白血病)成绩卓著,目累计收治患儿1000余例,5年以上无病存活率达74.4%,达世界先进水平,为中国甚至世界所瞩目。多年来除潜心于白血病的科研外,还致力于中国小儿白血病专项基金委员会的工作,以期成立中国小儿白血病治疗研究中心,进一步造福中国白血病患儿。
    此外,胡教授对组织细胞增生症X、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营养缺乏症及婴儿腹泻方面亦多有建树,并协助诸福棠教授主编《实用儿科学》,至今已第七次再版。主编了《实用儿科临床手册》及《婴幼儿保健全书》。从医50年中曾发表论文多篇,有关血液病及其他科研课题曾获北京市科委一、二、三等奖、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二等奖及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科技三等奖,并曾多次出访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比利时、丹麦、瑞典,、印度、泰国及菲律宾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并积极宣传中国卫生界及儿科界取得的巨大成绩,加深了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及医学交流。曾获中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中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
    1、在儿童白血病的诊治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小儿ALL五年无病生存率达74.4%,属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成果荣获1995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主编的《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国家新闻出版一等奖。此外尚有多部专著出版。
    3、曾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多次荣获科技成果奖。
    胡亚美学术风格
    1、尊重科学
    胡亚美院士在对待科学的问题上,无论是初学之始,还是身处逆境;无论是担负领导工作,还是担任学科带头人,一贯尊重事实,时刻注重维护科学的尊严,弘扬科学的精神。
    2、维护尊严
    胡亚美教授坚信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的末尾,而不是先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一个医生应该坚持的职业道德。
    3、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是胡亚美一贯倡导的行为准则,她不但这样说,也这样做,可以称之为尊师重教的模范。诸福棠老院长是她的老师,她在诸老生前一直以学生的身份出现,老院长在位期间,作为内科主任的胡亚美最认真执行院内一切决定,重大决定都向老院长请示。为了总结诸老多年的临床经验,让后生继承发扬光大,解放以后她先后三次协助导师编辑出版了《实用儿科学》。
    为了永远记念诸院长--中国儿科学奠基人的功绩,在胡亚美的倡导下,于1989年,正值诸老90岁寿辰之际,在儿童医院院内树立了诸老的半身铜像。当铜像一制作完成,胡亚美就亲自陪诸老去看。当诸老逝世时,她又帮助家属举行隆重且有意义的葬礼,将诸老骨灰洒在他铜像后的海棠树下,以示永久的纪念。每年清明节和诸老的寿辰,在铜像前总会看到鲜花花篮,飘带上第一署名必是胡亚美。她常常告诫年轻医生要记住古人的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4、学术正义感
    在胡亚美的办公室中挂着一幅孟子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0世纪70年代在海淀区有人发现了一个"灵丹妙药--还阳草",传说能治多种疾病,包括肿瘤,一时间被人们炒得沸沸扬扬,不少人迷信到无可挽回的境地,听说其发明人还有后台。胡亚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个医生,她相信科学,相信实践,她察觉到这些伪科学欺骗很多善良群众,在人大会上要求立案调查,经过有关专家对此药的分析,结果证明其成分是白薯秧粉。对于这种假药骗人的把戏,胡大夫义愤填膺,她利用各种机会揭露还阳草的内幕和对人体的危害,最终使制造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很多人对白血病都有这样的误解: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治愈,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骨髓配型,就只能"等死"。其实,联合化疗是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缓解率可达95%以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美教授在第十届中国临床肿瘤学大会上表示,给白血病患儿进行骨髓移植,是不得已的做法,其实只有少数高危或病情复发的患者才考虑采用此方法。
    5、公益活动
    1996年,胡亚美把她荣获的15000元卫生部颁发的诸福棠奖奖金全数捐给了白血病基金会。而她办公桌的抽屉里,也随时放着一笔数额不菲的钱款,都是她用来给患儿家长垫钱看病的。可她对自己却节俭到刻薄的地步。
    胡亚美人物评价
    胡亚美觉得一个女人要奋斗,不要觉得自己低于男人,不但要奋发图强,家庭的处理也很重要。如果你完全管家,工作就受到影响了,所以她的家庭一般管得很少,没有时间。她爱人已经离休了,很多都是他管。
    胡亚美的儿女都在国外且事业有成,她和先生以及一双龙凤胎孙女(解佳天)、孙子(解佳地)住在一起。晚年的胡亚美在为建立一所小儿血液肿瘤中心的事而四处奔忙。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