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5654
-
- 注册时间2016-07-17
- 最后登录2020-06-30
- 在线时间2561小时
-
- 发帖3986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铜币4000
- 威望3035
- 贡献值0
- 银元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3986
- 铜币
- 4000
- 威望
- 3035
- 贡献值
- 0
- 银元
- 0
|
来源:安徽蚌埠胡氏宗亲群 最近,我从《各界》上看到这样两篇截然不同的文章。一篇是郝忱先生的《胡瑗祖居陕西路安定堡吗?》,刊登在《各界》2013第4期,一篇是强铁牛先生的《胡瑗祖居安定再探》。郝先生说:“胡瑗祖居于陕西安定堡一说不能成立。”强先生驳斥了郝先生的观点,说明了安定先生胡瑗的祖居就是陕西安定堡,即现在的陕西省子长县。这两篇文章一下子激起我的兴趣,对胡瑗的祖居到底在哪里感起兴趣来,于是就开始查资料,翻历史,追寻胡瑗的祖籍。 当今的主流媒体基本是一边倒。 《辞海》(1989年版)第1699页,胡瑗条载:胡瑗,“北宋学者,教育家,字翼之。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州市)人。世居陕西路的安定堡,学者称安定先生。” 北京师范大学毛礼锐、瞿菊农、邵鹤亭编写的《中国古代教育史》一书中记载:“胡瑗生于江苏泰州,原来是陕西安定人。” 《胡瑗》一书的编著者,胡安定研究会理事长章晓林,在《胡瑗生平概略》一文中说:“胡瑗,字翼之,祖籍陕西安定堡(今陕西省子长县治)。学者‘朔其源’,称他为‘安定先生’。”章晓林又在《胡瑗出生地诸说由来析》中,列举了十数位学者的记述后,总结出其论著的共同点是“胡瑗的祖籍是陕西安定堡”。 周思璋先生在《胡安定与如皋》一文中亦称:“安定先生祖籍陕西安定堡。” 百度百科:“胡瑗(993—1059年),字翼之,中国北宋学者……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 甚至就连近年出版的《甘肃旅游泾川县专集》也载有:“(胡瑗)因他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人称安定先生。” 但也有极少数说不的声音: 百度文库:“胡瑗(993——1059年),字翼之,泰州如皋人(今江苏如皋人),另一说是泰州海陵人(今江苏泰州人)。远祖世居安定(今甘肃泾川以北)。学者习称安定先生。” 中华五千年网:“胡瑗(993-1059),字翼之,泰州如皋(今江苏如皋)人,一作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州)人,远祖世居安定(今甘肃泾川以北),学者习称其为安定先生。北宋儒家学者,经学家、教育家,与孙复、石介一起被后人合称为‘宋初三先生’。” 既然媒体上是两种声音,我们再看看郝先生和强先生争论的焦点。 郝先生说安定先生胡瑗的祖居不是陕西安定堡。其理由有三: 其一、郝先生历数了宋代欧阳修、司马光、蔡襄、苏东波、程颐、朱熹、文天祥等著名学者关于胡瑗的论著,无一人说明胡瑗祖籍地是陕西安定堡,说“这些人都是宋代大学者,当时的饱学之士、权威人士,而且是专为胡瑗树碑立传,是作了一番考证后的严肃之论,却无一人言及胡瑗祖籍地是宋代陕西路安定堡,那么千年之后的泰州人、南通人、子长人又凭什么说胡瑗祖上‘世居(子长)安定堡’呢?”;这样的说法倒也有几分道理,只是这些历史名人没有说在,却也不能说明胡瑗的祖籍就不在陕西路安定堡(即陕西省子长县)。 其二、他提出“今之江苏泰州、南通等地和陕西子长县言称胡瑗祖籍为陕西安定堡没有提出有力的证据和充分的理由。”这条理由勉强的很,有那么多主流媒体确认,就应该是证据,泰州、南通、子长这些小地方、小人物又会提出什么“有力的证据和充分的理由”。 其三、郝先生提出胡瑗祖先们生活的年代,陕西尚无安定堡。“最有力的反证是,明天顺五年(1462年)编修的《大明一统志》和明弘治17年(1504年)编修的《延安府志》都记载:安定‘本唐鄜州洛交地,宋庆历中,始筑安定堡,属延川县,金仍旧,元初升为安定县。”他说“宋代之庆历指公元1041——1049年,姑且按庆历中叶,即1045年筑起了安定堡计算,此时胡瑗已53岁(他只活了66岁)。也就是说,胡瑗53岁之前,陕西还没有安定堡,胡瑗的祖先在世时更没有,……祖先们如何能见到(并居住于)死后才有的安定堡呢?” 想来郝先生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宋庆历年才有的陕西路安定堡,胡瑗的祖先是一定不会住在这个安定堡的。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强先生是如何辩驳的。 强先生说:“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胡瑗的出生地—江苏泰州如皋市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因其被称为安定先生,所以后来的研究者,大都认为其祖籍在陕西安定堡。”我认为这一条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安定这个词表示平安、稳定的吉祥意思,中国地域之大,历史之悠久,叫作安定的人名、地名多的是。郝先生也提出:“‘安定’首先是一个形容词,意为‘平安、稳定’,然后才是名词,才被用作地名、人名”。 强先生从清初学者黄宗羲编、清学者全祖望修订的《四部备要》“宋元学案,安定学案”附录中提的“(胡瑗)先生世居安定,……人称为安定先生,溯其源也”说起,批驳了郝先生所说安定可以是名词、形容词的说法,说明“安定先生”之安定肯定是名词,不是形容词。我认为强先生说的是对的,安定县是之安定一定是名词。 接着强先生又用充分的事实“破解此安定与彼安定的时序差”。这才是问题症结的关键所在。 强先生说:甘肃安定郡始建于“汉武帝初年,张骞越匈奴地,通西域。其后汉得河西地开置郡县,遂于甘肃河西走廊设凉州,下辖陇西、安定等8郡。安定郡治高平,即今六盘山北的宁夏固原。”随着历史的变迁,郡县建制几经变化,所治地方也有所改变,北魏时“安定郡不再留存,取而代之者为泾州,……安定郡第一次退出版图之视野,时间长约168年。”直至隋炀帝大业3年(公元607年),将州一级改为郡,泾州改称安定郡。虽说安定再次出现于视野之中,但为时很短,只有12年时间。公元619年,大唐建立,唐武德初年即改天下郡为州,安定郡复为泾州,治所之名也改称为保定,而非安定了。 强先生最后说:“甘肃安定由郡治变为边陲小镇,再由镇缩变为乡村的里,(古代基层建制),直到完全消失于人们的视野,距胡瑗降生的公元993年,已过去了374年之久,……因此,说胡瑗祖籍是甘肃安定,不仅缺乏可靠的依据,而且有生搬硬套之嫌。” 我查了百度百科的安定郡,果然是:“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析北地郡地置安定郡,治高平县(今宁夏固原县)。东汉安定郡属凉州,改治临泾县。三国魏安定郡属雍州,治临泾县(今镇原县南)。西晋安定郡仍属雍州,治安定县(今泾川县北)。十六国时期,安定郡先后属前赵(304—329年)、后赵(319—350年)、前秦(351~394年)的雍州;后秦(384-417年)、西秦(385~431年)的秦州;大夏(407—431年)的凉州。北朝时期,安定郡先后属北魏(386—534年)、西魏(535~557年)、北周的泾州。隋开皇三年(583)废入泾州。隋大业五年,(607年),废泾州置安定郡。隋安定郡直属朝廷,治安定县(今泾川县北)。唐武德元年(618)废。” 既然在唐代安定郡就废了,事隔数百年后出生的胡瑗,其祖先居住何处,仍然难以断定。接着,我查阅到蔡襄为胡瑗写的墓志中提到了胡瑗的祖先,蔡襄在《太常博士致仕胡君墓志》中说:“胡氏世居长安,询为唐兵部尚书。其孙韬因乱留蜀(蜀,五代时,孟知祥在四川称帝,国号蜀),为伪蜀陵州刺史,蜀平归京师(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终卫尉卿,于君为曾祖。生泰州司寇参军讳修已,葬海陵。司寇生宁海军节度推官讳讷,赠太子中允,博学善属文。吕文靖公夷简尝荐其书备修国史。赠太子中允,博学善属文,吕文靖公夷尝荐其书,备修国史。君其长子,讳瑗,字翼之。” 在《泰州晚报》上载有一篇《出生海陵郡》的文章,文中也提及胡瑗的先祖:“胡瑗的远祖胡询在唐代曾官拜兵部尚书,掌管全国的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胡瑗的祖父胡修已,曾担任泰州司寇参军,掌管刑狱、纠察。任泰州司寇参军时举家迁泰州海陵。胡瑗的父亲胡讷,博学善属文,担任过宁海军节度推官,掌管军事、财务、民政,离任后因“家贫”举家迁居如皋南门外胡家庄。胡瑗便诞生于该地,后移居城内严家湾。” 《泰州晚报》的文章和蔡襄的《墓志》大同小异,说明胡瑗的近祖胡询曾居长安,是唐末期的兵部尚书。那么为什么胡瑗要号“安定先生”呢?既然号“安定先生”,必然和安定有关。到底那个是此安定,那个是彼安定?在穷追历史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我从胡氏宗谱中找到了一点线索。在《蚌埠司马庄胡氏宗谱》(后面简称为《胡氏宗谱》)中,发现了胡瑗的名字。 《胡氏宗谱》中说:“据史书记载,隋时,安定胡氏有一支迁住河南新蔡,并发展为大族。宋时,安定胡氏又有一支迁至泰州如皋,出现教育家、理学家胡瑗,世称安定先生。其后人散居江淮一带,主要有如皋、乌程、海陵、兰溪、吴兴、新安、淮阳、金华、凤阳等分支。” 《胡氏宗谱》的第三章第一节,《胡氏源流史略》中写道:“安定出现最早的胡氏名人是汉代的胡建。胡建,胡公满后裔,河东(今山西夏县)人,汉武帝时任守军正丞,继任渭城令,后官至安定太守,为政清廉,名声大振。” 在一篇《胡姓略考——天下胡姓出安定》中也说:“安定成为胡姓著名的郡望是在两晋时期,据《元和姓纂》记载,西汉时胡建始居安定。胡建曾任安定太守,“出门名户,占系陈国”,就是陈国胡公满的后裔。东汉时,太尉胡广为安定人。三国时,魏荆州刺史胡质为安定人,其子胡威为青州刺史、平春侯,又迁居淮南。安定胡氏历经两晋,世代官宦,权倾朝野,由此安定胡氏名闻天下,安定胡氏成为天下胡姓最为显达、最庞大的一支。” 汉代时候,才刚刚开始设立安定郡,地址在现在的宁夏固原,陕西安定堡那个时候肯定是没有的,况且陕西安定的最高称谓是安定县,没有太守,所以这里所说的安定应当是安定郡而非安定堡,是甘肃安定郡,不是陕西安定堡。 在《胡氏宗谱》里还说:“三国胡质,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官至荆州刺史,封关内侯,卒谥贞,其子胡威,官至徐州刺史,司马炎特欣赏他,封平春侯,卒谥烈。父子因仕宦原因,均居葬安定,后人发展为世家。到了西晋胡遵,安定临泾人,官至车骑将军。他有六子,都很有才能,而最杰出的是胡奋,随晋宣帝司马懿征辽东,以功升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后官至镇南大将军。胡遵长子胡广官至少府,其子喜,凉州刺史。三子胡烈官至秦州刺史,其子士元也为部将。祖孙三代,相继在朝中为大将,是世家将门,遂为望族。胡奋之女胡芳,为晋武帝司马炎贵妃,受宠爱,地位、待遇稍逊皇后。史留“胡嫔争樗”的典故。到了南北朝,胡遵的后裔胡国珍,官至雍州刺史,骠骑大将车等,其女胡太后,宣武帝元恪的妃子,孝明帝元羽的生母。她临朝听政,权倾朝野,成为历史上颇负盛名的胡太后。胡氏家族,也从此成为南北朝时期最显赫的家族。胡遵以后安定胡氏有着长达几百年的显赫历史,安定被当作天下胡姓的郡望和堂号,被胡氏子孙引为骄傲,也是很自然的。” 接着我在网上试搜“安定胡氏”,得到“安定胡氏,得名于安定郡。三国时魏国车骑将军胡遵为安定临泾人,子孙有镇南大将军胡奋,将军胡烈,秦州刺史胡渊,晋武帝贵嫔胡芳。南北朝时期,有北魏司徒胡国珍,北魏宣武灵皇后胡充华,后有雍州刺史胡僧洗,泾州刺史胡宁,徐州刺史胡虔,陇东王胡长仁,赵州刺史胡长粲。安定胡氏作为曹魏、西晋、北魏、北齐皇室的功臣与外戚,保持门阀族望长达几百年的时间。” 这种叙述与《胡氏宗谱》中所说的基本是一致的。从这里不难看出:胡氏自汉代住入安定后,自两汉、三国便逐渐发展壮大,到两晋、南北朝时是十分兴旺的,特别是南北朝时,男丁封候入将,女士为妃为后,可谓显赫一时。上面所说的只是权倾一时的高官,至于那些中下级官员应该是遍布全国,这也应该是安定胡氏兴旺发达,分布很广的一个根本原因。也可以初步认定:胡瑗就是甘肃安定郡起源的安定胡氏。由于安定胡氏在历史上的显赫兴旺,后来的胡姓人都引以为自豪,也应该是胡瑗称为安定先生的原因。 这种说法在《胡氏宗谱》中也得到证实。原来胡瑗是安定胡氏的第六十七代子孙。 胡氏之人尊胡公满为开族鼻祖,《胡氏宗谱》中写道:“我中华胡氏,姓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先人的谥号。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陈胡公满者,虞舜之后也。’唐人林宝在《元和姓纂》中亦云:‘胡,帝舜之后,胡公封陈,子孙以谥为姓’。文中胡公,姓妫名满,是帝舜的三十四代孙,周文王的乘龙快婿。西周初期,被周武王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建立侯爵陈国,以祀虞舜。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称胡公满。”满便为第一世。胡瑗的先祖,在唐代为兵部尚书的询公为第六十二世。为了证明其真实,我将几代人的资料都复制在下面,以供参考。 六十二世 询公 幽贞公之子,字好问。唐懿宗咸通十四年举进士,为中书起居舍人,累官四门博士,国子司业,崇文馆学士,吏部左侍郎转兵部尚书。生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岁次戊辰,殁于后梁太祖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岁次壬申。寿六十五,葬陵州汉川县龙泉山。成都辛昂铭其墓。妣路氏,江南节度使路严之女,生子一:禹谟。 六十五世 修已公 韫公长子,字元德,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岁次甲申,殁于北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2年),岁次辛丑,寿七十八,葬如皋县南十里官路东。妣霍氏,赠县君,生子二:讷、诚。后汉高祖乾佑元年(公元948年),岁次戊甲为阳羡主簿,后周太广顺二年(公元952年),岁次壬子,升海宁司寇,参军,因年事已高,不胜政务,奏准解绶。归隐如皋马塘河南守司,遂卜居焉。 六十六世 讷公 修已长子,字存仁,号野溪。生于显德四年(公元957年)岁次丁已,殁于大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丁卯。寿七十一,葬附考塬。妣陈氏,封海宁县君。生子三:瑗、璠、珣。女适王。举进士北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乙酉,为工部员外郎,后谪宁海君节度推官,遂不仕。好学不倦,为文汪洋宏肆,诗尤精妙,所著有《鹤溪集》十卷,《孝行录》三卷行于世。僻居县治西南十里许,置田亩环绕庐舍,安定胡氏庄名始此。子孙世居之,后子贵赠太子中允。 六十七世 瑗公 讷公长子,字翼之,门人号安定先生,生于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农历四月初八),殁于宋仁宗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农历六月份初六日,葬于乌程(今湖州)何山之原,如皋有其衣冠冢。妣王夫人,封长安君,生子三:志康、志宁、志正。历任太子中允,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国子监直讲,赐绯衣银鱼,以太常博士致仕,谥“文昭”。 在明《越国武庄公胡大海之世系图谱》(简介)中也看到相同的介绍:世序 名字 衍生简介 62 询公,字好问,幽公之子,生子:禹谟 65 修已公,字元德,韫公之子,生子二:讷、诚 66 讷公, 字存仁,修已公之子,生子三:瑗、璠、珣 67 瑗公, 字翼之,讷公之子,生子三:志康、志宁、志正 在《胡氏安定堂世系表》中也有完全相同的记载,这里就不一一缀述了。 从《胡氏宗谱》中对瑗公的记叙:瑗公“字翼之,门人号安定先生,……历任太子中允,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国子监直讲,赐绯衣银鱼,以太常博士致仕,谥‘文昭’。”说明这个“瑗公”就是我们所说的“安定先生胡瑗”。他的祖先居住在甘肃安定郡。 在网上有一篇《胡姓略考—天下胡姓出安定》的文章,内中说的非常直白:“安定即泾州,泾川是安定郡、泾州的治所。虽然安定郡在西汉初治高平(今宁夏固原),但在东汉己迁至甘肃泾川,从此就一直未离开泾川。另外,临泾也在甘肃泾川。所以,泾川占尽了安定郡、泾州无尽的历史风光,泾川在当代也成了安定郡、泾州的代名词。” 所以说胡瑗就是安定胡氏的子孙,安定胡氏所说的安定是甘肃泾川,那么胡瑗的祖籍也就是甘肃安定郡,即现在的甘肃省泾川县。说胡瑗的祖籍是陕西省子长县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信息提供;胡本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