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381阅读
  • 0回复

[网络转载]胡适与婺源历史上的回皖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8-22

    唐开元二十四年(740年),割休宁之回玉乡和乐平之怀金乡建置婺源县,设治于清华,隶歙州。中和二年(882年),县治从清华迁至弦高镇(今紫阳镇)。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婺源隶属徽州。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九月划婺源归江西省,三十六年(1947)八月婺源又划回安徽。1949年5月1日,复隶江西,至今。婺源划归江西后又归安徽这段经历,称为“回皖运动”,胡适在这场运动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民国二十二年二月六日,蒋介石兼任“江西剿匪总司令”,在南昌设置行营,以统一指挥进攻红军。次年六月,蒋为了推行“剿共”战略方针,以“婺源僻处山陬,层峦叠嶂,匪薮难除,为便清剿起见,议将婺源划归赣辖”为案,提交行政院一六六次会议通过,并行文饬皖赣两省。消息传开,无疑投石水中。婺源各界人士纷纷上书县府,要求免划江西,徽州驻外同乡会等也运用各种舆论工具,要求政府收回陈命。请求免划运动,历时数月各方虽然竭诚尽力,但仍无济于事。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八月,蒋介石在南昌行营署名行文,令婺源县政府“无条件执行”,9月4日,婺源正式由江西省政府接收,从此,脱皖归赣。在浙岭以北的婺休分界地——分水村口,立下了一块“皖赣分界“碑。
    归赣其间,吁求归皖之声不断。旅沪四团体登载“紧要启事”,声称不随政今而左右;旅京同乡会向国民党五中全会呈送请愿书。当时,陈述“请求回皖“的理由主要有:一、行政方面,婺源隶属徽州的历史由来已久,民情习俗等方面与徽俗一脉相承;二、军事方面,”剿匪”不限于省界,未尝因不属赣辖而岂能胶柱鼓瑟;三、经济方面,婺源徽民多商于外,婺商及徽商之一大支柱,拆其柱必将塌其屋,商人在外埠均有同乡组织互存共保,如分裂,则既不利徽商,也无益于婺商;四、文化方面,婺与徽同受诸先贤道德之熏治,精神文化与之合流,改省隶即有损历史文化之殊誉。虽经各方奔波,但其效甚微。一晃过去十余年。1946年6月26日,国民大会筹备委员会代电致婺源县参议会“三十五年四月,民愿字第65号代电奉悉,关于呈请将婺源划回安徽管辖一案当存,候国民大会开会时移请大会秘书处核办,特此布复”。于此,看来早已萌灭的希望又一次被点燃起来了。紧接着,婺源县参议会召开回皖事宜座谈会,作出了4项决议,其中有派代表上京请愿,联系国会代表中安徽籍者,组织“回皖运动委员会”等事宜。回皖运动又一次躁动起来了,由此,索出了一位有名的人物——胡适之。
    当时,胡适闲居在家,但对婺源划归安徽一事甚为关注,也曾为此出谋献策,奔走四方,但无奈“总裁”决意“孤行”,他一介“书生”,终难成大事。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十月下旬,婺源推选县教育界老前辈江植棠到京游说,他也就此拜访了胡适。江植棠拿出县“县回皖运动委员会”的宣言就教于胡适,胡适看后,对江植棠说“你们的宣言写得很全面,参回皖从行政、经济、文化、历史等关系上作文章,想得很妙。我没有什么意见”。江植棠又敦请胡适在国民大会上对“回皖”一事予以呈诉,胡适对他说,“我一人料有天大本事,也难成大局,我看你还是将我们同乡都去拜访一下,到时候,我们一起见机行事,你看如何”。江植棠连说极是。旋即,江又对胡说,他有很多同乡都是闻其名而不识其人,问胡有何办法?胡适见此,即拿出笔墨,说一人问一人,如不认识便写上一函,以便江与之通融之用。江植棠拿着胡适的便函,拜访了在京的徽藉名流,请他们到时帮忙活动。
    在江植棠京城游说之时,婺源县举行了游行活动。数千人扛者“婺源回皖运动大游行”的旗帜,呼喊着“我们要回安徽去!”“到安徽去,快到安徽去!”等口号,先到县政府要求县长将下情上达,然后,穿街过巷,蛊惑人心。和游行同时,婺源回皖运动委员会以“为吁请将婺源划回安徽管辖,以解民困”为由,致电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国民大会等上峰。电文言:“人穹仅本,常怀回皖之思,痛动呼天,冀邀上苍之春”。之后,又由县参议会和旅外同乡会推选的请愿团代表程需羽等到京,分别向国民党政府呈文请愿,表示不达到回皖目的决不罢休。当时《中国日报》、《大公报》、《首都晚报》均以“婺源回皖运动,推选代表晋京请愿”为题予以报道。
    在国民大会召开前的一天,国民大会安徽籍代表61人在胡适公寓内聚会,大家对婺源回皖一事均表支持。江植裳将由他亲撰的请愿书交给大家修改,同仁一致公推由胡适乔正,胡适也不推辞,当即挥毫修改了一些词句,最后胡适带头署名,其他61位代表也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国民大会于11月下旬召开。11月20日,县内及旅外同乡组织等又掀起了回皖运动的新高潮。全县罢市罢工罢课,组织游行示威,召开民众讲演会,缕叙历史,以示请愿。各旅外同乡会等组织群众响应,纷纷上电中央国民大会、参政会、行政院、内政部,要求会议尽快解决回皖问题,以了徽民之大愿。一片呼声,越来越高,也传到了蒋介石的耳朵里,他令手下人去了解调查此事,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在这紧要关头,手下人送上了由胡适博士亲自上呈的“婺源回皖之请愿书”:“国民政府主席蒋  行政院院长宋  内政部长张  均鉴:窃查婺源县自唐代设治即隶徽州,与徽州属各县,夺理形势上,则山河连贯,宛若唇齿之相依;在经济上,则互相利济倚赖,时为密切;举凡人情风俗,六县莫不相同。而先贤朱晦庵、江慎修,又为中国思想学术之宗师。故皖人之视婺源,犹鲁人视曲阜,精神联系,无可拆离,中枢襄年,为便利剿匪,将婺源划归赣辖,十余年来,该县同胞因赣政设施诸多插格,深感不安。历年迭经请求返隶皖省,不下百数十次之多,祗以剿匪与抗战尚未结束未邀准允。兹当本会开幕,该县人士及旅外团体与省县参议会,纷纷呈请准予划回皖省管辖等由。代表等婺源思归皖省心切,凡属皖人靡不同情,虽地方配隶,中央自有权衡,而民意所趋,政府以应重视,除分电国民政府外(除分电国民政府、行政院),谨此陈请,伏祈俯顺舆情,准予仍将婺源县划回安徽,以慰民众,无任企幸。“
    上面有胡适衔领衔签的62位国民大会安徽籍代表的名字。
    此书言情恳恳,论理凿凿,对回皖运动起了绝对作用,而胡适所起的作用则更为重要。终干有了答复。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十二月六日,国民大会秘书处以“国秘字第022号文,复江植棠。敬复者,接准10月31日大函,附送“为请划婺回皖”上国民大会书一件均敬悉。业经报告主席团,并将原件函送内政部办矣。相应复请查照为荷。此致
    江植棠先生
    国民大会秘书处启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十一月二十三曰,内政部以“方一字0236”函复胡适全文,
    适之先生并转国民大会安徽代表诸先生勋鉴:    
    展奉大牍,承示赣属婺源县划还皖省各节,敬悉一一,除饬司详加研究,并拟派员实地查勘以便处理外,特先奉复,并颂仪祯。
    张厉生拜启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二月,内政部将派员查勘的决定电告了安徽省政府。在此还要提到一位人物,他和胡适之一样,在关键的时候助了回皖运动一力。他就是冯玉祥将军,当时身为安徽旅苏同乡会理事长,得知回皖一事有消息后甚为高兴,特致函给内政部派往婺源视察的杨秀岩,电文摘录如下:
    (略)内政部杨视察秀岩勋鉴:婺源划为皖治.民意所趋,敬祈俯顺民意,转陈中枢,赐早实现,无任盼祷。
    安徽旅吴同乡会理事长冯玉祥率全体同乡同叩
    杨观察一行带着内政部的手谕和冯玉祥的致电上路了。在杨观察一行的必经之路上,婺源安排了一队队扛着旗子的队伍,准备了鞭炮、口号,口号中有“请杨观察准我们回安徽去!”“不到安徽誓不罢休”等不少激昂之语。在途中的村子里,男女老少经过训练,等观察一到,便全部跪下,诉划赣之苦,陈回皖之情。屠店门上挂上写着“放下屠刀,立回安徽”的青布,学校门外墙上贴着“放下书本,争取划回安徽”的标语。各家各户的门前,都摆设香案,有的还在两旁点燃大红蜡烛,鞭爆之声不绝于耳。更为滑稽的是,有人还以《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调高唱《回皖进行曲》:“起来,不愿作江西的人们…婺源民众到了最痛苦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努力争取皖……”。婺源的许多大街小巷、屋前房后还悬挂一副副对联:“忍痛难言历十四年隶赣,同声相应合念万人回皖”;“黄山白岳钟灵秀,赣水星江不合谎”;“婺水入口,誓不逆流会章赣,人心思皖”,真同大旱望云霓”等等。
    4月1日上午10时,杨观察召集皖、赣两省代表等在茶联社召开座谈会,交换意见。4月2日上午,婺城全体民众在公共体育场“回皖台”开欢迎大会。会上,杨观察讲了话,他说一定把“万众同心齐回皖”的心情转达给上面,表示“本人绝对达到各位的一片欲望”。会后,杨对县里的乡坤学士们说,这次如若真能回皖,还是胡(适)博士的一大功勋啊!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八月,婺源奉令划回安徽。16日,两省正式办理接交于续。婺源历史上的这场“回皖运动”终于落下了帷幕。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