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9734阅读
  • 29回复

[本网原创]西递旅游发展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5-19
作者:胡时滨

    十一年前的五月,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先生莅临西递参观,并亲笔题写下:“这是一次伟大的经历,赞赏你们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所做的一切。”安南用英文写完题词后,他的夫人拉格尔格伦自告奋勇拿起毛笔,用中文写下“安南”的签名。
    安南先生为何对西递村赞誉有加,西递村的旅游经历哪些艰难的探索。


    四年前,笔者曾应西递旅游公司所聘,撰写了《西递发展之路》一书,从现今开始分三十章予以披露。
西递旅游发展之路
引子

    五月江南风光美  安南探访西递村
    五月的江南,雨雾和山岚迷蒙了田园的妩媚。
    五月的江南,石榴和紫薇导引着初夏的风情。
    五月的江南,黄酒、肉粽和龙舟载来了悠久民俗的凝重。
    在这个迷人的季节,黄山南麓的西递村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科菲·安南和夫人娜内·拉格尔格伦。
    年近七十的安南,1938年4月8日出生在非洲西部加纳共和国黄金海岸腹地的省城库马西的一个名门望族家庭。1996年12月17日,第51届联大任命安南为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2001年6月续任,任期至2006年12月31日。在担任秘书长期间,曾因1998年赴巴格达进行斡旋,化解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2001年10月,获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安南对华友好,任期内曾多次访华。2006年5月正式访华期间,亲临黄山考察游览。徜徉在黄山小径上,他频频用中文向游客问好,称赞环卫工人“了不起”,夸赞黄山在环境保护方面有许多“好点子”。他还欣然为黄山北海慧明桥附近的一棵黄山松命名为“雨伞松”,提笔用英文写下了“雨伞松”,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也许安南更加关注的是,次日将要进行的对西递村的考察活动,这不仅仅是因为在2000年11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联合国的秘书长,自然应该了解自己家底的规模、特色、意义、价值,特别是几年以后,西递村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方面所做的探索——
    2002年6月17日,联合国曾收到西递村全体村民所发的一封呼吁保护世界遗产的电子邮件。
    当即就曾嘱咐联合国所属的公共咨询处回电表示感谢:感谢西递村民“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递列为世界遗产所做出的反映,特别感谢你们明天(星期四)在牌楼广场举行的签名聚会,感谢你们为保护这一新的世界文化遗址所做出的承诺,也感谢你们承诺‘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与作为联合国秘书长的他,奔驶于世界各地,应急处理热点,协调矛盾,平衡关系,而对于一个小山村,如何在传承历史文明的同时,创造美好未来,他一直关注,并抱以深深的祝福。当年在联合国公共咨询处对西递的回函中,工作人员他根据他特别的祝福,加上祝西递村民幸福快乐的字样。
    呼唤世界和平,共创人类未来,“使联合国更接近人民”,是他这个秘书长肩负的最大责任,如今他就将在举世闻名的黄山脚下古黟西递村,寻找他的希望与梦想。

安南在黄山(照片选自网络)

    安南一行从黄山风景区乘车前往西递途中,陪同的客人再次说起秘书长曾经给西递村村民回信的事情,内容是感谢该村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11月30日将西递列为世界遗产所作出的反应,感谢村民为保护这一新的世界文化遗址所作出的承诺,也感谢村民承诺“保护世界遗产,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车队在盘山公路上疾驰,窗外一丛丛映山红热烈灿烂,安南迫切期望寻求答案的心情越发急切起来。一个个山丘连绵天边,一座座山崖耸立如壁,一条条山溪清澈绚丽。蓝天白云之下,白墙黑瓦的古民居村落,景色如画。
    安南沉默了,只是眼睛张得更圆……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黄山西海饭店为安徽黄山题词:
    访问黄山是一次独特的经历,南妮和我肯定将会再次重游。
    谢谢你们。
科菲.安南
2006年5月20日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5-21
西递旅游发展之路(一)
    安南一行抵达西递村是2006年5月21日的上午10时40分。一下车,中共黄山市委时任书记王启敏就通过翻译告诉他,写信的西递村就在眼前,眼前的广场就是当年村民聚会签名的地方。
沐风栉雨牌楼在  辉煌历史惊洋人
    安南夫妇一下车,就被耸立在西递村口的牌楼吸引住了。

    翻译在一旁赶忙把导游的介绍告诉客人:
    这座牌楼建于公元1578年,也就是中国的明朝万历六年间,也就是徽商兴盛的时期。

安南在西递(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安南秘书长沉默了,倾听导游的讲述。因为他明白,同一时期,自己的祖国加纳虽然也在进行商业贸易,但因为从15世纪开始,就已经沦为殖民地,成为欧洲列强不断争夺的一块“肥肉”。1471年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加纳海岸,随后,荷、英、法等国殖民者接踵而来。他们不仅劫掠这里的黄金,还有象牙,并把这里作为贩卖黑奴的据点。
    而包括西递人在内的广大徽商,正在东方大陆,营商行贾,富裕程度号称华夏半壁江山。这座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设计科学,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显赫地位的象征。
    西递村的兴衰确实与胡氏家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别看西递地处皖南大山当中,他的历史却格外辉煌。这也是一个安南熟悉的类似法国大文豪伏尔泰改编过的“赵氏孤儿”的故事——
    据胡氏宗谱记载,西递胡氏原本唐代皇族的后裔。公元904年,唐昭宗李晔受梁王朱温的威逼,被迫从长安迁都洛阳。仓皇之间,到了河南陕州,皇后何氏生下一个男孩。李晔深知此去洛阳凶多吉少,于是命令何氏将婴儿用帝王衣服包裹起来,设法藏匿民间。当时,歙州婺源人胡三正在陕州做官,为了替李晔分忧,胡三便丢弃官职,接纳下皇子,悄悄潜回了大山深处的家乡婺源。李晔到了洛阳三年后,朱温篡位,自立为梁朝,李晔一家全部被杀,唯有逃离虎口的皇子幸免。而在婺源,胡三将皇子改姓为胡,取名为昌翼,昌是吉祥平安,翼为翅膀,意思是平安地飞离了虎口。
    后来,胡昌翼长大成人了。知晓了自己的身世,也许因为极想报仇雪恨,却苦于条件能力远不能及,也许懂得高处不胜寒,再也不愿意铤而走险,他选择了一条韬光养晦,耕种垄亩,研究经学的人生道路,一辈子再也没走仕途,只是娶妻生子,终老婺源。他也没有将自己的姓氏改回去,而是沿用了胡姓。也许在他看来,自己承接的平民姓氏更有安全感。
    西递胡氏祖先的这些思想观念,与安南先生主张的停止暴力冲突,以政治对话化解矛盾,反对以恶制恶的思维不谋而合。倾听着介绍,安南的眼睛越睁越圆。
    自此以后,徽州姓氏当中出现了很重要的一支,那就是“明经胡”,也即“假胡”。一直到胡昌翼五世孙的时候,其中一支由婺源转到了西递安居。可见,胡昌翼是西递胡氏的第一世祖。
    西递就这样诞生了,它有了自己的历史。
    在春天的云雾亲吻下,黟县青大理石构建的古牌坊显得格外古朴而厚重,倾听翻译过来的关于西递村的悠久而神奇的历史,秘书长越发迷茫而神秘。他抬头看天,白云在漂游;环顾四周群山,翠峰显得格外青绿,充满生机。一幢幢民居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地域风情在如此突出的古老村庄,在人居环境如此和谐发展的地方,安南越发感到有无数的谜在等待他读探访。

安南参观西递瑞玉庭(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西递村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无不令世人叫绝——
    构思巧妙的村落设计:西递村选址巧妙,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利用围合平原、流动的河水和丰富的山林资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得村落的选址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相适应。以山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建构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聚居空间体系,既为村民创造了浓郁的田园生活环境,也为商贾、仕途之士退隐田园、放啸山林营造了理想的环境。村子布局考究,聚落形态完美,着意模拟有船型意义的图案,村头七哲祠象征眺台,旁有大树象征桅杆,祈求亲人在外行商一帆风顺。
    风格独特的民居建设:西递村存有明清民居300余幢,保存完好的有124幢,这些古民居风格独特,造型优美,大量的砖、木、石雕等艺术佳作点缀其间。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令人叹为观止,有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之誉。
    内涵厚重的祠堂、牌坊:徽州古村落多祠堂、牌坊,它与古民居一起并称为徽派建筑三绝。明清两代西递村共建有34座祠堂,现保存完好的有追慕堂、敬爱堂、迪吉堂等。村前原有十三座牌楼,现虽只剩下胡文光刺史牌坊,但无论造型只科学还是构造只精美、传神之威猛,均为国内所罕见。
    独具匠心的水口园林:水口园林是徽人自己的创造,是徽州园林的代表。她结合徽州地区多山多溪的天然条件,依附优美的的自然环境和地方风水习俗,溶自然风光与人造风景于一体,独成体系,别具特色。与恢宏的北方皇家园林及封闭精巧的江南私家园林所不同的是,水口园林是一种开敞式的公共园林,古徽州随处可见,体现徽州先民在特定地理环境下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相地构屋和就地取材的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
安南在西递

    浓厚馥郁的乡土文化气息:东晋名士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之境以及那种悠然而居的代表士大夫心境的田园耕读生活,在西递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今天,这些古村落仍然生活着胼手胝足、躬耕陇亩的村民。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无一不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素有桃花源里人家的美誉。西递可以使人们从现代都市的喧器中走出来,进入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古老空间,去感受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恬静、纯朴、和谐的自然情调,从审美的愉悦中得到心灵的满足,在悠闲的漫步中,领略东方文化的独特神韵。

    联合国秘书长来到我们村子的消息,不知什么时候迅速在传播出去了,村民们聚集到了村口,自发欢迎来自联合国的朋友。
    徜徉在西递村古街深巷,安南惊讶西递的历史,更佩服中华文化的悠久灿烂。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5-21
西递旅游发展之路(二)
    徜徉在西递村的大街小巷,不知道安南先生有没有注意到脚下的青石板,也许他还没有机会听到“青石板上摔乌龟”的民谚,当然更不会体味到谚语背后所包含的令西递村民不堪回首的心酸……
创业艰辛守成难  西递曾经穷叮当

    1949年的春天似乎格外暖和,油菜花也格外鲜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清澈的虞山溪,把两岸的油菜花滋润得格外灿烂。
    晨雾,像多情的少女,舞开巨大无边的白色轻纱,将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河流、道路和村庄罩得个严严实实。山路上,人面对面走来,直到四五步远才能看出个大概。茫茫无边的白雾,正是油菜花盛开、早稻秧苗成长的雨露。偶尔,远处传来一两声布谷鸟的叫声,格外清晰、鸣脆。
    在这美好的季节,一则喜讯从西递镇虞山溪畔的珠坑村文叙祠堂传了出来,黟县人民政府在东文乡珠坑村成立了,西递作为皖南革命老区之一,终于有了自己的人民政府。
    同年4月29日黟县和平解放。
    在一阵阵的鞭炮声和锣鼓声中,西递村和全县人民一起废除保甲制,建立乡人民政府,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继而进行土地改革。在日后进行的行政区化调整、义务兵役制改革、合作化运动,以及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运动中,西递村都走在前面。
    然而频繁的运动,并没有实现所宣传的共产主义早日到来的美好理想,相反随着公社食堂的解散,原本用以填饱肚皮的食物越来越缺乏,以至于吃了上顿思量下顿。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1年10月发表的《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白皮书披露,至1978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仍有2.5亿人。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没有脱离贫困的帽子,西递村尤其。
    黟县地处皖南山区腹地,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加田园”的说法。与县内其他乡镇不同的是,西递村不仅土地稀少,人均不足一亩地,而且因为土质呈碱性,种植的水稻、小麦都很难高产,一般也就是两三百斤的亩产。甚至于其他地方盛产的山芋,西递村也很难繁殖和栽种,需要到外地购进。

西递全貌(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西递村老人回忆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不少人都提到那时侯西递大队和各生产队头头脑脑的主要任务就是到县城郊区二都的江村、林村、蓬厦村,以及四都星火村等产粮区,洽谈买粮事宜。以至于最后形成,西递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本村的好小伙子的结局。
    出去借或者用西递盛产的石灰和柴火出去调换粮食,稻米并不多,番苕山芋倒不少。新鲜和煮熟的番苕甜甜的,味道好,吃了有饱腹感,但不禁饿。而且长期吃,顿顿吃,吃到后来,吃得反胃,吐酸水。主食紧缺,菜肴更少油。几乎天天吃煮白菜、煮萝卜,没有一点油星。越吃肚子越空,不管吃什么东西,很快肚子就饿了。
    人饿急了,凡是能塞到嘴里的到东西,都向嘴里塞。有人用笼子打老鼠腌起来吃,还有捉蚂蚱、麻雀烤了吃的。但人都没有的吃,鸟雀野兽也越来越少,打牙祭的机会越来越稀罕。
    饿得没办法,全身浮肿,连鞋都穿不上,弯腰都困难。肚子饿了就靠喝水填充饥饿感。因此小便特别多,一个晚上要起来七八次。
    村子里的胡晖生老人,曾经著文回忆道,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中,农民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又迅速地实行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度,村子变成了西递生产大队,大队下面设了生产小队。各家各户响应党的号召都把家里的铁锅砸碎上交大队,用来“大炼钢铁”支援国家建设。生产队建起了集体食堂,村民们全部去 “吃食堂”。“大跃进”那年,地里大丰收,大家感到粮食多得吃不了,都忙着去“炼钢”,来不及收割,不少粮食就浪费在地里了。各级组织都豪情万丈地要“放卫星”,小麦、水稻等亩产超“万斤”,开始了严重违反科学和自然规律的盲目蛮干。第二年,大自然对人类违反规律的胡来给予了残酷的回报,粮食大幅度减产。因粮食缺乏,生产队的集体食堂终于办不下去而散了伙。随即,建国以后最困难的一段时光开始了,到处都是孩童挨饿的啼哭声,到处是羸弱的行乞者。农户家中的粮食吃光后,吃蔬菜和番芍藤,地瓜叶和番苕藤吃光了就去挖野菜,野菜吃光了,采集嫩树叶来吃。开始吃榆树叶,还能勉强吃下去,到后来一些根本不能吃的槐树叶、柳树叶也用来充饥。因为食用了不少不能食用的树叶和野菜,不少人得了病。至于因营养缺乏而患水肿病的人那就更普遍了。
    据西递村党支部和村委会2006年编辑《西递村志》时的调查,小小西递村,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因挨饿患病等非正常死亡的人竟然有七十多人。
    西递村盛产的是石灰,石灰是那个时代西递的不少生产队唯一能够变卖货币的商品,以至于最后祖上建设的房子,一幢一幢被拆毁;祖先建造的牌楼,一幢一幢被推倒。其大理石石库门坊等石材均被用来烧成石灰,然后变卖,或者用石灰去调换粮食。结果房子越拆越少,树木越砍越稀,西递村民的生活越来越苦。
    西递旅游总公司总经理唐国强曾在西递村当过32年的生产队队长,他至今仍然记忆犹新的是,因为生产队分配的粮食只够吃半年,作为队长,每年最重要的事情是到处去借粮。
    当时,整个西递村不少人家过的几乎是“吃的活蛆腌齑(按:腌菜),穿的露絮破袄,睡的麻杆床铺,住的漏雨老屋”,有句谚语,形容西递村状况的是“青石板上摔乌龟——穷得响叮当。”

全国政协副主席安子介在西递(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7-05-22
西递旅游发展之路(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安南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课程进修结业,回到联合国日内瓦从事行政性事务管理。两年后,调到埃及从事维和行动,担任那里的民事长官。对安南而言,70年代是完全动荡不安的。往往是他刚到一个地方,马上又要奔赴另一个地方了先后搬了13次家。
    同时期的中国也正面临着重大转折,西递也正面临再次的涅槃新生。

先办石雕再找水 苦苦探索致富路
    1978年北京的隆冬,尽管天气依然阴霾,但此时的中国,到处都充满匆匆的脚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同时期,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严金昌等十八位村民,在一间茅草屋中黑乎乎的灯光下,在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上摁下手印,催生了中国社会一场广泛而深刻地社会变革——改革开放。这份极具历史意义的材料,如今被北京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
    “二十世纪末实现现代化”这个中国人苦苦追寻的梦想,就象地平线上缓缓升起的朝阳,把即将到来的1979年春天渲染得格外灿烂。古老的中国再次释放出青春的活力。
    西递村虽然也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因为田少人多,特别是计划经济的束缚,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递人还是端着金碗讨饭吃。
    尽管人们梦想着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历史还在沿着固有的惯性滑行着。
    西递村民,一天又一天仍旧龟缩在祖先留下的古民居当中,祈盼阳光能够早日透过天井,照亮人们的心灵,以便能真正露出舒心的笑容。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在抒情诗《西风颂》中曾预言“冬天来了,春天还回远吗?”
    1979年7月15日,黄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游客,他就是具有75岁高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先生。这位耄耋老人不仅徒步攀登上黄山,而且留下了著名的“黄山谈话”。
    他说,“你们这个地方将是全国最富的地方,黄山就是你们发财的地方。”30年后,邓小平“黄山谈话”被认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之纲,对新时期旅游事业的兴起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而黄山也被赋予了“开创中国现代旅游业先河”的意义。


邓小平考察黄山留影(选自网络)
    虽然邓小平的黄山讲话,当时并没有广泛传达,也很少人能真正理解这些讲话对于中国,特别是对于旅游发展的意义。但是,至少在西递,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仅仅依靠几分薄田是过不上富裕的生活的。
    但致富的道路在何方?村委会带领大家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和实践——
    人们的眼光首先注意脚下的石头:大理石是西递的特产,这种石头坚硬而且细腻,不仅适合修桥铺路,而且适宜用于石雕。不仅广泛运用于西递村的建设,而且在徽州大地几乎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村里筹办起了石雕厂。为了办厂,村里派唐国强和查天福两人外出采购设备。当他们乘坐着叮叮当当的班车,连头发都变成“白毛女”,一个个鼻孔都塞满灰尘。一个厂厂求爹爹,喊奶奶,好不容易谈好价格准备成交,却发现随身所带货款不够,几经交涉供货方坚守自己的利润不肯降价,又不肯让他们先带走设备再付余款。无奈之下,他们只好乘供货方不备,除留了俩人的返程车票钱外,丢下所有钱款,扛起一百多斤重的设备,一口气跑了十几里路。回来以后,他们为自己的幼稚和草率感到可笑和不该,赶快为对方汇去了不足的货款,并表示歉意。
    办大理石厂,就必需花费巨资聘请师傅,外来的和尚经念得到底如何,还不得而知。即使企业产销两旺,创下利润,也多下了少数人的腰包,恐很难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要将大理石开采出来,再用机器切割成板材,易破碎,成品率太低。
    果然大理石厂没有多久就陷入了困境。
    就在人们庆贺新春佳节的时候,村里的带头人又沉浸到思索当中……
    就在这年的梅雨季节,西递人又开始将创业的眼光转到“水”的上面。
    西递自古缺水,尽管村子群山环抱,峻峰高耸,但因为地处源头,地表流经缺乏涵养,如果天不下雨,村子当中的前边溪、后边溪与金溪很快就断流。
    但西递村并不乏地下水。前人开凿的几个大石窟,已经普遍浸透地下水,深得发绿,既清澈,又丰富。能不能加工成矿泉水推向市场。
    先干起来再说,专程派人用瓶子装了几瓶从石窟中精心取出的矿泉水,上北京托人鉴定。
    一行人专程选中火车当中的慢车,为的是省钱。一分一厘都要节省着花费。慢车上的午餐几角钱一份,大家爱也舍不得买,几个人用袋子装了一包从家里带的木头果,倒了一碗开水就着吃,算是午餐。晚上到了合肥,到自己亲戚家搓了一顿,算是加餐。
    就这样,再去北京,前后一星期,就这样混过来了。
    鉴定结果,符合矿泉水的标准,不少指标还优于市场标准。
    几个人很兴奋。可是没有等他们从兴奋中转过神来,便又陷入深深的苦闷之中:
    建设一个年产上十吨的现代标准的矿泉水厂,仅前期设备就要投资数十万元,还有聘请专家的费用,质量检测与卫生设备的投资,没有上百万运转不起来。
    这对于一个连肚子都没有完全填饱的贫困村子来说,如此巨额投资,无异于痴人说梦。
    正在西递人为致富绞尽脑汁的时候,一天下午,西递村来了一个普通的女子:何红雨。她的身份仅仅是清华大学的研究生,说是到这儿来进行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的考察撰写工作的。
    也许谁也不会想到,何红雨的到来,会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但依旧贫穷的村子带来翻天覆地巨变的希望。
    当时的西递村既没有宾馆酒店,也不知道如何接待京城的来客。村委会只得把她安排在胡晖生的家中,胡家正好有个女儿名胡金荪,小名三囡,还在念中学,看到有个做学问的大姐,一起吃一起住很是高兴。就这样,那段日子里村民经常可以看见何红雨晴天一顶太阳帽,雨天一把旧雨伞,踏遍了西递村大街小巷几乎每一块石板。三囡也跑前跑后,兴致勃勃帮助这位大姐丈量村里大街小巷一块块青石板、一个个石库门坊、一幢幢民居。在昏暗的白炽灯下何红雨描绘出了一张张图纸,圆满完成了自己硕士的论文。
    而此时,谁也不会意料到,正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女子,竟然会与西递村辉煌的旅游联系起来,更没有人会想到,历史赋予这个小女子与西递人一起,推开了西递旅游致富的大门……

西递村口(照片由地方志办公室供稿)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7-05-23
西递旅游发展之路(四)
    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陆,特别是在素有“东南邹鲁”之称的古徽州,类似西递一般的聚族而居的古村落,比比皆是。为什么西递、宏村能抓住机遇,走上了旅游致富的道路,并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也许这不仅仅是安南先生的疑惑,更是全球一切关注中国发展人们的注意。西递村以自己的实践与探索,从基层的层面做出了圆满的回答。
旅工农路兴西递  古村始迎东洋客

    西递村口,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古道,蜿蜒伸向远方。历史的沧桑使石板被磨练得格外光亮平整。当年西递人一代一代从此走出黟县,走向“无徽不成镇”的一个个大码头。
    这天,西递村来了几个人。带头的那人,一顶草帽,虽然不破,但看得出来,因为长期风吹雨淋太阳晒,已经退色。脖子上随意挂了条半新旧的毛巾。两只裤腿,一只还随意卷了两道,显得一只长一只短。虽然说的是普通话,但摸样更像是生产队长。
    说他不像干部,又看见乡里的几个头头脑脑都陪同在他的周围。
    后来在西递村口栽树绿化的人群中,人们又看见他那熟悉的面孔,正操着一把锄头专心致志在挖洞,干得满头大汗。
    后来,人们一次次在西递村见到他多次。见多了人们才知道,这个人便是新任职的黟县县委书记张奇涛。更有消息灵通的“诸葛亮”说,张书记原来学的是林业专业毕业的,曾任休宁县县委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在黄山市林业局也当过一把手。
    再后来,目睹张书记撰写的文章和所作的报告,人们又开始惊讶了:虽说他不像干部,更不像书生,但书法没有话讲,无论硬笔还是软笔,又漂亮,又有胫骨,还有气韵。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张奇涛书记烧的第一把火,不是传统的农业,也不是龙头的工业,而是签发县委红头文件,成立了黟县旅游资源开发领导组。张奇涛自任组长,县长程迪柱任副组长。调任原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西递人胡晖生任专职副组长,兼开发办主任,县政府13个有关科局单位的一把手作为成员,进行全县旅游大开发。
    当年,旅游的意义甚至概念,并不象现今如此被人们所熟悉。黟县要走县委提出的“旅工农”的道路,也不是被所有黟县干部群众接受,甚至县委主要班子成员思想认识也没有完全统一。有人就说,黟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农业不抓了,以后吃什么。也有不少人怀疑说,黟县旅游资源就那些老房子,不少已经破烂不堪,搞旅游能行?还有的甚至说,张奇涛书记学的是林业,胡晖生是个文人,靠他们来搞旅游能行得通?
    正在众说纷纭时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黄璜一行来到黄山考察旅游资源。
    多少年以后,从新闻媒体的报道中,人们才知道,原来省委书记黄璜和县委书记张奇涛都是从更高的层面得到了发展旅游的指示:
    1979年暑夏,邓小平来黄山考察。7月15日的下午5时他在黄山接见安徽省委常委和徽州地委书记谈话时,对发展黄山旅游作了重要指示。
    也许是深受美景的感染,也许是引起了兴致,那天邓小平滔滔不绝,说了很多,中心就是:
    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就是你们发财的地方,要很好开发,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建成全国最富的地方。
    这回看样子是直奔黟县桃花源旅游开发而来的,黄璜书记一行1985年11月,在宏村镇当时的际联公社所在地承志堂召开的黟县古村落旅游开发座谈会上,省委洪清源秘书长单刀直入地提出了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黟县自古被称为小桃源,仔细观察其地形地貌与风俗民情,都与《桃花源记》很相像,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内在联系?”是呀,正值改革开放的好时期,抓住先机,唱响桃花源,确实对黟县的发展有很大好处。可是,多少年来,每当人们热议哪儿是真正的桃花源时,往往认定湖南省常德市“武陵”这个地方,是公认的陶渊明《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黟县自古只称为小桃源,与陶渊明的文章有什么关系,一直没有公论,也成为黟县人的一块心结。

中央政治局常委组织部长宋平在西递(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可就黟县环境来说,有及其相似的武陵人舍舟登陆的“渔亭”,有缘溪前行的“桃源洞”和十里“桃花源长廊”,有豁然开朗的烟霞百里间的盆地,这一切都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十分吻合。加上陶渊明,曾担任过与黟县毗邻的彭泽县令。他所生活的牛头山与淋沥山的直线距离不出70公里。山重水复之间,陶渊明极可能到过黟县。黟县优美而独特的风情风貌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由此而写下千古流传的《桃花源记》。这个传说也许有些大胆,但是陶渊明次子陶俟之后裔陶庚四南宋末年迁居黟县赴南屏定居,确是事实。发展旅游又不是搞纯粹的学术考证,该是大力倡导桃花源里人家黟县的时候了!
    安徽省领导的讲话,再次坚定了人们发展旅游的信心,因为领导重视与倡导,西递村因此正式开始村民办旅游的探索。所以,至今西递村民还流传着如下说法:
    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今天中国,没有万里就没有安徽农业改革;徽州旅游发展离不开黄璜,西递旅游能有今天,离不开我们的老书记张奇涛。
    说起张奇涛,曾任黟县旅游局局长的程正泰深有感触说,因为经常深入基层,张奇涛书记对情况非常熟悉。有一次在西递陪同客人期间,张奇涛问程正泰,西递旅游要建设停车场,在村口征一块地,一万块(钱)行不行。
    程正泰问有多大,具体在什么位置,从哪里到哪里。张奇涛捡起一块石头,当即在地上画了起来,界线面积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程正泰心里有底,说没有问题。果然,征地的一万块钱一周内就打到旅游局的账户上。“有这样的领导和这样的效率,干什么事都有劲。征地之事很快落实,干脆利落。”程正泰强调。

外宾在西递游览(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俗话说,好事成双。正在这时,从东瀛岛国日本传来了一个让所有西递人兴奋,却一下子又没有被大多数人认识其深刻意义的好消息:
    何红雨的毕业论文在日本获奖,皖南大山深处西递村的名声,一下子被日本建筑学界知晓。西递村厚重的文化,使得何红雨的论文润色不少;而何红雨的论文,又把西递村第一次推到海外世人的面前。
    1985年3月,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校长茂木计一郎为团长的日本居住建筑考察团,和日中旅行社社长武藤真雄为领队的日本及香港旅行社的考察团,先后来到西递考察。
    慕名而来的海外客人要在村子里安排中饭,那时西递村没有宾馆饭店,只好在胡晖生家安排,厨师也是专程从县城里聘请来的师傅。
    客人当中有人会讲简单汉语,加上手势体形,居然克服交流上的障碍。专家们对西递保存完好的数座祠堂及数百幢民居惊讶不已。赞叹道,在西递,我们找到了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化的衔接点,这儿是研究中国历史、经济、文化、建筑、艺术、风土人情以及宗法制度的理想去处,更是建筑师、规划师、园艺师、画家、雕塑家、工艺美术家们获得创作灵感的源泉。
    不久,上海的《新民晚报》刊载:“安徽黟县西递发现明清古民居建筑群”,第一次向世人发布有关西递古民居的信息。
    何红雨后来被授予西递村荣誉村民。至今西递不少人还念叨,西递旅游应该给何红雨记上一功。
    从此西递村深厚文化底蕴,肥沃的文明土壤,哺育一个又一个学者专家成长为名人,步入其事业的辉煌殿堂:
    1986年,在安徽屯溪参加第二届中国版画家代表大会的应天齐,第一次步入西递村时,就被震撼萌生出强烈的创作望。从此他多次深入西递村,走村串户,着手创作水印版画《西递村印象》。1988年芜湖版画展在北京中山公园展出,他的《西递村系列》之一、之二、之三首次面世,便受到古元、王琦等老一辈版画家的赞许。1989年《西递村系列》之二、之十一获中国文化部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同年九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应天齐画展”,展出十八幅《西递村系列》版画。1990年《美术》杂志专版推介《西递村系列》版画。发表论文《创作西递村系列所想到的》。同年应邀赴广州美术学院办展,讲学。在香港包玉刚画廊展出部分西递村系列版画。李正天评论:“塔希堤因高更而闻名于世,西递村必将因应天齐而闻名于世。”《西递村系列》获“十届全国版画展”铜奖。1991年《西递村系列》获日本-中国版画奖励会金奖,获北京-台北当代版画展杰出奖。《江苏画刊》专版推介,发表徐冰的文章《走出世俗的纷扰——我看应天齐的画》。香港商务印书馆、心源画廊联合举办“印痕之美——应天齐水印版画展”。《西递村系列》之十一入选“法国秋季沙龙展”,广东《画廊》专版推介。发表论文《水印版画的印痕美》。应天齐从此名扬还内外。

应天齐正在创作(照片选自网络)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7-05-24
西递旅游发展之路(五)
    欣赏着西递村不同时期的“门票”,回味着它们的历史,大家都会禁不住发笑,也许当时无意保存它们时,没有谁预想到,这正是共和国旅游业发展的最好见证。
门票写真发展史  变化相映笑脸中
    1987年国务院同意撤销安徽省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设立省辖地级黄山市,俗称“大黄山市”。黄山管理局更名为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大黄山市成立后,虽然被游客调侃为绕口令一般的“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皖南处处皆黄山”,外地游客常犯难“到了黄山不见山”;而且,历史悠久的“徽州”被名山大川“吃掉”,甚至人民日报也曾载文《可惜从此无徽州》报道。
    但随着“黄山”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的诞生,旅游兴市的战略被摆到每个黄山市人的面前。
    “旅游”的口号虽然提出来了,但“旅游”改变生活的意义被人们普遍领会并接受,总还有一段不短的过程。西递村的旅游资源和文化价值更不是一般人很快就能认识的。
    时人以为,西递够得上给人一看的也就是那几座古祠堂,可走马楼已经被当作牛栏,追慕堂也被当作临时灵柩堂屋,头一进还关了牛。
    村里花了一些钱将已经分配与变卖给个人的几个祠堂回购了回来,同时利用农闲的时间组织力量清理了一番。
    村口临时搭起了个塑料僻屋儿,挂起了“西递旅游接待点”的牌子。
    村委会几个人:党支部书记唐茂林,祖宗三代以农为业,读书不多,经验却不少。查春九当时是村长,现在叫村委会主任。还有唐国强、查天福,是当时村里少有的念过中学的青年人。这群村里公认的精英们,踌躇满志,走门串户,发动部分村民,临时组建起了村办的乡镇企业——西递旅游景区接待处。
    世世代代过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几分薄地生息的农民,开始了人生旅途的重新创业。
    徽派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民居,正屋旁边修建的简陋的一般不住人,仅用于存放工具或饲养家畜生的平房,才叫僻屋儿。1986年10月18日,经过简单的筹备,西递旅游景区接待处就在这样简陋的房子里正式对外营业。
    开张那天,没有鞭炮花篮,没有剪彩仪式。谁也没有心思去考虑和追求开张的热烈场面,只是默默地为景区今后的命运担忧和祈福。
    也许这些人自己都不曾想到,正是由于这样的举动以及所蕴含的探索,使他们因此成为西递旅游的开创者,也由此开了中国农民办旅游的先河。
    说起当年艰苦创业,西递旅游服务公司前经理唐茂林至今忘记不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个盛夏,遇上急风暴雨,游客不见了踪影,值班人员卷缩在接待处接待点的僻屋儿内。雨越下越大,犹如一座巨大的珠帘挂在天地间,雨滴砸在地上犹如黄豆般乱蹦。突然一阵狂风暴雨袭来,整个接待点僻屋儿的屋顶被大风卷走吹跑,倒下的横梁将工作人员的头都砸破流了血,躲在在里面的人一个个成了落汤鸡。
    每每说起西递旅游创业的艰难,旅游公司的头儿们以及村民大都会用极其相似一句话加以概括:
    旅游让西递换了人间!
    随着旅游名声的不断传播,游客逐渐增多,西递旅游业开始焕发生机。村里也开始着手整治村容村貌,一个古老村落脱去了历史的尘埃,露出了清丽的本色和丰腴的底蕴。
    这时西递有了第一张门票,那是在香烟盒的背面盖上一个两角的章,就像食堂的饭票一样,这也许是古今中外旅游史上最简陋的门票了。
    当时门票的价格低得出奇:两毛钱一张。村子里几位有知识有才华的老人:胡星明、胡稼荪等,被请来作为导游的讲解员。都是一头白发的长者,村子的大街小巷他们自小就熟悉,对村子里的人他们听说话甚至脚步声音就叫得出名字,村子的风情民俗他们自小就体验并参与,村子的历史就装在他们的脑海中,游客在他们的回忆与讲述中开始了解西递,看懂了古民居,也初步认识了西递的价值。
    “摸着石头过河”办旅游,一切都是感性的,一切从头开始,一切顺理成章。凭借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凭借积淀深厚的文化,西递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被各级各类媒体聚焦,游客也因此越来越多。
    年底一统计,旅游门票收入竟然有数千元。
    这几千元数目虽然不大,但是使村民了解了古民居古村落的价值,更增强了大家兴办旅游,办好旅游的信心。

查春九保存不同时期的西递旅游门票(照片选自网络)

    为保护山清水秀的环境,西递村将村集体经济重要来源的石灰厂关闭,因为烧石灰要消耗大量的柴草树木。同时发布通告,禁止村民在旅游线路两侧的山上砍柴割草,恢复西递村周围良好的植被。为此从旅游收入中提取部分给与每家每户一定的补偿,随着旅游的好转,又给每家每户发了煤气灶和煤气。
    随着西递村旅游产品质量的提高,1988年,西递村门票第一次提价:由0.2元提高到了0.5元。
    西递村对外宣传和推介工作也加大了力度,村两委干部经常往返屯溪和县城,到旅行社推销西递。
    1993年,西递村的门票收入超过了47万元,超过了农副业的总产值。1994年,西递旅游服务公司成立,他们开始印刷画册、制作导游图、挑选好的图片到客源地去宣传西递。当年,西递村的门票收入达到了68万元。在发展旅游中,西递村民也开始从中受益。他们中的很多人开起了小酒店、设置摊位、做土特产生意,村里的商业经营也越来越红火。
    西递门票最近一次变迁是2007年6月,为结合5A景区创建,西递推出了邮资电子门票。“这类门票减少了游客检票时间,既方便了游客,规范了检票程序,也有利于游客接待人数的统计。” 2006年西递仅门票收入就达1800万元,现在西递正继续挖掘潜在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和接待设施,迎接第三次旅游发展高潮,打造国际旅游重镇。”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7-05-25
西递旅游发展之路(六)
    在西递旅游发展史上,“旅游公司”和“旅游管委会”的成立是一个标志。她尝试着将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实施彻底的三权分离,分属于三个不同法人主体,且三个不同的法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相互独立。在改革中,要以市场经济要求为目标,以建立现代旅游业制度为目的,以带动旅游企业发展为重点,使景区旅游企业成为一个开放式的主体,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西递的旅游因此上了新台阶。
九龙治水麻烦多 公司终掀红头盖

    旅游逐渐有了起色,西递开始聚集起越来越多的操着诸多语言或方言的东南西北客。
    同时,因为游客的不断增加,卫生的问题,治安的问题,安全的问题等不断涌现,如何规范管理以加快旅游发展的问题也日渐突出。特别是对外营销,仅靠村办的西递旅游景区接待处已经越来越难玩转西递的旅游了。
    当年为加快西递旅游的起步发展,成立的黟县旅游资源开发领导组,文化、水利等部门都曾经出资陆续为村里建设或修复了一些基础设施,该是考虑汇报的时候了。例如西递敬爱堂由县文物部门修复,进去参观要另外买票,收费2元。如果“景中景”、“大门票加小门票”得以默认形成事实,势必影响西递的名声和西递的旅游。因而西递旅游景区接待处坚决不认同,前去制止。文物管理所便私下买通导游,带一个游客回扣多少钱。一时间,接待处只好派人守候在祠堂大门,不准导游私自带客人进去,以免扰乱旅游秩序,搞乱导游心思。
    西递旅游景区接待处苦于无隶属关系缺乏行政管理权限,如此“猫捉老鼠”和“老鼠戏猫”的乱局一时也没有办法杜绝。更有甚者,一些部门私下制作门票,敲盖上自己单位的公章,以5元钱一张的价格兜售与游客。
    一时间,西递旅游宛如天鹅肉,方方面面都幻想能前来分得一杯佳肴。
西递东园(照片由地方志办公室供稿)

    如何调动派出所、财政所、卫生所、文物所、司法所、土地管理所、文化站等“七站八所”这些基层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合力,促进西递旅游的发展。同时又兼顾好相关部门的利益,特别是妥善协调处理好国家、集体和农户三方利益,还有参观户与暂未列为参观户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如何进一步加强西递旅游的对外营销工作等,已经越来越成为西递旅游的决策者和领导者,特别是乡党委和乡政府必需考虑的问题。
    经过调研和研究,乡党委乡政府取得了共识:要协调好九龙治水,就要形成合力。这样,西递旅游的经营者“西递旅游服务公司”和西递旅游的管理者“西递旅游管理委员会”便呼之欲出。
    “但要逐一协调各方面各部门的责权利,还是遇到了不少‘钉子’”。时任乡长汪倩平事后回忆道,从1993年谋划,1994年“西递旅游服务公司”和“西递旅游管理委员会”的成立,为了西递旅游,乡党委政府一班人,跑上跑下,协调县里的十多个主管部门,说不清跑了多少趟次,记不清碰了多少次钉子。乡党委王长金书记鼓励大家说:“东源乡工作要想抓出成绩,在县市有影响,一是旅游,二是蚕茧。再苦再累也要做下去。”
    汪倩平曾回忆道,那时候乡里人还没见过电脑,绝大多数人甚至说不清互联网是什么东西,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十几页的“西递旅游管理章程”,她全靠一个字一个字的推敲,一次又一次征求意见,一遍又一遍修改誊写才搞出来,至今还起着重要的规范性的约束管理作用。
    乡里的西递旅游管理委员会包括公安、消防等,有上十个部门。同时西递旅游服务公司因为乡企业办要精简,一些人员只得暂时安排到管委会。这样,公司一下子就多出来不少副经理。
    尽管这样: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公司成立的当年,西递旅游门票收入就达51万,然后逐年翻番递增。
    “西递旅游年收入高达240万的时候,宏村还仅才11万。”汪倩平自豪地说,“关键是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摸着石头过河的路子趟对了。”
    西递旅游正式登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

电影艺术家许还山在西递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7-05-27
西递旅游发展之路(七)
    西递旅游景区接待处经过一段看似平静而又发展不快的运营后,其内部管理模式和对外拓展业务过程中,相继暴露出不少弊端。为改变这种弊端,村两委在景区接待处的基础声上,于1994年9月,正式成立了村办旅游企业:西递旅游服务公司。
农民上海推介会 浦江两岸大世面

    西递旅游公司的成立,标志着西递旅游从此走上了比较正规的轨道。
    然而,公司的成立,并不意味着旅游管理水平的自然提升。习惯的传统思维,见识不广的局限,以及对外界市场缺乏了解与分析判断等诸多缺陷,使得西递旅游公司的经营者,对旅游这个行业,感到越来越难以把握与适应。
    旅游产品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可以拿着产品到市场上去销售,它是一种固定的不可移动的特殊产品,只有通过人为包装,创意策划,间接拿到市场上去推销。其方法或是编写宣传材料,印制宣传折页和画册,委托报刊、电台、电视台,以及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聘请中介机构如旅行社等来推销自己的景点,或是自己亲自到外面去开促销会和推介会进行宣传。但所有这些,对于初涉旅游的西递人来说,似乎都是陌生的,也可以说还没有真正入门。
    那是1997年冬,历经十余年的管理者们,终于觉得坐在家中守株待兔,等客上门难有长进,该到走出家门宣传自己,推销西递的时候了。
    在黄山协和旅行社的撮合下,西递旅游服务公司计划到上海举行一次上规模的促销活动。乡长汪倩平亲自带队,县旅游部门也很重视,派出专人一同前往。
    推介会选在地处浦东新区的安徽人在上海开的一家酒店:黄山饭店举行。
    前期工作,诸如会场布置、旅行商和新闻媒体确定与邀请,请柬发送,推介会程序确定,贵宾招待等事项,都由协和旅行社操办。
    当时,即使是黄山市甚至安徽省,也很少有旅游公司在上海这个大都市召开旅游推介会。拿到请柬的客人,多少有些感到意外。不仅不知道西递在什么地方,景区有什么特色,光是黟县的“黟”字,不少人都不认识。

雪中西递(照片由地方志办公室供稿)

    推介会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旅游公司向与会者介绍西递景区的基本情况,也就是说作主题推介。旅游公司对这次会议可以说很重视,事前专门请已经退休的懂村史有文化的胡晖生老先生,花了几天时间写成推介词初稿,并经大家反复推敲形成定稿。这份推介词,对西递村的村史发展,讲得比较清楚。特别是对现在村子里面胡姓的来龙去脉、祖宗辈分的沿革,更是交代得一清二楚,算得上是一篇考证研究西递村史的好文章,但作为旅游推介使用,显得不够通俗,更不够生动,不能吸引人,没有把西递主要特色说深说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推介会上,主推者对推介词的内容也不是很熟悉,加上有些紧张,所以尽管念得十分卖力,但断断续续,语不流畅。现场的来宾听来更是不知所云,一头雾水。
    同行的众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却无耐使不上劲儿,更不知道如何是好。眼看推介会效果不佳,就要冷场。
    这时,正在上海作学术交流的安徽省旅游局前局长、时任黄山市市委副书记张脉贤先生,闻知家乡人在上海召开旅游推介会,经汪倩平相邀,临时赶来助兴。见此情景,张老先生急中生智,抢过话筒,进行临时的“救火补台”。张脉贤是著名的徽学专家,精通徽文化,旅游推介也是轻车熟路。他用形象的语言和亲身感受,以及他每次陪同到过西递的海内外贵宾,对西递的高度评价,即兴发挥,侃侃而谈,很快就吸引住与会者的注意力,把将要冷场的推介会推向了高潮。
    最后,张脉贤恳切地与会者交流说:
    各位嘉朋,各位来宾,也许你现在对西递还不太熟悉,甚至对所在的黟县的“黟”还不会念,你就叫黑多县好了。黟县人,特别是西递人自古就非常有文化,书读得多,墨水也喝得多,而墨水是黑色的,因此“黟”字就由“黑多”拼成。黟县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崇义好客,各位如果有机会到黟县,到西递去,一定会亲自体会到这些特色,深感不虚此行。
    会场响起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参加推介会的来宾因此记住了黟县,记住了西递。
    晚上的答谢招待会上,主办者对来宾更始频频敬酒,以示诚意。西递旅游公司的总经理唐茂林,操着浓厚黟县方言音尾的普通话,积极与来宾交流,兴致很浓。也许正是他这极富特色的黟县普通话,再次给来宾留下深刻印象。就象酒桌上喝酒,喝得不痛不痒,人家对你印象可能不深,但你如果滴酒不沾,或者喝得酩酊大醉,钻了桌底,两个极端的人,人家可能对你的印象就特别深刻。唐茂林的黟县普通话,人家忘不了,西递人的热情好客人家爱忘不了。记住了唐茂林,也就记住了西递。
    促销会以后,难得来到大都市上海的西递人,抽空去逛了南京路,参观了开放不久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东方明珠塔坐落在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毗邻黄浦江,与著名的外滩隔江相望,上海国际新闻中心所在地。塔高467.9米,1994年竣工时,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在东方明珠的游览过程中,大家大开了眼界。东方明珠的导游小姐统一着装,形象端庄,淡妆修饰,持证上岗,举手投足之间彬彬有礼,无不给人以美感。相比之下,西递旅游公司的导游员着装随意,言行举止没有规矩,解说不分对象千篇一律,与游客缺乏交流:差距之大,令人不安。

西递黟县青大理石题额(照片由地方志办公室供稿)

    上海之行以前,大家的心中多少还是沾沾自喜。经过十余年发展,西递旅游公司取得不小的成绩。仅门票收入就已经从每年的几千元增加到接近200万元。而与西递同时起步的宏村此时每年的门票收入还不足20万元。但是当他们游览了上海东方明珠塔以后,原来自鸣得意的那份情愫荡然无存。东方明珠塔先进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使他们每人都感受到强烈的震撼。此时的东方明珠塔每年的门票收入已经超过5000万元!
    真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更看到了应该努力的方向。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7-05-27
西递旅游发展之路(八)
    也许比较起每天成百上千游人进入西递欣赏传统文化、陶醉徽派建筑的魅力相比,西递旅游更大的意义在于他的探索与努力。这也许是秘书长最应该关注的答案。
村民自治搞旅游 西递模式成样本

    带着沉甸甸的心情,大家回到了西递。
    县政府和西递镇有关领导听取他们的汇报以后,在有关方面的具体帮助和指导下,西递旅游公司上上下下开展了大讨论。
    加快西递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在哪里,差距有哪些,应该怎样来改进。通过反复查摆,大家逐渐理清了思路,统一了思想,并制定了整改措施:
    ——简陋的票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形象,公司应该建设一座像样的办公接待场所;
    ——整个西递村,特别是旅游线路和居民点,卫生环境之差,应该下大力气进行整改;
    ——公司导游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讲解不分对象,生记硬背,而且着装五花八门,应该加大培训力度;
    ——西递在业内的知名度还不高,知晓的人还不多,要加大宣传促销的力度……
    通过大讨论,统一了认识。一些列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举措,也迅速制定并开始实施。
    最让公司上下欢欣鼓舞的是,全体公司员工从下个月开始,一律由公司统一发放服装和服务标牌,统一持证上岗。导游员还由公司安月发给美容补贴,每天化妆上岗。这一决定,无论是理念还是实践,在当时可谓是超前和开放的了。
    随着旅游的日渐火爆,西递村以旅游为标志的村民自治与成就,也很快得到各方面的关注。

中央书记处书记、副委员长彭冲在西递(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村民自治是当前我国农村的治理模式,其根本在于把村级事务的决策权和处置权交给村民。作为一种基层民主制度和群众性自治方式,村民自治是在适应农村经济体制变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基本内容包括:以直接、平等、差额、无记名投票方式推举村干部的民主选举;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大会为主导形式的民主决策;以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以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群众评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监督。
    在以经营旅游为主要社会经济活动的农村,村民自治的内容必然会渗透到旅游管理之中,而旅游管理也与村民自治高度融合。在这方面,西递村成为安徽省甚至全国的典型。它既是新时期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社区旅游管理的一个代表。
    1994年9月,西递旅游服务公司成立,通过村办公司的形式自主经营。
    从村民自治的角度来看,西递村的旅游管理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等四个民主均紧密相连:
    其一,在民主选举方面,村民选举出的村委会代表全体村民对村落的公共资源进行管理,并统一协调各家开放其私有的古宅民居,集体组织旅游接待活动。
    其二,在民主管理方面,村委会出面成立旅游公司,负责对全村旅游资源进行企业化经营;村委会与旅游公司基本上属于“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在实际管理中,将一般的企业管理制度与村规民约等村民自治手段相结合。
    其三,在民主决策方面,由村民代表大会商议、讨论、决定旅游发展中的重大事宜,尤其是确定分配方案(包括分配原则、参与分配者的资格核定、奖惩条例及具体奖惩结果等)。
    其四,在民主监督方面,实行村务公开,将群众关心的财务账目、收益分配等公之于众,同时村委会定期向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村委会干部定期述职,接受村民评议。
    西递的成功实践,为其他乡村的村民自治,特别是开展乡村旅游的村落提供了范例与借鉴。而这种探索只所以会在徽州西递村发生,无疑与悠久的历史传统,特别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关系。
    清光绪年间,康有为、梁起超联合十八省在京会试的举人《公车上书》反对《马关条约》的八名安徽籍中有三名就是西递人,分别是:胡殿元、胡嘉楷和胡腾逵。敢为人先,是历史赋予西递人的荣誉。
    如今通过多年的实践,西递村村民自治与旅游管理的高度融合渐进佳境。
    第一,村民按期选举村委会,由村委会代表村民利益,行使其所有者的各项权利。作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村落,除了古民居、古院落、古街道、祠堂、牌坊、戏台、桥梁等古建筑外,西递村的旅游价值还体现在古村落的古朴环境、村民的恬淡生活状态、与古村落环境相适应的旅游活动编排等。村委会一方面代表全体村民行使对祠堂、牌坊、戏台、桥梁、水系、道路等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另一方面协调村民行使对各自私有古民居的所有权时所涉及到的诸多事宜。和许多农村一样,西递村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成员在某种程度上彼此交叉,如村委会主任长期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第二,村委会出面成立旅游公司,对全村旅游实行企业化经营。自1994年成立旅游公司以来,村委会通过公司对全村的旅游经营加以管理,村委会、村支部、旅游公司之间在领导人构成方面高度交叉,村支书担任旅游公司总经理,在管辖事务和权力分配方面相互交错,旅游公司将一定比例的旅游收入交于村委会,由其投入到全村的公共事业和福利之中,并分配给各家各户。从管理的角度而言,村级事务管理,包括本村内部事务和上级政府交办的行政事务,景区管理,企业管理三种不同的管理方式相互交织。旅游开发经营的资金、人员、决策、管理等均主要来自于村民群体内部。一般的企业管理制度、景区管理制度与村规民约等村民自治手段相互结合,除《西递景区管理制度》和相关保护条例外,《西递村村规民约》也规定,要保护好西递古民居建筑群及环境,对破坏行为根据情况将停发、减发本年度的资源保护费和门前“三包”费,并处以不同金额的罚款。
    第三,旅游收益分配由村民大会审议通过。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问题,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的决定,由l8周岁以上的村民过半数通过,或由户的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在西递村的旅游发展中,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均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其中最核心的是收益分配问题,包括分配原则、参与分配者的身份核定、奖惩条例及具体奖惩结果等。根据村民大会的决议,西递村的旅游收益分配为:每年公司门票收入,除上缴税收、文物保护基金(约占门票收入的20%,其中40%由旅游公司用于西递村遗产保护与维修,其余60%由县政府统筹安排用于全县旅游文物景点的管理与修缮等)之外,公司与西递村按照1:1的比例分配。在西递村的利润收成中,20%留作村集体公益事业基金,其余80%在村民之间分配。村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由两部分组成:以“门前三包环境保护费”名义发放的按人口分配,和以“年终资源保护费”的名义发放,分一到五等的按房屋建筑面积分配,二者的比例为4.5:5.5。如今,西递村历届的村民代表大会记录,详细记载了召集时间、参与者、主持人及讨论事宜,涉及确定年终分配方案(如总分配额占门票收入比例、扣分情况等)、审核居民享受“人口分配”待遇及改变房屋用途等方面的申请、讨论并通过村中道路维修、引水工程、自来水系统改造等事项,都已经归入档案,成为鲜活的历史。
    第四,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关键一环,而村务公开和民主评议村干部是实行民主监督的主要内容。除了公布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外,西递村也通过民主评议干部等形式来督促村民委员会及其成员的工作。当然,从全国范围来看,民主监督都是当前农村治理结构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在这方面,西递村也多少存在“软监督”的情况。

副委员长彭佩云在西递(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村民自治型的旅游发展,令西递村村民受益良多。除“人口分配”和“房屋分配”等形式的直接受益外,也间接地从旅游发展中获益:
    旅游公司相继投入数百万元,为村民安装自来水,购买液化灶,兴建教学楼,开办福利院,开通有线电视和程控电话,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也为西递旅游环境的保护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001年开始为全村劳动力购买意外险保险,18岁以上村民如外出打工发生事故,3000元以内可以允许报销;
    2003年开始为全村垫付电视费;
    2004年开始为全村建筑物购买财产保险;
    2005年开始为全村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每月领取80元及100元不等的养老补贴……

全国政协副主席任建新在西递(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当然,和其他许多农村一样,西递村的民主建设和旅游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精英治理”的色彩依然比较浓厚,旅游发展更多地依赖村干部、乡村能人的个人能力,特别是他们的广博的人脉关系。“人治”成分过多,有碍于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等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在“熟人社会”中,管理者往往更有可能采取人情管理的方式,在旅游公司内安排就业、收益分配、参与分配者身份核定等方面,虽然有多种制度的约束,也难免受到各种“关系”的影响。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权力的聚集使得监督容易流于形式,群众即使对干部心存不满,也缺乏有效渠道来表达。
    随着旅游的日益发展,旅游收入的急剧增加,村民内部的分化和疏离有日趋加剧之势等,这也为后来的村民与西递旅游公司矛盾的爆隐藏下可能的导火索。
    西递村的旅游发展及村民自治的道路,还任重道远。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离线胡宁生

发帖
3986
铜币
4000
威望
30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7-05-28
西递旅游发展之路(九)
    昔日的深山老林呵护皇亲贵族逃避劫难,终繁衍成望族村落。

    今日环黄山公路黟县“石小线”改造竣工,为西递旅游跃上更高的平台,奠定了基础。可也许,工程背后的故事,更让人感动。
昔日古道遗传说 今天深山变通衢

    清朝中期的重臣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曹振镛在《西递明经胡氏壬派宗谱·序》中曰:“明经胡氏,本唐裔,避难婺源考水之胡村,遂从胡姓。其后子孙以十干为派。宋元丰间,壬派孙季臣,迁黟县之西递铺,是为西递始祖……夫胡氏壬派一支,自有宋历元明至今更七百数十年,积三十余世,族姓蕃衍,支丁近三千人。”
    清朝胡光台曰,西递铺在西递村南向数里的长演岭脚,因为地处徽州府西的铺递驿站而得名。驿站旁山谷有单孔石拱桥,商旅往来,车流不息。“驿桥进谷”为“西溪八景”之一。胡光台有诗曰:“平平周道达长安,接轸连骑度栈峦。一自相如题柱后,男儿立志拥旌干。”

全国工商联杰出领导人经叔平在西递(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当时,西递铺递所在的山坳中,仅几户人家,所以民谚称“潭口村、马降街、善禾店,西递坞”。
    但是胡士良先生看中这里山多拱秀,水向西流。缘西溪上溯数里,有村曰西川,前边溪、后边溪和金溪三条溪流自北而南,汇合于此以后,水不往东而往西流。另有虎阜前蹲,罗峰遥拱,还有天马涌泉之胜,犀牛望月之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一块极为难得的风水宝地。翌年就举家迁来西递居住。
    虽然自宋至元、明、清,西递的人口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与祖先期盼的相差甚远。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呢?这还要从县城至西递的道路说起。
    最初,人们去西递的古道走线与当今的公路一致。但自清朝中期改从石山水龙坑口左拐进坞,改线爬上石头亭,一个陡大的坡,紧接着穿过珠林下村,转一个近九十度的大弯,通往西递:即建国后最初修筑的县城通往西递的公路路线。
    新旧这两条道路如同一个大夹子,也宛如一把大剪刀,把珠林下村夹在其中。这里面蕴含着一个《夹剪夹桃》的神奇的传说:
    相传明代,西递出了一个通晓《易经》,精于风水的老倌,他就是荆藩首相、胶州刺史胡文光的孙子胡巽,俗称冬生老倌。
    有一年春游踏青,冬生老倌一行来到珠林下村上首的一个高坡上,顿时被这儿的风水龙脉镇住了:两谷夹一丘,丘后若桃状,谷似叶形。这里不知何时出现了几座坟莹,它们正落在了这颗仙桃的正中央,这不正是经书上所言的“叶里藏桃”吗?它恰好挡住了西川胡氏的出路,来日这些人家后裔说不定人才辈出,气贯东南,而明经胡氏有可能受制于它了。
    冬生老倌心头越发沉重了。选了个日子,他把族人找来商议,决定聚资另修一条新路。新道经珠林下村翻过一座低山,在夹剪亭附近与通驿桥的大道相交。这样,“叶里藏桃”山形正好处于新老两条路中间,这两条路恰似一把夹剪剪住了眼前的“桃”,另外在新路上还建了两座亭子:一是夹剪亭,意思是夹而剪 下叶中之桃;另一座是建在山脊,叫石头亭。石头亭以数百斤重巨石垒墙,有压断其龙脉的意思。门朝桃形,喻口啖之意。
    新道修好后,因为要爬一个大坡,而且路面坎坷泥泞,愿意走的人并不多。于是有聪明人出了个注意,每天派人守在石头亭发签,凡走新道者赠竹签一根为凭证,进城后凭它可以到任何一家胡记饭店吃一碗面条。这样一来,走新道的人越来越多了。
    到了清乾隆初年,江南富豪胡贯三的祖先胡丙培出资五千银两,连同西递到石山的道路全部铺成了青石板,入西川的古道便再也没有人愿意走了,西递村由此鼎盛时期。
    传说虽然有几分神奇,但大山深处常成为人们躲避劫难的最佳选择,则是不争的事实,西递村毗邻的叶村。有个小小的山村叫铜练村,传说是苏浙方言“逃来村”的谐音。举村方姓,是方孝儒的后裔。
    相传朱棣株方孝儒十族,共杀了873人。方孝儒二儿子的小公子方元宝刚出世,寄在奶母儿家抚养,侥幸逃过此难。在许多不露姓名人的帮助下,从上海松江辗转逃到徽州,最后在大山深处的黟县八都铜练村隐姓埋名,躲藏下来。
    万山丛中,大山深处,虽能够避难,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交通的需求日渐迫切。特别是旅游兴起以后,对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

西递燕山秋色(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建国的时候,黟县县城不通机动车。1957汽车开始从黟县的大门渔亭开到县城。1965年6月4日,采取民办公助办法,石山至西递公路通车,次年5月通车至潭口。1976年初西递至叶村公路通车。但是多乡村级砂石路面,路基多仅三米多,宽处也只有五六米。于现代化交通相差甚远。车辆过后,尘土飞扬,旅客几乎都成了“白毛女”和“白毛男”。路窄弯急,速度慢不说,遇到车辆交会,需要格外小心才行。西递的旅游就是在这样的交通状况下艰难起步的。
    旅游与交通齐飞,旅游的发展促进交通的改善,交通的改善又促进旅游的快速发展。1989年7月西递至休宁小溪段公路竣工,连接是屯黄公路,该路段按4级标准设计,路宽6.5米,行车道宽3.5米。1996年,国家投资50万元,进行油路铺设改造。1994年国家完成西递至石山段铺浇油路面工程。正是这段公路的建设和改造,使得西递与天下知名的黄山联在一起,大大拓宽了客源,使得西递之游变得格外便利。但说起这段不长公路的改造,现任黟县政协主席的汪倩平记忆犹新:
    那时她在西递乡任职,一天参与接待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按计划贵宾一共在西递村中逗留四十分钟。因为对西递景观和徽州文化感兴趣,结果超过了一个小时。当天中午普朝柱一行安排在黄山北海宾馆就餐。这时,时间已经超过了十一点,如果按照事先安排的线路是从西递经渔亭到休宁,走屯黄公路至黄山,时间肯定很急。黄山市委书记赵正永,咨询身边人有没有更便捷的道路。当时作为乡长的汪倩平,正为西递经八都叶村至休宁小溪的乡村道路改造而伤脑筋:既没项目缺资金,与兄弟县乡协调的联系也难通顺。一听市委书记问话,脑子一转,也许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自告奋勇上前道路。刚上前引车,正在车上的黟县主要领导就批评她,普朝柱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一举一动都早有安排。临时更改线路,安全问题怎么办,路上行不通畅怎么办,万一出了问题怎么办?一连串质问把汪倩平训得摸不着头脑。幸亏老天有眼,一路顺风,半个多小时就到了黄山脚下的索道站。事后,汪倩平说,事后回想起来,还真心有余悸,至今仍觉得自己那时真是太年轻,一心只想到工作。
    不久,市委赵书记陪同陕西省长程安东再次来到西递,仍然要汪倩平带路走小溪村上黄山。两次一走,赵正永说,从西递到黄山,有这样便捷的线路,为什么不加以改造,好好利用。不久市交通局即主动出面召集休宁和黟县有关方面,共商道路改造工程的实施,并很快落实了拓宽改造项目的有关资金。
    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汪倩平都会说,自己虽然冒了风险,挨了批评,但有了一个很好的结果,还是很值得的。

国家科委主任宋键在西递(照片由西递旅游公司供稿)

    二十世纪末,西递吹响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军号。同时加快西递交通的改造。通过旅游公司的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大力支持,1999年石山经西递至小溪线路改造被列为2000年重点工程之一,并列入特种旅游国债项目,全长10.85公里。全线按国家山岭重丘二级公路标准规划设计,路基宽度8.5米,路面宽8米。总投资16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882万元,西递旅游公司投资460万元。1999年9月动工,2001年9月,铺浇油面工程结束。
    西递公路改造工程全面结束,形成连接S218(黟县县城至际联公路)、S103(屯溪至黄山公路)连接线,汇入环黄山公路网,极大便利了旅游车辆往来,为西递旅游上更高的平台,奠定了基础。
黄山怪石——其貌不扬——内涵无限!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